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路辟筑于1914年,开始筑的是今瑞金一路至茂名南路—段,以法国著名律师蒲石名命名为“蒲石路”。之后向两端延伸,东端与淡水路至重庆中路一段(旧称“淮河路”)相连,西端与富民路至常熟路一段(旧称“杜美路”)相接。1943年筑至乌鲁木齐中路,同年10月以福建省长乐县改名为“长乐路”,1946年延至华山路,是一条重要的东西向街道。<br> 上世纪20年代起,长乐路上陆续留下一批名人足迹,逐渐成为上海滩传奇的中心地带。有了这些人物、故事、历史以及建筑,使得现在的长乐路虽然低调,但不失韵味。 169弄怡安坊,建于1930年,旧式里弄,砖木三层结构有楼房80栋。169弄4号是著名评弹演员张鉴庭旧居。 张鉴庭(1909--1984)江苏无锡人。9岁时随舅父在家乡演出绍剧,17岁时拜浙江湖州朱永春为师学唱弹词,长期与其弟张鉴国拼双档,演唱自编弹词《十美图》、《顾鼎臣》。后来逐渐成为著名弹词演员。1951年进入上海评弹团是首批进团十八名之一。“张调”令无数张迷如痴如醉、百般模仿。195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国曲艺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文革”中,遭受迫害。1979年后,重登舞台演出,致力培养评弹事业接班人。 169弄54号摄影家沙飞旧居 沙飞(1912--1950)原名司徒传,广东开平人。1936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有幸与鲁迅等接触,亲聆教诲,用“沙飞”名发表摄影作品。因拍摄鲁迅遗容等引起广泛轰动。1937年10月加入八路军,先后担任科长,主任等职。拍摄了大量八路军抗战照片,同时拍了不少白求恩的照片,还有聂荣臻和日本女儿孤儿美穗子的合影等,为现代纪实摄影的开拓者之一。 沙飞拍的白求恩照片<br> 1950年沙飞因枪杀为其治病的日本医生被军区军法处判处死刑,终年38岁。1986年5月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查明,沙飞是在患有精神分裂症情况下作案,不应承担刑事责任。2004年举行沙飞铜像揭幕仪式。此弄54号是沙飞1936年至1937年与妻儿旧居。 175号锦江饭店北楼--华懋公寓 <div> 俗称“十三层楼”的华懋公寓是英国籍犹太人沙逊在上海法租界中心区所建的高级公寓,建于1925年到1929年,由公和洋行设计,王荪记营造厂承建,与外滩的华懋饭店(沙逊大厦)同年建成。楼高13层,57米,建筑风格属于装饰艺术派,这是上海第一幢超过10层的高层公寓。 1951年以后成为锦江饭店的锦北楼,成为招待贵宾的国宾馆。</div><div> 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小住华懋公寓,她对上海的都市生活和市民风俗有深层的多视角观察。</div> 锦江饭店对面的兰心大戏院曾名上海艺术剧场,是英侨业余戏剧协会董事会自建的实验剧场。民国18年1月5日筹建,其外貌和结构模仿美国近代形式,具有艺术宫殿质感,时被誉为远东剧场建筑的一颗明珠。兰心主要以话剧、歌舞剧为主,兼营电影。当年垲称上海顶尖的“贵族剧院”,是各国驻沪领事、各界名流的聚会场所。梅兰芳、秦怡、赵丹等艺术家曾在此登台表演。解放后经常接待国际歌舞团体演出,接待过许多外宾及国家领导,至今仍是上海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br> 兰心大戏院门牌号码是茂名南路57号,故详情在《茂名南路》文中记叙。不可否认的是由兰心大戏院、锦江饭店和花园饭店组成的的街角是长乐路上最精华最有风情的街角。 长乐路236弄庆福里18号,影星上官云珠曾经居住过。 上官云珠(1920--1968),江苏江阴人。1938年随全家到上海,先在照相馆开票,后于1940年考入影业公司培训班,始用艺名上官云珠拍片,因塑造性格各异的人物而蜚声影坛。 1952年进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1956年再次受毛泽东接见。文革中不堪迫害,于1968年11月23日跳楼自杀。她1936年与当地富家子弟、美术教师张大炎结婚,1941年离婚并先后与姚克、程述尧、贺路结婚。这里是她早期的旧居。 339弄是建于1934年的新式里弄蒲石村,弄内18号3楼曾设有中共地下党的秘密电台,它是抗战爆发后,李白奉命来上海建立的。 李白(1910--1949)湖南浏阳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前往上海建立秘密电台。根据组织安排与沪西绸厂女党员裘慧英扮成夫妻(后正式结为夫妻),并以福声无线电公司会计身份作掩护,在这里设立上海中共党组织与延安中共中央直接联络的秘密电台。1942年中秋节前夕凌晨三时,在向延安总部发报时突遭日寇逮捕,1943年5月保释出狱。1945年李白在浙江敌人内部工作时又一次被捕,结果有惊无险地脱身了。抗战胜利后李白一家搬到了黄渡路107弄15号3楼。1948年12月30日再次被捕,次年5月7日被秘密杀害。 336—352号欧式外楼梯联体别墅<br> 该别墅建于1926年,法商赉安设计,原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寄宿制学校宿舍。民国时期的名中医陆仲安(1882--1949),曾经居住在长乐路340号。1920年胡适患肾炎,西医医治无效,请陆仲安诊治,他以黄芪四两、党参三两为主等把胡适的病治好,成就大名。有“陆黄芪”之称。是治疗孙中山的肝疾的三人之一。<br> 地处新锦江宾馆对面的马路边,是一幅美丽有异域风采的风景,属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今天聪明的商人通过房屋置换在这里开出了上海滩最早之一的“昨天咖啡吧”、闻名遐迩的“十面埋伏”面馆以及服饰小店,吸引着来往的中外游客。 400号原是上海锦江迪生商厦,系上海锦江集团与专营世界名牌的香港迪生集团联合经营,现迪生已搬家,这里是锦江旅游的大本营。<br> 570弄蒲园<div> 当年是以纪念蒲石而得名。蒲园里有12幢西班牙式花园洋房,由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张玉泉设计。国民党高官汤恩伯、国民党新三军军长龙云武、民国元老博士李石曾都曾居此弄。</div> 570弄蒲园8号钱钟书旧居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与饶宗颐并称“南饶北钱”。 <br>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33年毕业。1935年与杨绛结婚。1937年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副博士学位。1941年写成《谈艺录》和《写在人生边上》。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出版《宋诗选注》。1976年,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79年,出版《管锥编》。历任西南联合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特邀顾问。1988年、1993年当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因病在北京逝世。<br> 钱钟书学贯中西,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并以宏阔的世界性视野和强烈的现代性立场,将全部的人类文化都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创立了打通、参互和比较的独特治学方法,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他的《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等许多著作已成为公认的现代学术经典之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br><br> 1949年早春,钱钟书、杨绛夫妇及女儿钱瑗曾寄居在蒲园8号3楼,直到清华大学聘任钱钟书、杨绛夫妇为外文系教授,才举家赴京定居。当年8号楼下住着著名画家庞薰琹、丘堤夫妇。 611弄8号大律师江庸旧居 <br> 江庸(1878--1960)福建长汀人,自1950年起就居住于此。他是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的法律教育家,也是中国近现代骨头最硬的正义律师。1936年12月出庭为“七君子”义务辩护,还拒绝了汪精卫,蒋介石的多次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政务院政法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文史馆长等职务。 613弄沪江别墅,“江北大亨”顾竹轩居此弄。<br> 顾竹轩(1885-1956)江苏盐城人,十六岁时苏北大灾荒他到上海谋生以拉黄包车为业。拜过青帮老头子,又拜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长黄金荣为师。逐渐在闸北扩展势力收徒纳众成为著名的帮会首领。抗战前后他担任的主要职务有:大生轮船公司经理、三星舞台总经理、大江饭店总经理、天蟾舞台总监,江淮旅沪同乡会主席等。早在大革命时期,顾竹轩就曾营救过上海工人纠察队大队长姜维新,从而受到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赞扬。为解放上海曾作出了特殊贡献。1949年8月,上海市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顾竹轩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上海市长陈毅曾亲自到天蟾舞台看望顾竹轩。 1956年3月从长乐路迁人淮海坊34号。同年7月6日患鼓胀病病逝,时年75岁。 666号“宝礼堂”旧上海商人潘宗周、潘世兹父子旧居 <br> 潘宗周(1867—1939)字明训,广东南海人。少时供职洋行,居上海,任租界工部局总办。藏书专重宋刻,20余年间得宋版107部、元版6部,计1086册,均为精品。抗日战争期间,潘氏逝世,子潘世兹辗转将藏书运抵香港。解放初,全部捐献国家藏北京图书馆。有《宝礼堂宋本书录》4册行世,张元济作序。又有《宝礼堂书目》1种,为张元济手订。 潘世兹还把长乐路的这幢豪华住宅捐献给国家,自己则居住在湖南路一处普通的花园洋房底层,后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1993年逝世。现这里是邮电医院内的一所牙科医院。 672弄留园 28号原国华影片公司柳中浩柳中亮老板旧居<br> 柳中浩(1910--1990)浙江鄞县人。1934年,自筹资金在上海建办了金城大戏院即黄浦剧场,后来又盖起金都大戏院。1938年成立国华影片公司,以放映国产片为主并认周璇为干女儿为其拍片。抗战胜利后又办起国泰影业公司。1952年2月国泰正式加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柳中亮是他兄弟,王丹凤是其二子柳和清媳妇。 672弄留园33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br>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是中国国家级美术专业出版社。主要出版美术和摄影类画册、画辑、史论技法、期刊、连环画、图片、挂历、生活图书、旅游读物和资料工具书籍。前身是华东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部与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初改为现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被誉为“中国连环画的摇篮”,连环画《三国演义》《铁道游击队》《山乡巨变》《渡江侦察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毛女》《白光》等,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出版至今几十年来盛销不衰。 746号合众图书馆旧址<br> 上海孤岛时期的1939年8月,上海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叶景葵力邀顾廷龙南下,和张元济、陈陶遗、李拔可等人取“众擎易举”之义,发起创办合众图书馆,以资保存中华古籍藏书不至流散异邦。 1953年合众图书馆资产包括全部珍藏25万册图书、15000种金石拓片捐献给上海市人民政府,成为上海图书馆一部分。这里也是旧时上海文人的据点,钱钟书、马叙伦、冯其庸等海上名儒都经常来此馆看书,胡适也曾在这里居住过。 752号旧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叶景葵旧居<br> 叶景葵(1874---1949)浙江杭州人,1915年任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1939年他与张元济等于上海创办合众图书馆。1947年5月,国民党政府迫害学生运动,叶为“十老上书”人之一,声援学生运动。 长乐路、富民路、东湖路三角花园处著名戏剧家田汉的塑像<br> 田汉,1898年3月出生,湖南长沙人,为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电影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创作了《关汉卿》《卢沟桥》等话剧和《白蛇传》《谢瑶环》等戏曲剧本130多部,主要著作有《田汉剧作选》《田汉选集》及《田汉文集》(16卷),是戏剧界的先驱者、中国现代戏剧重要奠基人,是早期革命电影、革命音乐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人,是优秀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人,被誉为现代中国的“梨园领袖”、杰出的时代歌手和“人民艺术家”。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死于狱中。 764弄长乐新村 曾名“杜美新村”<br> 上海民居有“弄、里、坊、村(邨)、公寓、别墅”之分,上海人说的“档次”,依次逐渐抬高,住房条件档次最低的自然是弄,旧时便是上海的“下只角”,而从坊就开始算新式里弄住宅了,村亦是如此。当然在城市改造房屋拆迁中,“新式里弄”是有具体标准的。 770号汉奸周佛海旧居 <br> 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1917年留学日本,1920年与陈独秀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共一大的代理书记。1921年11月返还日本读书,1924年回国后任国民党宣传部秘书,同年9月脱离中国共产党,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和国民党内的“状元中委”。抗战期间,他又叛蒋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抗战胜利后, 1945年9月30日周佛海等人被押送重庆,次年9月押到南京,1946年11月7日被南京高等法院判处死刑。夫人杨淑慧,有一子周幼海。 778号汉奸陈群及吴铁城旧居<br> 陈群(1890-1945)福建长汀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后在抗战中投靠日本,成为汉奸。在汪精卫政权中先后任内政部长、江苏省长、考试院长等职。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陈群服毒自杀。 <br> 吴铁城(1888---1953)国民党政要,陆军中将,广东中山人。1921年任孙中山大本营参军,1924年任参军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17师师长,1927年追随蒋介石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等。 788号周信芳旧居 周信芳(1895--1975)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创始人,浙江慈城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六岁拜师,七岁以七龄童艺名登台演出。后流动演出于汉口、芜湖及沪宁线一带,改艺名“七灵童”。1907年至上海演出,始用“麒麟童”艺名。十三岁成为戏班中的主角。次年至北京,进喜连成科班,与梅兰芳等同台演出,辗转烟台、天津、海参崴等地演出。1912年返沪,1927年参加南国社,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救亡活动,1940年1月23日,为救济灾民与文化界人士联合义演话剧《雷雨》,1949年9月他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先后任上海军管会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处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戏协上海分会主席等职。文革中,周信芳身心遭到严重的折磨与摧残,于1975年3月8日在上海逝世。<br> 代表剧目有《徐策跑城》《乌龙院》《萧何月下追韩信》《香妃》《董小宛》等。 1221号汉奸郑良斌及旧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旧居<br> 郑良斌,浙江镇海人,1902年4月生于上海,广州岭南大学及上海东吴大学肆业,精通轮船设计,专营航运业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得到时任汪伪政府宣传部长的老同学林伯生的提携,自1942年春起,他先后担任汪伪政府多项要职,此外还开办和丰银行敛财,直到抗战结束。国民政府高官汤恩伯和夫人王竞曾在这里居住,蒋经国,蒋纬国时常来此讨论军政事宜。 1235号原中央银行总裁张嘉璈旧居 <br> 张嘉璈(1889---1979)上海宝山人(张幼仪四哥),银行家、实业家。近日纪实频道《蒋介石和他的金主》节目中,张是蒋的主要金主。张1906年留学日本,1909年学成回国,先后担任政府高官。1949年5月移居澳大利亚,1953年赴美,1979年10月15日病逝。大哥张嘉保是上海棉花油厂的老板;二哥张嘉森,也曾留学日本,是国家社会党的创办人,曾任民主社会党中央主席;八弟张嘉铸,是开发黄豆多种经营的先锋,任中国蔬菜公司的老板;九弟张禹九,是30年代新月派诗人,还是著名的新月书店的老板;二妹张嘉玢,即张幼仪是中国第一家女子银行----中国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还是南京路云棠服装店的老板,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小妹张嘉蕊是服装设计师,知名的社会活动家。 1247号原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朱光沐旧居<br> 朱光沐,1887年生,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法科,历任张学良秘书。1931年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总务处处长。1932年任北平绥靖公署总务处处长。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幽禁,朱光沐做了宋子文的秘书。解放前全家移居香港。朱湄筠(即朱五小姐)是其妻子。<br> 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总理有心与被软禁在台湾的张学良接洽,写下“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四句话十六个字,交给张学良的二弟张学铭,张学铭在周总理的精心安排下,将十六字密信交给了在香港定居的朱光沐妻子朱湄筠,辗转送到了张学良手中。<br><br><div> 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长乐路上那些房子的主人因时代变迁,换了一批又一批,许多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的人生故事成了历史;而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却历经风雨依然不倒,反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br> 长乐路和巨鹿路、富民路都是地理位置闹中取静、四周环境优雅安逸,现在形成了人见人爱的“巨富长”风貌街区。德润的天空2014.4.2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