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有菊凌霜开

王天鹏

<p class="ql-block">文字:王天鹏</p><p class="ql-block">摄影:王天鹏</p><p class="ql-block">编辑:王天鹏</p><p class="ql-block">音乐:网 络</p><p class="ql-block"> 序:</p><p class="ql-block"> 立冬之日的前两天,笔者晨起散步 ,发现在我家相邻小区的一栋楼前用铁网围成一个小院,院门上挂着一个小牌子——“欢迎赏菊”。这个牌子吸引我走上前去观看,小院内养了很多菊花。红、粉、黄、白、紫等颜色的菊花,争奇斗艳,正在盛开。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退休职工老杨大哥认领的一块绿化养花地。自从菊花开了之后,总有人到这儿来拍照留影。从这天起,这个“菊花小院”就成了我这个爱菊、赏菊并爱好摄影之人晨起散步的“打卡地 ”,每天都到这里来观赏。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紫荷花</p> <p class="ql-block">  “菊花小院”里的菊花有十多个品种,都是观赏类菊花。老杨大哥一一介绍:这是白皇后、这是丽金、粉龙、黄抱球、荷塘月色、红变色菊、红绣球、紫龙、粉抱球、银龙探海、这是红菊等等。关于它们各自的特点及栽培方法杨大哥张口就来,百问百答,如数家珍,俨然就是一个高级园艺师。 </p><p class="ql-block"> 在拍摄完“小院”的菊花之后,本人又把以前在外地拍摄的菊花照片一起编辑成美篇,分享给朋友们 。</p> <p class="ql-block">白皇后</p> <p class="ql-block">  一、菊花的简介 </p><p class="ql-block"> 菊花在植物学分类中是属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 6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叶互生,叶片卵形或披针形,长 5-15公分,羽状浅裂或半裂,背面白色短柔毛,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花朵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 2.5-20厘米,大小不一,花色有红、黄、白、橙、紫、粉红、暗红等颜色,花朵因品种不同有单瓣、平瓣、匙瓣、管状等多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丽金</p> <p class="ql-block">粉龙</p> <p class="ql-block">黄抱球</p> <p class="ql-block">荷塘月色</p> <p class="ql-block">变色菊</p> <p class="ql-block">  二、菊花的分类:</p><p class="ql-block"> 1.1 按照花径大小,可以分为:大菊、中菊、小菊,尺寸分别为:18cm以上、9-18cm、9cm以下。</p> <p class="ql-block">红绣球</p> <p class="ql-block">粉抱球</p> <p class="ql-block">  1.2 按照花期来分类,菊花可以分为:夏菊、秋菊、冬菊,我们常见的基本都是秋菊。</p> <p class="ql-block">银龙探海</p> <p class="ql-block">红菊</p> <p class="ql-block">  1.3 按照花瓣、花型分类,菊花可以分为:何花型、芍药型、平盘型、翻卷型、丝发型、飞舞型、钩环型等。</p><p class="ql-block">  1.4 按照整枝方式分类有:独本菊、悬崖菊、案头菊、立菊等,。</p><p class="ql-block"> 1.5按用途分类,菊花可分为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 a、观赏菊。观赏菊的种类和色彩都十分丰富,有黄、红、黑、紫、粉红、泥金、绿等颜色,观赏性十分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食用菊。食用菊主要有蜡黄、细黄、细迟白、广州红等。食用菊主要用于酒宴和一些火锅的配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c、茶用菊。茶用菊主要有浙江杭菊、河南怀菊、安徽滁菊和毫菊。用菊花泡出的茶水可以清热去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d、药用菊。药用菊主要有黄菊和白菊,药用菊具有抗菌、消炎、降压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粉龙</p> <p class="ql-block"> 三、菊花的历史 </p><p class="ql-block"> 中国栽培菊花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在周朝《礼记·月令篇》中就有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代,屈原所著的《离骚》中有菊花的记载“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中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p><p class="ql-block">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p><p class="ql-block"> 唐朝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p><p class="ql-block">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时间是从药用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刘蒙所编写的《菊谱》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状菊花出现的最早记载。而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宋未《百菊集谱》中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p><p class="ql-block">  明朝栽培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王象晋的《群芳谱》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有92个品种,白色有73个品种,紫色有32个品种,红色有35个品种,粉红色有22个品种,特异品有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有16种花型。</p><p class="ql-block">  清朝的菊花专著更多,在《花镜》一书中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154个品种;计楠的《菊说》记载有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皇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从此,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菊花的栽培和研发技术日益发展壮大。菊花的栽培,是中国花卉园艺发展的一部分。近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的生产质量,品种数量也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7000个品种以上。尤其是大立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一些省(市)还选菊花为省(市)花。通过召开学术讨论会、成立菊花协会、出版菊花书刊、每年举办菊花展览会等方法,普及了菊花知识,交流了培植经验,为中国的菊花栽培、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p> <p class="ql-block">云舒浪卷</p> <p class="ql-block">春日见山</p>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菊花是经过长期人工选育的名贵花卉。公元八世纪前后,也就是在唐朝,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开遍全球。 <p class="ql-block">汉宫秋</p> 四、菊花的品格<br>  宋代:郑思肖写过一首 《寒菊 》把菊花品格描写的淋漓尽致:<br> 花 开 不 并 百 花 丛,<br> 独 立 疏 篱 趣 未 穷。<br> 宁 可 枝 头 抱 香 死,<br> 何 曾 吹 落 北 风 中。 <p class="ql-block">紫龙</p> 菊花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因为菊与“据”同音,“九”又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br>  菊花位列中国十大名花之中,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名句,也因此菊花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 <p class="ql-block">绿菊</p> 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中国人还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br>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菊花不仅供欣赏,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以食用、可以酿酒、可以代茶饮、可以入药,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br>  菊花清新高雅,寓意优美,色泽动人,是古往今来人们尤为喜欢的一种花卉。历代文人都有吟咏菊花的作品流传下来,菊花早已成为中国古代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并赋予多种象征意义: 菊花象征高尚的情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陶渊明开始就赋予菊花坚韧不拔、孤傲冰清的气节。<br>  伟人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词中写道<br>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这里的”黄花“指的就是菊花。<br>  陈毅元帅写过一首《秋菊》诗:<br>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菊花象征伤感和思念:菊花,在李清照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黄花”就是黄菊。正值重阳,李清照的丈夫不在她的身边,她感到孤独与凄凉,陪伴她的只有美酒与黄花,因为思念丈夫,李清照形容憔悴,人比黄花瘦。 黄抱球 圣光华宝 菊花象征吉祥长寿:九九重阳节正是菊花九月盛开的时节,有着吉祥长寿的寓意。 粉仙女 <p class="ql-block">绿云红裳</p> <p class="ql-block">桃红柳绿</p> 我爱菊花。我崇拜菊花。我崇拜菊花正直、高尚的品质;我崇拜菊花清新高雅、不畏寒霜、坚韧不拔的气节;我更崇拜辛勤培育、呵护、把靓丽的视觉带给人们的养菊人! 霞满天 龙飞凤舞 <p class="ql-block">绿菊</p> 红变色菊 <p class="ql-block">粉抱球</p> 云卷云舒 汉宫秋 红宝石 秋风冷艳 唐宇金秋 桃红柳绿 霞光四射 霞满天 胭脂粉 樱绒 紫荷花 <p class="ql-block">附古诗词三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采桑子.重阳》</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人生易老天难老,</p><p class="ql-block"> 岁岁重阳,</p><p class="ql-block"> 今又重阳,</p><p class="ql-block"> 战地黄花分外香。</p><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秋风劲,</p><p class="ql-block"> 不似春光,</p><p class="ql-block"> 胜似春光,</p><p class="ql-block"> 寥廓江天万里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饮酒·结庐在人境》</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p><p class="ql-block">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p><p class="ql-block">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p><p class="ql-block">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p><p class="ql-block">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p><p class="ql-block">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p class="ql-block">  白话译文:</p><p class="ql-block">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p><p class="ql-block">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p><p class="ql-block">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p><p class="ql-block">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寒菊 》</p><p class="ql-block"> 宋:郑思肖</p><p class="ql-block"> 花 开 不 并 百 花 丛,</p><p class="ql-block"> 独 立 疏 篱 趣 未 穷。</p><p class="ql-block"> 宁 可 枝 头 抱 香 死,</p><p class="ql-block"> 何 曾 吹 落 北 风 中。</p><p class="ql-block"> 白话译文:</p><p class="ql-block">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p> <p class="ql-block">红乒乓</p> <p class="ql-block">黄乒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