每次出行前做攻略,列目的地清单时,我总是首先查阅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尤以双遗产优先考虑。 从历史、艺术、人类学、审美、科学以及保护的角度,经过专家们严格评定得出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自有其值得观赏的价值,一般不会令人失望。 2017年秋我与友人自驾游东欧,第一站是捷克。查阅捷克世界文化遗产,Historic Centre of Český Krumlov克鲁姆洛夫历史中心赫然列在首位。 无需迟疑,没有犹豫,我们欣然将克鲁姆洛夫小镇列入行程清单。 克鲁姆洛夫,中国游客们亲切地称为CK小镇,地名原意是弯曲的河边草地。这个只有14100名居民的小镇坐落于捷克南部的波希米亚地区,位于伏尔塔瓦河的上游。 贯穿小镇的伏尔塔瓦河将其分成两半,一边是山丘城堡另一边是内城区,蜿蜒的河水犹如巨型的马蹄铁将内城区环抱在中央。 2017年10月7日,我们从捷克特尔奇Telč小镇驱车113公里来到CK小镇的Penzion Prelát入住。Penzion Prelát位于小镇外围的河边,靠近公路,方便停车,也便于徒步游览。上图是我们的徒步游览线路。 入住停车小憩后,我们沿着小镇外围的河边小路,向内城区方向走去。 秋天给小镇抹上斑斓的色彩,天气不错,空气新鲜,尽管多云,丝毫不妨碍阳光普照,今天的行程一定收获颇丰。 进入内城区,呈现在眼前的是,年代久远的石板街,橙黄色屋顶、各色外墙的平民住宅以及临街商铺,各家精心布置的橱窗鲜花装饰,充满了文艺气息。 来到欧洲才能深刻体会为什么人们喜欢开两厢小车,城市道路狭窄而弯曲,小车便于开车停车。 没走多远,便看到两座高耸的塔楼,这是小镇的两个地标建筑:彩绘塔和圣维特教堂。 云层很厚,阳光仍然顽强地透过云层,照射大地。 橙瓦白墙绿地彩树,沉浸在其中,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走着走着,又看到了高耸的彩绘塔和圣维特教堂,在小镇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两个醒目的地标。 Castle Tower 古堡塔又称彩绘塔,是小镇上的最高建筑和地标,建于13世纪前半期,核心结构为哥特式,外部装饰则为风格华丽的文艺复兴式。外面墙壁上的彩绘栩栩如生,鲜艳铜绿装饰的哥特式尖塔,塔身浑圆,混搭着亮丽色彩,让人过目不忘。 圣维特教堂是镇上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建于1407年-1438年,一座哥特式融合巴洛克式风格的地标建筑,是这个城市的发展源头。 克鲁姆洛夫城堡建于13世纪,包括40栋建筑5个庭院和7公顷花园,大部分都建于14~17世纪之间,为仅次于布拉格城堡的捷克第二大古堡。 从伏尔塔瓦河畔仰望迎面矗立的城堡山,一种强烈的震撼和美感油然而生。 庭院几乎都是四边形的形状,三条大路由中心点导向小镇的外围。 庭院和房屋相辅相成,珠联璧合。 蜿蜒的伏尔塔瓦河是克鲁姆洛夫的灵魂所在,为小镇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 小镇依据蜿蜒的河流在两岸发展,布局安排得十分紧密。 河水不深而又清澈,在蓝天的反射下熠熠生辉,两岸的彩叶与河水相印成趣。 每个河流弯曲处的两岸都发展繁荣,这些地方用桥梁来联结。 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向着圣维特教堂方向走去。 每到一个欧洲城市,我都会登上当地教堂的钟楼。这是城市的制高点,登高远眺,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我们登上教堂的塔楼,开始360度的极目远眺。 远山近水白墙橙瓦连向远方连绵不绝的青山,以城堡为中心的中世纪城市一望无边,令人惊叹。 高耸的塔楼在建筑景观中处于优势地位,城市规划的发展依据放射状十分有规律。 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类在此长期居住。 中世纪早期,伏尔塔瓦河沿岸通商贸易蓬勃发展,带动了克鲁姆洛夫的繁荣。 13世纪中期,南波希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兴起,在此建造哥特式风格的城堡。 公元14世纪维特克家族消亡,罗热姆韦尔克家族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 到了16世纪,小镇一度繁荣至极,威廉罗森博格将城堡改建成了文艺复兴式。 进入17世纪,威廉家族盛极而衰,小镇由艾根伯格家族接手。其家族成员喜欢巴洛克建筑风格,城堡和很多房屋就改建成了巴洛克样式。 18世纪,小镇由施瓦岑贝格家族继承,这些家族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幸运的是,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更迭,家族变迁,这座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以及巴洛克式风格的小镇,躲过了战火的侵袭和科技发展的更新换代,建筑古迹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1989年,捷克爆发了著名的“天鹅绒革命”,小镇在新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全面的“修旧如旧”整修,恢复了18世纪古镇的面貌。 离开内城区,我们向高处的花园走去。 漫步在静谧、空旷、优雅的花园,思绪仍停留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清新的空气驱走了大半天徒步带来的倦意。<br>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克鲁姆洛夫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