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p><p class="ql-block"> 大道理,是方向,是思想。真正理解起来,感觉总是太过深邃。今年的冬祭活动,从细节中感受到了家风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和谐与团结】</p><p class="ql-block"> 自从有记忆起,我们这个大家族每年两次的扫墓就一直延续着。儿时以为是所有人家都扫墓两次,长大才知道只是一部分人家会有冬天扫墓的习俗。冬祭的意义就是立冬后天气变冷,后人去为先人修理一下“房屋”,烧一些“衣服”,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暖暖和和的。活动有没有意义暂且不说,但我们家族一直延续就很有意义。每年到这个时候,大家都回来一起筹备,一起忙碌,一起欢笑,唠唠家常,谈谈得失。如此和谐的场景,代代相传,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了这个大家族的和谐,长大了,相信他们也自然懂什么是和谐!</p><p class="ql-block"> 社会的功利性越来越凸现,大家都为了生计在各自忙碌奔波,脱离参加公共活动的理由也越来越多,很多家族的冬祭活动已然消失。我们家族还是一样的热热闹闹,源于团结。每年冬祭都商量在立冬后的周末,为了让学生、上班的家人也能参加。筹备的时候以小家为主备人,一起买食材,一起加工。杀鸡、洗菜、剁肉、烹调……每个人都参与,一边谈笑一边忙碌。第二天,上山的路崎岖不平,大人们都抢着拿重的物件,小朋友们自然而然的拿起小的东西,欢快的出发。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小朋友们在一年年的冬祭活动体会着,理解着。</p> <p class="ql-block"> 【尊老爱幼与礼貌规矩】</p><p class="ql-block"> 聚餐是冬祭活动最热闹的部分,所有人聚集在大树下,围坐一团分享美食。分发碗筷和选座位的时候,年轻人总是先让老人在前,照顾好他们,再来照料孩子,自己随便夾一点菜就退到后面。老人们受到尊敬并不觉得理所当然,老婶坐在前面,打了一大勺鸡肉给后面的大嫂,大嫂恭敬的又把它分给二妈和小侄女。小侄女发现她妈妈坐在最后面,呼喊着:“妈妈,你来我这里,这儿能夹到菜!”另一个小侄女想吃鸡皮,抬着碗跨到了众人前,还没得夹,就被她爸爸、妈妈、奶奶异口同声的责备道:“不可以这样!”大家随声附和着:“没事!小孩子嘛!”挨近鸡肉锅的二爷随即夹了一片鸡肉皮送到了被拉回去的侄女的碗中……</p> <p class="ql-block"> 勤俭节约、善待他人、刻苦勤奋……这些也都是我们这个大家族的家风。它虽然没有立书成文,但它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且代代相传,一直延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