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之路之一:绍兴(下)

诗小墨

<h3>  时隔一周,再出发前往绍兴,继续浙东唐诗之路。<br>  第一站是云门寺,因其在唐诗之路上享负盛名。云门寺本为书法家王献之的私宅,是其隐居习字的场所。王献之去世后,他的后人捐出云门别业,舍宅为寺。相传,有人看到这所房子的屋顶散发出五彩祥云,晋安帝听闻后,下诏书赐号“云门寺”,并把寺庙前的那座石桥改名为“五云桥”。云门寺是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唐诗之路节点和书法圣地,与之相关的诗词、典故经久流传,如相传“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帖》真迹曾长期保存于此,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在此苦练书法,保管《兰亭序》,以及唐太宗后来通过“萧翼赚兰亭”的方式,从智永弟子辩才那得到了这件《兰亭序》的故事都曾在这里发生。 </h3><h5></h5><h3> 云门古刹坐落于绍兴城南16公里处秦望山谷,青山环绕,前有若耶溪,而若耶溪与鉴湖相连,所以李白、杜甫、王勃、杜牧、孟浩然、贺知章、白居易,以及后来的范仲淹、王安石、刘基、王思任等等文人学士们慕名踏舟而来,留下千古绝唱,而后再入曹娥江至剡溪、沃洲,至石梁而登天台山,这就是我们要走的“浙东唐诗之路”。陆游更是对此感情深厚,因其年少时曾在云门草堂读书,后人为纪念他,便将云门草堂改为陆游草堂。陆游在其诗作中描绘过云门寺当时繁华盛极的场景:"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涌,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虽寺中人或旬月不得觌也。”可见历史上的云门寺多么的显赫风光。</h3> 满怀期冀,我们慕名拜谒千年古刹,导航至柯桥区平水镇平江村,往里大概开十分钟就到了云门寺,只见山谷里一处两进的院子及厢房,黄墙黛瓦显示出是江南的寺院。通向寺院的是一石板桥,想必这就是传说的”五彩桥“的遗迹了。<div>  </div> 走过石桥,桥下涓涓细流,已不见若耶溪的踪影。我们先来到云门寺山门,但见匾额几经变迁,如今是蓝底黄字的”云门古刹“。走入寺院,处处散落着残垣旧石,只见一滩锁住的池子旁立有一块牌子写着”洗砚池“还有一块藏在角落的石碑(《募修云门寺疏碑》),彷佛意味耄耋老人见证着曾经的辉煌。时值中秋,寺院里仅有的师父在和几个当地的村民信众准备供奉的物品。院子和大殿里到处堆积着杂物,很难想象眼前的云门寺曾拥有的辉煌,如今的冷清残败在这山野里,如孤魂般。<br>  游客稀少,基本也是停留片刻就离开了,也许还会觉得大老远来这里没什么可看的,比起国清寺、普陀山的那些名门古刹差远了。可在历史的记忆中,云门寺的名望无以攀比,它所被赋予的太多的文脉和传奇,被几度兴废,终毁于战火。站在寺门前,静静的望着那四个字,心绪复杂。从北京到江南,走过许多的庙宇古刹,也见到过许多金辉盛世的佛教殿宇,惟有云门古刹让人心生悲凉,难以承受其厚重的历史啊。魏晋风流尽被雨打风吹去。 (左图为诗墨绘云门寺门,八還题,右图为八還绘并题) 云门寺出来,前往兰亭寻访魏晋风流。作为千年来经久不衰的书法圣地,兰亭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标志符号,是无数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走入这片园林中,览鹅池、兰亭碑、曲水流觞(后建)等景点,谒天章寺遗址,的确有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写的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之景致,但已不复曲水流觞的诗意情境了,唯有鹅池旁的湖中,逍遥自在的小鱼,让人不禁想起庄子的濠梁之乐。那些被时代的动荡推到这里的王羲之、谢安、孙绰等人,应该也像这些鱼儿在洪流中有着自己的悠游之乐,放浪形骸间存续着文脉,以闲散无用创造了中国诗歌、艺术上的斐然成就。 (八還绘兰亭鹅池碑并题) 作别兰亭,怀着崇敬,拜谒了附近的王阳明墓。之前瞻仰过余姚阳明故居,今日查阅资料才知其为何没葬在故乡。因为王阳明善于风水观象,在生前便为自己选好了墓地。在墓前瞻仰敬拜,念其去世前所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五十七年的生命历程通过悟心证道成就了三不朽,实乃一代圣贤。本想接着去拜谒徐渭墓,无奈时间晚了,驱车过去已经闭馆,留下些许遗憾,留待日后了。 (拜谒阳明墓,诗墨绘,八還题“吾心光明”) 夜宿绍兴市鲁镇。恰逢中秋,在水乡赏月别有一番韵味。于水畔长廊赏月,灯笼氤氲着夜色,天河璀璨,月高云淡,时隐时现。此情此景,想起《浮生六记》所写“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着恐不在此云霞耳。”江南栖居以来,想我二人相携走唐诗之路,追慕先贤,感悟古今,能于此夜同观明月,堪比沈复芸娘之乐,夫复何求。枕着这温柔的月色而眠,醉在水乡。<div>  </div> 次日上午接着游柯岩、鉴湖景区。绍兴古称会稽,“稽山鉴水”中的鉴水就是指的鉴湖。鉴湖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古镜湖,烟波浩渺,风光如画,多次出现在诗词中,杜甫写过“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道“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贺知章是镜湖人,告老还乡后曾面对故居前的一方湖水,感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今日鉴湖与柯岩、鲁镇景区已连成一体。游玩景区,印象深刻的是石佛佛、云骨奇石和先人采石遗坑,感叹先人的辛苦劳作和精妙智慧。在绍兴名人苑,叹越地人才辈出,兴国安邦,值得敬仰。偶遇鉴湖上有越剧演出,咿咿呀呀,水袖长舞,增一分江南雅韵。后游鉴湖,水岛间回环留恋,遇千年浮桥遗址——镜水桥,小舟相连,木板铺就,桥旁荷叶莲莲,别有韵致,看介绍得知鉴湖之父——马臻,是陕西西茂县人,东汉年间在绍兴做太守,修塘建堰,造福后人,始有今日鉴湖之初始模样。从鉴湖坐船返回鲁镇艺术中心,途经陈半丁纪念馆,看生平展览,赞叹其艺术成就,感慨跌宕人生。别鲁镇,唐诗之路之行走绍兴暂告一篇章,返回甬城。 (观云骨有感匠人之技艺高超,八還绘并题) <p class="ql-block">  利用两个周末诗墨与八還行走绍兴,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段,它拥有着太多的山水诗意与文脉传承,虽未行走的全面而深入,但对这段山水之路、诗意之路,有了初步的感知,方才理解了为什么那些文人们一批批的追慕而来,如此迷恋于山阴一带,吸引他们的除了秀丽山水外,更是衣冠南渡后在绍兴,山阴,越州这个地方所生发出的中国的诗词、艺术、宗教的成就,赋予了江南文脉的生命。谢灵运、王羲之在纷乱的尘世中,寻找到灵性自由,诗意栖居的家园,成为了李白、陆游、孟浩然等人的梦境所寄托,成为了诗墨和八還的江南梦。今日行走唐诗之路,是寻梦访古,是探究文脉,更是对话自己,王谢风流今安在,山阴之间化烟云。青山行不尽,但有诗意在。</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10-11日行走绍兴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