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偃师区学员学习简报(第三期)

岁月如歌

卷首语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价值是弘扬生命的价值,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引领和成全!</p><p class="ql-block"> 立足做良师,力争做名师,做新时代的大先生!</p> <p class="ql-block">  时光的笔尖,蘸满河师大校园里乌桕叶的颜色,勾勒出初冬的微凉。严峻的疫情之下,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能坚持进行,于我们每一位参训学员而言实属难得。两个多月里,我们读名著,学名家,谈收获,写心得,转变了思想,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认识,坚定了决心——努力做一名教育家型的校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办具有偃师特色的优质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爱国情怀、志存高远、兴趣广泛、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新时代合格公民。</p> 名著阅读 <p class="ql-block">  本月,我们阅读了名著《教育家陶行知研究》、《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下册)、《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虽然只有五本书,但因为课程安排较满,阅读起来压力很大。大家倍加珍惜阅读时间,力求认真读完每一本书,理解并掌握其核心内涵。</p> <p class="ql-block">  《教育家陶行知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摘要:</p><p class="ql-block">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有双重含义:第一层生活决定教育,第二层教育改造生活。</p><p class="ql-block">2.社会即学校:并不是要把社会与学校等同起来,消灭学校,而是旨在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使学校的教育作用不再局限于学校以内。</p><p class="ql-block">3.教学做合一:核心在“做”字上。而真正意义上的“做”是指“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即手脑并用。“做”既要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又要运用身外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全球史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它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它打破了地区和民族的界限,按照历史运动本身的空间来阐释历史,进入“整个世界史”的思考境界。</p> <p class="ql-block">  名著《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核心内容摘要:</p><p class="ql-block">1.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p><p class="ql-block">2.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p><p class="ql-block">3.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在教师们之间互相培养“合作性同事关系”,开展以学生的学习实况和教师的对应为中心的研讨。</p> 聆听讲座 <p class="ql-block">  读书之余,穿插安排有名家讲座,使得学员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头反思教育、领悟方法、积累经验。</p> <p class="ql-block">  10月20日上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名师导师团导师汪宁以《定位•路径•借鉴•成长——学校特色与品牌塑造》为题,从“要立足传统、立足实际、立足差异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办学思想引领学校特色,以队伍建设保障学校特色,以教育质量彰显学校特色,以学校文化润泽学校特色,以学校管理支撑学校特色;以名校的成功经验为借鉴丰富学校内涵;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成长,静待花开”四个方面进行解读,从学校顶层设计到各个环节的要素管理为我们进行学校品牌塑造提供了思路。</p> <p class="ql-block">  10月21日上午,教育学博士张桂春教授《课堂教学的“革命”:从“无疑教学”到“质疑教学”》的讲座,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对教育中各种问题的思考、分析到为何让课堂从“无疑教学”到“质疑教学”,怎样让课堂从“无疑教学”到“质疑教学”,使我们对教育的目的、育人的目标及课堂教学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10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台长李焱给学员们带来了《探索地外文明和地外生命》的科普讲座,李台长从“外星人是否存在”、“银河系中是否存在地外生命”、“人类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吗”、“宇宙中生命存在的要素”、“宇宙中哪里是生命的乐土”、“什么样的行星才适合生命的发展”、“除太阳系外还存在行星系统吗”、“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方法”、“已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的种类”、“已发现的候选宜居行星”等九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述,激发了学员们了解和探究地外文明和地外生命的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  10月28日上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李静教授,以《儿童是谁,教育在哪里》为题,为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第一期全体参训学员授课。李静教授首先剖析了教育行为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教育行为是基于儿童发展需要的行为,对于儿童的发展,教育者要多问“为什么”。紧接着,李教授提出两个问题“我们的儿童到底是谁”“我们的教育又到底在哪里”引发学员思考。李教授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生来就具有原始的创造特质,并且爱学习,富有智慧、勇敢与博爱的潜力。儿童的学习是主动的、体验式的,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应遵循这个特点来实施,学校和家庭应合力营造充满爱的学习氛围,给儿童足够的成长空间。李教授的讲座给我们以深刻启发:教育的价值在于弘扬生命的意义,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化自身的教育行为,用耐心、细心与爱心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p> <p class="ql-block">  10月31日上午,江苏省特级教师、哲学博士李庆明带来题为《好学校的炼成:教育管理的视角》的讲座。李庆明校长从崇明岛海永乡小,到深圳南山央校,再到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李校长的文化立校、草根管理、新公民教育、活力课堂、文化阅读、精英启蒙、田野式教研等大胆改革创新,在教育界反响强烈,他被称为“能为教育带来希望的人”。李庆明校长开篇以诗抒怀,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带领大家感受“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深刻内涵。李校长指出,好学校就是做好几道“加减法”。一是做好“减法”,即减少单位课时、减少讲授时间、减少课程冗余时数、减少作业量。二是做好“加法”,书写儿童发展的“空间诗学”,即增强理念认同,转变观念;增强发展后劲,夯实基础;增强课程功能,优化结构;增强学习动力,促进自主;增强教育合力,拓展空间。李校长表示,只有做好“加减法”,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孩子自我发展的动力,打牢成长成才的基础。李校长还从“唱一首歌”——田园教育探索、“鞠一个躬”——教育养育试验、“铺一条路”——全域课程开发、“耕一方地”——教师文化建设、好学校炼成的“无形之手”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办好一所学校,让学员们明晰了办好一所学校的思想与理念,明白了一名合格校长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应该具备的素养。</p> <p class="ql-block">  11月4日上午,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来西亚爱心教育顾问、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全国教育育人楷模杨瑞清校长为学员们带来了《走在行知路上,培育时代新人》的专题讲座,杨校长重点讲了以下内容:</p><p class="ql-block">1.三个选择</p><p class="ql-block"> 在进城和回乡之间选择回乡、在从政和从教之间选择从教、在解脱和坚守之间选择坚守。</p><p class="ql-block">2.三个学会</p><p class="ql-block">(1)学会成长: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乐于动笔,让教师成长的速度远远大于流动的速度,乡村小学就能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p><p class="ql-block">(2)学会联合:从村校联合,到城乡联合,到国际联合,联合的力量不可限量,联合办学之路越走越宽,永无止境。</p><p class="ql-block">(3)学会赏识:既欣赏盛开的鲜花,又善待迟开的花苞,做一名真正的“护花使者”。</p><p class="ql-block">3.修炼好“行知合一”这门大课</p><p class="ql-block">(1)行知合一,合于“我”:从“我”做起,挖掘自身无限的潜能。人人都是学习者,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创造者。</p><p class="ql-block">(2)行知合一,合于“此”:在此立足,整合身边丰富的资源。乡村课程资源,不仅完全能够满足乡村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还能反哺城市,输出海外。</p><p class="ql-block">(3)行知合一,合于“爱”:从爱出发,精心培育每一朵小花;达成被爱,让每个学生成为爱的聚焦;引导施爱,让每个学生成为爱的源泉;启发自爱,人人都是爱的堡垒。</p><p class="ql-block">(4)行知合一,合于“大”:从大着眼,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新人。小学校大教育,小学校大文化,小学校大事业。</p> <p class="ql-block">  11月11日下午,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一期17班学员,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副校长李勇给学员们带来了《学会沟通,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心理指导讲座,李校长从“学会和自己沟通”、“学会和学生沟通”、“学会和家长沟通”、“为自己的未来做些安排”四个方面阐述了学会沟通的重要性。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才能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处理好和世界的关系,认清自我、悦纳自己,享受幸福人生。</p> 读书交流 <p class="ql-block">  阅读增长知识,交流加深理解。为了使阅读更加深入、透彻,学员们积极主动参加线下、线上交流。</p> 线下交流 线上交流 至善校长讲坛 <p class="ql-block">  为了给大家搭建更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10月28日开始,河大和河师大联合开办了“2022至善校长讲坛”,由参培学员任主讲专家,每周一讲,至今已举办五期。</p> 学习感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感恩遇见 向上生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偃师区实验小学 张莉晓</p><p class="ql-block"> 参加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135天的学习已经过半,这是工作以来参加培训中最特殊的一次,时间之长久,内容之丰富,培训之特别;也是从师范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到如今感觉知识被掏空后的及时充电;更是此生对大学生活向往的圆梦时刻。在此,感恩局党委的信任和推荐,感怀河师大老师们的精心安排,感谢陈舜部长对这个项目的坚持,一切都刚刚好,彼此遇见,向上生长!</p><p class="ql-block"> 开学典礼上,河南省省委组织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陈舜对所有学员寄予期望,他说在2022到2030年,要为每一所中小学校培养一名校长。这是一项伟大的教育顶层规划,也是对河南省基础教育的厚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时代也期盼出现教育家型校长,时代更期盼教育助力中国的未来,伟大的约瑟夫之问和钱学森之问或许更是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的初衷,而读名著、学名家、造就名校长是此次培训的内容和目标。围绕陈舜部长的五个问题,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社会?我来谈谈培训所学所悟所想: </p><p class="ql-block"> 一、五好之问贯穿学习始终</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班级后十名的学生就是坏学生?是不是教第一名的老师都是好老师?杜威说的好学校,你是怎么看的?当我们努力把学生从小学送到初中,初中送进高中,高中出状元、出清北,这一路付出了多少位老师的心血,当你知道调研的这些清北生的未来不令人满意,那你们在拼命干什么,付出这么多又是为了什么?什么是好社会,你现在教室里坐的孩子的样子就是未来社会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开班典礼上陈舜部长发人深省的话,句句都指向中国基础教育的症结所在,字字都让我们有深深的压力感,他希望我们能够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成为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教师乃至本土教育家。截至目前70天的学习中这些问题无时不在我脑海中回荡,11本书18场讲座中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也时刻更新着我的认知,梳理着关于对偃师教育未来的一些思考。</p><p class="ql-block"> 二、五好之问的粗浅梳理</p><p class="ql-block"> (一)回归本质:对人性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在创办燕子矶幼稚园时曾提出,对人格培养、态度与习惯形成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教育要回归本质,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拥有潜力与内驱力,而教育所需要做的,给孩子以足够开放安全的教室环境,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去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一旦小火苗被点燃,真正高效的学习就是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 如何让未来的一代在未来世界里立足并有所作为,教育对人性的关注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就像冰山,冰山上的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在冰山下面。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是知识和技能,与水面接触的是现实社会的处事经验,再往下是性格力量,例如,好奇心、坚韧,最底层是自我认知。冰山上的东西最容易解决。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冰山下面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二)指向素养: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为中心,而不单单以知识和考试为中心,要能够看到超出“分数”本身的东西,才能获得好分数。</p><p class="ql-block"> 尽管过去几年,“内卷”化的教育愈演愈烈,在强大的社会焦虑的环境中,更加凸显教育问题实际是整个社会问题。去年七月,双减政策的落地,聚焦提质增效,基础教育正在更多回归素养和完人的培养。不论是新课标的出台,还是高考中考的改革,我们都能看到对素养的回归。当然,这个改变还有待许多其他问题的解决,尤其是社会评价价值的改变,但毋庸置疑的是,学校教育最终要助力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教育中找到最好的自己。方法是从核心素养构建思维方式,从而发现底层能力。</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一个孩子比作一棵正在生长的树,核心素养(认知自我、追求美好、沟通协作、学会学习和执行力),就是能够滋养学生成长的土壤。这些核心素养贯穿和浸润在老师每一天的教学设计、实施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中,并最终形成思维方式的构建,成为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动力系统。</p><p class="ql-block"> 思维构建是树干部分,助力学生实现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比如数学知识学习背后,实际是帮助学生构建从抽象到推理到建模的数学思维。在语文学科,从语文课本的每一课延展到整本书阅读,在知识技能层面,培养的是阅读技巧和能力,要读会读懂;在思维层面,借助语文与课本剧融合的方式,实现语言与思维的提升;最终,在素养层面,在阅读与表演中深度理解书中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审美鉴赏,达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最终形成的底层能力,其实就是孩子在各学科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的高阶能力与思维的养成,包括语文素养的形成、数学思维的构建、独立思考及思辨的能力、沟通协作的能力以及对自我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三)文化自觉:践行时代的使命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在近现代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陶行知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实践实验着手,践行着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形成教育家型校长的文化自觉。</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给予我们这一代校长新的命题,比如学校里的主题仍然是竞争和淘汰,教的内容与社会严重脱节,大多数学生毕业即失业。大多数教育者缺乏幸福感,社会中的优秀人才不愿意踏足教育行业。人才的缺失导致基础教育远离社会先进认知,成为社会孤岛,加重了焦虑感。所以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p><p class="ql-block"> 二十大报告中说: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杰出人物,因为杰出人物能够正确判断时代大势,具有远大的理想追求、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我想,真正理解教育的人应该懂得:真正的勇气是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命担当、最为开放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去面对和拥抱未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路成长 一路收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邙岭镇第一初级中学 刘亚涛</p><p class="ql-block"> 自8月25日中午接到通知,到河南师范大学参加培训,于今已有两个半月,培训业已过半,内心想来,充满了感恩与感谢。</p><p class="ql-block"> 感恩省委、教育厅高瞻远瞩擘画宏伟蓝图,开展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感谢区教体局将如此重要的培训安排给我们。都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感谢中心校王校长及兰校长将如此高规格的培训安排于我,并协调做好了相关的工作调整与课程安排。感谢教体局韩江华老师为了我的培训名额的调整问题,专程到洛阳沟通,更换材料并再次上报。所有这些更加坚定了我培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p><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旨在文化的熏陶和理念的渗透。到校第二天,培训教材下发,并通知本次培训时长20周,每周一本书,一次导读,两场讲座,一次组内分享,一次班级分享,一次班际交流,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感悟。对于读书,起初我没有觉得有压力,因为平时我就经常读书,今年暑假我就读了6、7本书。因此,刚开始虽然看到书比较多,但自己丝毫没有畏惧。直到拆开封皮,看到《剑桥中国晚清史》分为上下两册,每册700余页,《全球通史》也分为上下两册,每册300多页。这样的书一周怎么读完?仔细翻阅,又看到《国史大纲》同样分为上下两册,总计近1000页,更令我头疼的是此书是繁体、竖版,阅读的难度超乎想象。打开《普通教育学》,简直让人绝望,一个个字都认识,却读不通,弄不懂。终于明白了开班典礼上陈舜部长所言,本次培训所选的学习书目大家可能读不通,看不懂。当时还想着我们都是认识一些字的知识分子,只要不是外文,阅读对于我们来说不应该成为挑战,哎......</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我就曾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读书为了什么?不是为了高分,也不是为了生活。如果为了生活,那么小学四年级的基础知识已经够用了,认识2000个左右的汉字,会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足矣。为什么学习呢?为什么继续接受教育呢?曾经我给学生们的解释是:发展自己的思维,可以多角度的分析解决问题,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次培训,让我得以再次审视知识、思考、教育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目前来说,以前所掌握的知识、认识的文字,可以让我们作为工具,看到更大的世界,走到更高的层次,去了解全球历史,知道世界历史的沉浮跌宕所蕴含的规律。立足全球视野,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全球教育的调查报告:《学会生存》和《反思教育》。我明白了“教育”一词,就最广泛的含义理解,应该是一种融会贯通与深思熟虑的行动,旨在传递知识、发展才能,并从各方面训练人和促进人的发展,教育贯穿人的终生。教育的公平应该包括权利、机会、过程和条件的平等等。如此高深的问题,以前从未思考过。我还从《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和《学校与社会》等专业教育书籍中明晓了我们的本职——教育的前世今生和发展趋势,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更加深厚。</p><p class="ql-block"> 虽然目前疫情肆虐,但我们信心满满,决心满满。学习不停歇,成长不止步。培训结束,必将以焕然一新的表现和长足的进步,回报局党委的悉心栽培和殷殷嘱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学习感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偃师区杜甫中学 李晓朋</p><p class="ql-block"> 至乐者莫如读书,至要者莫如育才。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保障,“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 一、以人为本,做有温度的教育。 </p><p class="ql-block"> 启蒙哲学家康德对教育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受教育者现在和将来能够更好地生存、生活做准备,让生命更好地健康成长。不是培养准备好工作的年轻人,而是培养准备好人生的年轻人。当然,杜威也提醒我们: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为了人的发展,现实是教育成了一种工具,是多方为孩子追求幸福的工具,没有把人看做第一位。每个学生禀赋不同,发展方向可以不一样,社会需求也是各种各样。杜威“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唯有把“人”放在心里,从基于知识立场、学科立场转向基于学生立场,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天赋的潜力,得到充分地发展。</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人的事业,也是传递生命气息的事业,充满着人性温度,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教育就是好教育。教育只有以人为本,回归人文,才有温度,有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二、全面发展,做有担当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保持发现世界的好奇心和自发探索的行动力,尝试不同学科,找到最适合和感兴趣的,终身投入学习。将学到的东西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探索中找到知识的乐趣,激发内在驱动力。</p><p class="ql-block"> 发展理性思考、质疑和辨别的能力。学习应该是惠及人生的,学习的关键不是获得真理,而是拥有分辨真伪的能力,有发掘、了解真理的能力。勇于对“权威观点”提出质疑,通过学习其本质和规律去验证它。</p><p class="ql-block"> 拥有丰富的灵魂,发现生命的意义。热爱阅读,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发现我是谁,发现生命的意义,我可以在我的生命中做什么,我希望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认同想要创造的世界的面貌,就能成为一股力量,使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人。</p><p class="ql-block"> 追求崇高的精神追求,理解责任感的意义。有家国情怀、高尚品德、扎实学识,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真实本领,是新时代正确的价值选择。家国情怀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特征,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绵延不息的巨大动力。世界是个地球村,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我们也须有放眼天下的格局,有天下大同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三、立德树人,做有情怀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更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应该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作为教育思想的基石,关注学生和学习本身。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唤醒他们的生命感、价值感,激励和鼓舞每个学生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教子,把自己的精力、生命与国家的需要、使命结合起来。有崇高的教育情操,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p><p class="ql-block"> 严谨治学,深耕科研,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老师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研究教育就是研究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那么伟大?就是他研究了所有的学生。他的学校也比较小,他研究几千个学生,每个学生都研究透。</p><p class="ql-block"> 启迪学生的新思想,培育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这是培育创造性人才的根本途径。想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破除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平等对话是必要的,教学中保持一种平等的师生互动,形成学生独立探究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看到学生,聆听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是教师最大的价值。重视学生在非学习领域的发展问题,更注意发挥面对面教学在意义的生成、情感的熏陶与价值的建构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志趣,成为最想成为的那个人,为他们将来的幸福、长远的幸福考虑。</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复杂的,是细微的,更是可贵的。好的教育者既要看到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要怀着瞩望世界、瞩望未来的信念,积极地投身于教育历程中,和我们的孩子一起收获成长的幸福。</p> 课外活动 <p class="ql-block">  智增需要多读书,身强需要勤锻炼。疫情当下,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缓解疲劳,放松身心。</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总会在未来某一天发挥作用,让自己更加出色。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我们将在这难得的时光,读书、思考、沉淀、蜕变,待学习归来再出发时努力为我们偃师教育之未来开一条路、耕一方地。</p>

教育

学生

学校

学习

培训

校长

学员

教师

素养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