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朱家角古镇

定龙

<p class="ql-block">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之滨,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  朱家角古镇曾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也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明珠在318国道的依托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巧遇赛艇队在湖面训练。</p> <p class="ql-block">  一座古镇,犹如一本古书,把曾经的风雨岁月不动声色的嵌入字里行间”。呈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古朴风貌。</p> <p class="ql-block">  我们16位同学及家属相约古镇二日一夜游。通过疫情防控通道,我们即刻投入了古镇的怀抱。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空气特别清爽,我们在小河旁慢慢走,细细品,享受着古镇的纯朴美景,顷刻间途中的疲劳已经化为乌有。</p> <p class="ql-block">  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古镇随处可见小桥流水,清淳幽静,飞檐翘角,黛瓦粉墙的明清时期的建筑比比皆是,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游在其中,如入迷宫。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宛如一幅幅嫚妙的风情画卷,彰显出古朴的历史风韵和典雅的江南文化气息,堪称江南水乡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古镇已成为上海后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p> <p class="ql-block">  朱家角古镇和淀山湖相连。名园有课植园和珠溪园;名庙有朱家角城隍庙和关王庙(报国寺);名桥有放生桥、泰安桥(何家桥)、平安桥(戚家桥)、福星桥(西栅桥)、永丰桥(咏风桥)和廊桥(惠民桥);名店有涵大隆酱园、义成泰酱园、童天和国药号和俱乐部茶馆;名胜古迹有清华阁十二景之—圆津禅院、清华阁十二景之二—慈门寺、席氏厅堂、“三泖渔庄”及王昶纪念馆、柳亚子别墅——福履绥祉等。</p>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人家”是千年古镇朱家角的精髓。如果把流水比作朱家角秀美的长发,那么小桥便是长发上看似不经意的玉簪,轻轻一绾,或婉约或壮丽或平和,万千风情汩汩而出,让无数游人心生爱意。</p> <p class="ql-block">  古镇九条老街依水旁河,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其中的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其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典型的江南老街。</p> <p class="ql-block">四个老男人在北街留影。</p> <p class="ql-block">女同学在古镇西井街河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  大清邮局是朱家角古镇的名片之一,始建于1903年,清朝光绪年间,清代上海地区十三家通邮站之一,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留存的清朝邮局遗址。</p> <p class="ql-block">  听说城隍庙里有三件宝:古戏台、大算盘和百年银杏,件件耐人寻味,我们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游览。各位游览古镇时可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河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  慈门街,明万历三十九年,敕赐寺名为“护国明远慈门寺”,并赐乌斯藏大士一尊,经二十部,为此寺内特地建造观音阁和藏经阁,以珍藏这二件御赐的镇寺之宝。明崇帧元年(1628年)殿左建一座钟楼,楼高六丈二尺(20米),钟重二千五百斤。几经战乱,慈门寺逐渐衰落,民国期间,寺被改为医院。</p> <p class="ql-block">  慈门寺即清华阁十二景中的“慈门杰阁”,为朱家角著名古刹,位于放生桥畔、漕港河边,初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原名“明远庵”。明嘉靖中毁于兵祸。现在为朱家角人民医院,古迹仅存雌雄银杏树一对。</p> <p class="ql-block">  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课植园,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会客厅中央悬挂对联“课经书学千悟万,植稻麦耕九余三”,此联藏头“课植”,既映衬了庄园之名,又寄托了园主马文卿对后代的厚望。身处园林,移步换景,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课植园北部为厅堂区,南部为假山区。假山区内高五层的逍遥楼顶,可俯瞰全镇景色。碑廊内,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书写的“梅花诗”等碑刻数块,文徽明“游西山诗”、唐寅、周天球的诗文石刻共12块。</p> <p class="ql-block">  荷花池西为园林区,亦称稻香村。内有数十亩的各种花卉树木;北部有“耕九余三堂”,西南角上是小游览区,有小假山、荷花池、九曲桥和倒挂狮子亭等</p> <p class="ql-block">  粉墙黛瓦、曲巷幽弄、河港纵横,36座古风犹存的石桥将朱家角沿河而伸的9条长街点缀得蜿蜒清丽,依水而立的千栋明清建筑因为水的分离与桥的连接而有了距离与思念。“长街三里,店铺千家”,如今我们还依稀看得见明末清初时江南巨镇朱家角百业兴旺、鱼米丰盛、人头攒动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  珠溪园位于镇东首318国道的入口处,是朱家角镇上除西井街的课植园外的又一座园林。珠溪园原名共青公园,建于1956年。原为镇上富户蔡氏墓地,占地70多亩,内有池塘、小河,把墓区分成3个圩头,以小桥相通。墓区栽有松、柏、梅、榆、棕、铁树等名贵树木和各种花卉。</p> <p class="ql-block">  珠溪园清代名士曾有诗:“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p> <p class="ql-block">  珠溪园是一座玲珑剔透、景色优美、辅助设施配套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者匠心独具,把原来园内的三个圩头,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布置成春园、秋园、冬园三处景点:春园四周池塘,小溪环绕,溪岸边筑有石驳护棚,溪上架有造型各异的四折桥、祥瑞石拱桥、三孔棚架桥、弧形水泥桥、石板小桥等,形成了桥孔中见桥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  珠溪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湖水清澄,风光秀丽。金石亭、清华石亭、石拱桥、石驳堤岸、九曲桥、九龙 喷泉、假山、长廊等景点错落有致,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薛同学夫妇在河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  圆津禅院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即公元1341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寺内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名“娘娘庙”。现在的圆津禅院是后来重建的,门很小,但门后却别有洞天。禅院虽然临街,但安静朴素,古色古香。院内结构小巧,佛像不多,但都精雕细刻,光彩夺目,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禅院是历史上为重要的文物储藏所,明清以来,许多文人雅士慕名纷纷前来。王时敏、王原祁以及王昶、刘墉、郑板桥、钱大昕、董其昌、徐乾学等诸多名人均来过禅院并留下诗画墨迹。其中王昶亦曾为禅院撰写碑文等,并寄存了他著作的部分书板及其他许多故物。</p> <p class="ql-block">  院内后方的清华阁更是远负盛名,它不仅是名人文士珍藏书画之处,而且环境优美,登楼而上到达楼顶,远眺近望,能将珠溪胜景尽收眼底。圆津禅院内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毁于战乱,部分为寺内不肖僧徒偷出变卖。至四十年代末期,珍品已经不多,后大部分为江苏省文管会接收,收藏于江苏省及苏州市博物馆,少数保存在青浦县博物馆。五十年代初,禅院被拆,现还保留有王昶所撰“重修清华阁记”、“振华长老塔铭记”,及沈光莹撰“重修大殿记”石碑,成为禅院遗留下来的仅有文物。为了再现禅院昔日景观,在圆津禅院修复委员会的主持下,于2000年5月动工修“三圣殿”,重建“圆通宝殿”等,同年9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园津禅园附近留影。</p> <p class="ql-block">二位“酒友”在河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  好男人的典范~陈国臣携久病妻子在河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  至今保留完好的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桥还有20多座。其中“放生桥”最著名,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一座五孔石拱桥,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即1571年,全长72米,宽5米,高7.4米,是古镇标志性建筑。每年七月廿七站在桥顶看摇快船,那一派龙腾虎跃的磅礴气势让人过目难忘。还有三孔九峰桥、高拱泰安桥也很壮观,而三步之遥的“高低桥”,“微缩景观”的课植桥,“咭咯”作响的平安桥,“纪念国耻”的永丰桥……更是默默地向行人诉说着它们的前尘往事。</p> <p class="ql-block">  放生桥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慈门寺的性潮和尚用自己15年化缘得来的积蓄捐建了这座五孔石拱桥。石拱桥全长70.8米,直到今天依然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最大最长的五孔石拱桥。朱家角有句俗话:“走走放生桥,活到九十九岁不算老。”既然今天我们有幸来到放生桥,就一定得到放生桥上走走,在感受心旷神怡的美景时,也“沾沾仙气”,把健康带回家。当然,您也别忘了选个好角度,与沪上第一石拱桥合影留念哦</p> <p class="ql-block">朱同学夫妇在放生桥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曾在此歇脚。</p> <p class="ql-block">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位于上海市朱家角古镇,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桥堍竖立旗竿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的航标,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淳厚。用于建造泰安桥的材料,是青石,且雕刻的桥栏浮雕“飞云石”,都酷似元代之作,桥前圆津禅院也建于元代,故对此桥的历史,造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  清代名士曾有诗:“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这里写了"古寺一桥通",“古寺”即圆律禅院,"一桥"便是泰安桥。</p> <p class="ql-block">  泰安桥下沿街楼里走出一美女依坐于围栏边。</p> <p class="ql-block">  永丰桥据说建桥时,当地居民指望永远丰衣足食,故起名永丰桥。永丰桥桥基用砖砌成,桥面用石条铺成砖 石结构的石板桥,桥看来平常,且陈旧不堪,但它却是朱家角古镇 历史的见证人,桥上一条石板于37年被日军飞机投放的炸弹炸毁, 成为沉痛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古镇老街一家商户庭园里的老式留声机。同学们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古镇西井街一个商户庭院里。</p> <p class="ql-block">  廊桥横跨于朱家角镇市河瑚瑎港,原名惠民桥,桥东堍是商业中心北大街,西堍是漕河街(亦称庙前街)。这是古镇唯一的木结构小桥,也是最独特的木桥,因桥面建有木板栅,上盖砖瓦、翘角,故也称廊桥。</p> <p class="ql-block">倪同学在廊桥留影。</p> <p class="ql-block">  涵大隆酱园创建于1886年,现在墙上的店名仍是当年开业时写的。清朝中期,朱家角的酿造业发展迅速。以涵大隆为首的一批酱园作坊将酿制的酱菜畅销各地。酱菜很快就成为了朱家角的特色产品。涵大隆生产的各种酱油、酱菜、乳腐、酒和醋等,都有一套独特的工艺。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涵大隆的玫瑰乳腐和双料酱油分别获奖,后来又在南洋劝业会和国货展览会上分别获奖。1956年,涵大隆和镇上另外几家大酱园合并,组成酒酱合作商店,总称涵大隆。</p> <p class="ql-block"> 古镇里河道纵横,石桥林立,而将水乡置于桥与水的包围之中。百姓若出行,或行于桥上,或乘于舟中,各取自便。两岸则是古老的民居小院,白墙黛瓦,桃柳掩映。若是夕阳西下,则有落日余晖倒映水面,气韵万千,又自成一幅江南水乡画图。</p> <p class="ql-block">  “黄老板”手夹公文包从饭店款款走来迎接我们进店餐饮。</p> <p class="ql-block">百年茶楼</p> <p class="ql-block">  傍晚,天边那一轮夕阳,慢慢西下,消褪失去耀眼光芒的时候,它会在空中留下“红彤彤的脸庞”,顿时彩霞飞扬。夕阳映照出朵朵绚丽的霞光,深情地俯瞰大地。大自然中的晚霞显得那么美好,已经70后的我们,也应该夕阳无限好,快乐每一天哦!</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古镇没有白天熙熙嚷嚷的游客,多了几分纯洁、淸静。夜色中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倒影清晰地映在宁静的河面上、因水变的灵秀、散发出迷人的风景、古镇夜晚显得格外亮丽,犹如一个美妙的梦境。我喜欢江南水乡古镇迷人的夜色。喜欢这张拍摄于古镇课植园附近的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张也是拍摄于古镇课植园附近的夜景照片,是否看到“桥中桥”,双桥合璧的美景在五颜六色霓虹灯闪烁下,显得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廊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黄金水道漕港河夜景。</p> <p class="ql-block">  漕港河二旁,依河而建的民居夜景。</p> <p class="ql-block">放生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远眺放生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  朱家角古镇还有很多景点就不一一描述了。来朱家角古镇,当然少不了吃吃喝喝,尤其是北大街,简直是是吃货的天堂,走油猪蹄,酱菜,粽子,扎肉,琳琅满目,但是价格较贵,我们16人在西井街“弘德楼自家菜园”讨价还价,店老板八折优惠,平均每人消费48元,大罗及多位同学精心选择菜肴,油爆虾,扎肉,鱼等当地特色菜应有尽有,色香味俱全,同学吃的津津有味。用酒足饭饱,空腹来,扶墙出!应该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  同学游览朱家角古镇的第二天上午,挤出二小时举办“回忆青涩年代茶话会”座谈会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学生时代;同学们打开尘封记忆,寻找校园的点点滴滴;缅怀过去那段纯真的时光;缅怀那段时光里,青涩又美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照片是同学们在欣赏陈年英的美篇书,该书记载及描述同学相约欧洲游及新疆西北游的照片及文字表述。</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17班保存最早的男同学集体照,拍摄地点是上海西郊公园。一张照片勾起思思念念,一段回忆撩起同学情深。在此将牵挂送向远方和天边!那几位失去联系的同学们,你现身在何处不重要,上海永远是你的故乡,同学依然是你的亲人,是你的兄弟姐妹!回来吧,同学们想你!回来吧,我们一起回忆青春,畅谈人生,共渡夕阳!</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丁同学提供的1964~65年女同学西郊公园合影照片。董同学看了这张照片感慨万千,聚会第二天在微信群里说:“文琴,你这张收藏的照片是我们班女同学,唯一一张集体照。60年后的今天再回忆,有几个同学毕业后再也没见到。想到昨天的相聚一刻太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苐一排左边起:黄幼芳,陈雪珍,朱桂英,王素琴,陈年英。第二排左起:郑伟南,倪亦斐,蒋蔷妹,张小妹,王云惠,杨金城,李老师第三排左起:董美娟,薛春芳,陈兰凤,张英,包根娣,华菊香,李毛头,丁文琴 。</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丁同学提供的西郊公园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8年丁同学去上山下乡前和王素琴,张小妹同学合影。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回忆 ,相聚是短暂的,回忆却是永恒的。时光不可能倒流,照片让我们回到从前。</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在金沙中学操场上“腰鼓队”合影照片,其中有17班丁文琴同学及蔣蔷妹同学。难忘同窗的友谊,难忘母校的操场,教室,母校的建筑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母校依然在你我心中。</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聚精会神翻阅朱同学珍藏的同学相册。</p> <p class="ql-block">黄幼芳提供的同学毕业后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李同学提供的学生证,同学在北京天安门及上海外滩拍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薛春芳提供的和陈年英同学合影照片。尤其惊讶的是她们俩毕业后,当年一个远去黑龙江,一个在江西插队落户。回沪后不仅保持联系,而且都在虹口区菜市场工作到退休,而今又形影不离的和同学一起聚会旅游。什么叫一辈子的友谊?她们就是典范!</p> <p class="ql-block">  这是董美娟、薛春芳、陈年英三姐妹相隔五十年后在酒店大厅合影照片。照片虽然因为年代已久模糊,但是看着照片,那年那月,风雨无阻四十分钟结伴同行去学校,中午捧着饭盒在教室里吃饭的场景清晰地呈现眼前。</p><p class="ql-block"> 1964年, 三年自然灾害刚过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同学们穿的是有补丁的衣服,吃饭的菜也非常简单,没有鱼,没有肉,就是那么一点素菜,甚至于一小蝶萝卜干,如果有一个荷包蛋那是美味佳肴了。但是同学情依然浓厚,一到上午最后一节课后,去食堂拿回家里带米蒸熟的米饭,回到教室里就餐,女同学都是二三个人面对面坐在课桌椅子上就餐,还不忘<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把自己家里带去的不多的菜互相夹到同学饭盒里……。这情这谊,历历在目!</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年同学的身影如今重现。蓦然回首,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曾经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的当年情景。青春的岁月似乎还在校园中飞扬,多么难忘的同学情谊啊!</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同学毕业前后拍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同学1968年毕业至70年代初在黑龙江,吉林及参军后拍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学生时代,打开尘封记忆,寻找校园同学情的点点滴滴。朱同学娓娓道来当年充当“电灯泡”所见所闻、亦友亦情的男女同学趣事,引起同学感慨万分……。 </p><p class="ql-block"> 在茶话会上,不少同学携带同学聚会时拍摄的照片,聚会以后好几位同学也微信发给我许多照片,对此表示感谢,由于美篇篇幅限制,这次只选择同学在毕业前后拍摄的照片。也就是说,以上这些照片都是有五十年以上历史哦!</p> <p class="ql-block">  同学聚会少不了卡拉OK,尽管古镇游玩后到酒店已经晚上七点,同学们还是兴高采烈来到卡拉OK房,开始了尽兴、尽情的唱,在歌曲中享受同窗的欢笑,同窗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  二位黄队长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合唱团演唱的歌曲,由管桦作词,瞿希贤编曲及谱曲,歌曲发行于1957年。现在有年过七旬老人口中演绎,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  蒋蔷妹,郑伟南演绎《军港之夜》这是一首歌唱人民海军生活的抒情歌曲。歌曲结构严谨,旋律采用了中国海南渔歌的风格,优美宜人,该曲的歌词把大海的形象描绘得如同画卷一样,仿佛让听众亲眼见到了广阔无边的大海。歌曲词曲结合自然。原唱歌手苏小明在演唱该曲时,运用了近似朗诵的演唱方法,以质朴含蓄的演唱风格,把听众带进夜色安静的军港,给听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海港形象。</p> <p class="ql-block">  丁文琴同学高歌一首《梨花颂》这首歌表达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喜爱之情。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被广为流传,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他们的故事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深思,而《梨花颂》主要讲述了唐玄宗对于杨玉环的怀念与喜爱。歌词:梨花开梨花落,春带雨,春入泥.....…。</p> <p class="ql-block">  黄锦新及丁文琴深情演唱粤语版《上海滩》该剧以民国年间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了上海帮会内的人物情仇以及许文强与冯程程之间的爱情故事。该曲随电影在八十年代放映走红,收视率极高,播出时间段万人空巷。而今他们俩进入角色,或许是许文强和冯程程;或许是周润发和赵雅芝。引得同学羡慕起哄。</p> <p class="ql-block">  黄锦新和同桌丁文琴领唱,同学齐唱《真的好想你》1991年出版,李汉颖和杨湘粤写词的,并由李汉颖作曲,周冰倩歌唱的音乐。歌词是:真的好想你,我还在晚上召唤着黎明曙光,追月的云霞也了解我心,静静地为我送温暖……。</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卡拉OK已经过了二小时,唱兴未尽的我们,最后演唱了周冰倩的《今夜无眠》来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二天一夜的朱家角古镇聚会已经结束。世间有这么一种情感,虽然不能时时相聚,但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同学之情。不知不觉间,我们从相识到相知五十八年了,五十八年风华岁月,弹指一挥间。昔日风华正茂的我们如今都已两鬓白发。今天再聚首,让我们激动、兴奋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激动地是,我们还能欢聚一堂,兴奋的是我们仍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自豪的是我们还保存着一份至纯之情,至真之情!五十八年的时光,足以让我们在岁月红尘中感觉到了人生百味,欣慰的是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青春年华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分深深的同学情谊。</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我们同学之情天长地久;祝各位夕阳无限好,快乐每一天;祝我们下次聚会在薛春芳,陈年英组织策划下依旧热热闹闹,红红火火!</p>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13号完稿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