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梁思成林徽因旧居

苏慧

<p class="ql-block">梁思成林徽因旧居位于昆明北郊龙头村棕皮营。两位大师一生造诣无数,在建筑设计、文物保护方面的成就令人景仰,他们设计了很多传世的建筑作品,而龙头村的这所住房,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一生中唯一为自己亲自设计并参与建造的房子。往事悠悠,那是西南联大时期的作品,距今已过去80余年了</p> <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初期,云南成为抗战物资供应的大后方,大批政府研究机构和学校迁入昆明,1937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一家也随南迁队伍前往昆明。由于一路的舟车劳顿和难以想象的艰辛,林徽因在途中走到贵州晃县时染上了肺炎,梁思成年轻时脊椎受过伤,长途跋涉的辛劳使他的脊椎病发作,直到1938年1月,受尽磨难的梁思成一家才到达了昆明</p> <p class="ql-block">刚到昆明时,梁思成一家在市区巡津街9号,租了一户黄姓人家的三间房子住下来。待一切还没安置好,梁思成就开始忙于营造学社的重建工作,林徽因则接受了去云南大学为学生补习英语的工作,每周6节课</p> <p class="ql-block">不久,他们的好朋友张奚若一家、赵元任一家、闻一多一家、金岳霖、陈寅格等也先后来到昆明。有了朋友,有了熟悉的人际环境,过去的时光仿佛又回来了,但是无论何时,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沉甸甸的结,那就是对于抗战局势、国家前途的担心和忧虑</p> <p class="ql-block">1938年,林徽因(中),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梁再冰、金岳霖、吴有训、梁从诫在昆明西山华亭寺。遍地烽烟中,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群体流亡在大西南</p> <p class="ql-block">大西南重峦叠嶂的高山,阻挡了日本侵略者的脚步,却阻挡不住日本飞机的轰炸。为了躲避轰炸,营造学社随同南迁昆明的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搬到昆明北郊龙头村,租住于兴国庵中。龙头村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这里竹林茂密,金汁河碧波清澈,没有军事目标,梁思成林徽因出于调养身体以及对战争耗时长久的估计,便萌生出在此造房居住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番寻找勘察,他们看中了龙头村棕皮营的李家花园,决定借李家地皮建盖房子,并与李家商定,待战争结束后房子产权归李家所有。龙头村的老人至今还记得,初次见到林徽因的场景:“那天她穿着深蓝色的裙子,头发整齐地挽朝后面,那略带闽南口音的普通话清脆悦耳,就象夏日的晨露滴落在水塘的荷叶上”</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生中唯一一次为自己设计建造的住房,两位建筑学家在深入研究并吸收了昆明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对层高、开窗大小、室内装饰等方面进行了改良。他们不仅耗尽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债,并且不得不为争取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砖,乃至每根钉子而奋斗,还得亲自帮忙运料,做木工和泥瓦匠……,终于在烽火硝烟中安置下了一張宁静的书桌,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这座平房,约有150平米。土坯的墙壁用石灰粉刷得洁白,轻质的木结构梁架上覆盖着青灰色的瓦,房间高大通风,房后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子里有尤加利树和叶子花。主房坐西向东,两间附属房坐东向西,房屋的窗子面积特别大,这是因为梁林夫妇长期在欧洲美国游历,带回了当时那边比较先进的建筑理念</p> <p class="ql-block">房子窗棂采用了斜线交叉的木条构成一个个菱形,客厅里面还设计有壁炉,三间住房全部安装了木地板,这些都是附近的民居中绝对没有的东西,虽然谈不上豪华,但是选址、规划、设计、监造,处处显示出房屋主人超前卫的建筑理念和不俗的品味。梁思成林徽因和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所房子,他们的朋友金岳霖也很喜欢,他在梁家住宅旁边加盖了一间“耳房”。而对于这件作品,林徽因也不无夸耀地说:“有些方面它也有美观舒适之处,我们都很喜欢它。”</p> <p class="ql-block">有了这所房子及这张宁静的书桌,中国营造学社进行了昆明及西南地区古建筑调查,仅昆明地区就有:圆通寺、土主庙、建水会馆、东西寺塔、官渡金刚塔、大德寺双塔、曹溪寺、金殿、真庆观等50多处古建筑,这段时期也是成就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著作的重要历史阶段</p> <p class="ql-block">在龙头村居住的日子,给战乱年代梁思成、林徽因的流亡生活带来了片刻的宁静和阳光。林徽因曾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到:“这里风景真是美极了,空气中到处散发着花香,使人回想起千千万万种久已忘怀了的美妙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幅拍摄于1940年的照片,虽然年代久远图像模糊,但仍可以看出林徽因和女儿搬进新居的喜悦心情</p> <p class="ql-block">正当营造学社的各项工作逐渐恢复,孩子们开始享受乡间自由的生活时,迅疾扩展的战事再度将这一切终结。1939年9月,希特勒在欧洲发动了闪电战,1940年9月法属印度支那半岛落入日军之手,和越南接壤的云南危在旦夕,迁移到这里的各研究机构面临再一次大转移</p> <p class="ql-block">1940年12月,迁移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西南联大仍留在昆明,营造学社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搬迁到四川省南溪县李庄。这个消息让林徽因心乱如麻,她们一家舍不得离开这所房子,盖房借的钱还没还完,可接着又要搬到不知什么地方去?同时也意味着将要和已有10年以上交情的一群朋友分离</p> <p class="ql-block">纵然有千般不舍,可战时这种无法把握的混乱和无序状态,注定个人的意愿是很渺小和脆弱。梁思成和林徽因开始为这次迁移忙了起来,家里的东西打包的打包,送人的送人,在凄惶、沮丧中被挟裹去了李庄,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这所他们亲自设计并参与建造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岁月匆匆,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如今龙头村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模样,但在一片高楼新房中,梁思成林徽因旧居却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并列入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以梁思成林徽因的资历背景,他们完全有条件去国外过上优厚舒适的生活,但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危难深重的祖国同在。两位大师耗尽半生心血所从事的关于中国建筑史的学术研究,为国家奉献出《中国建筑史》这部巨著,历史的长河也记下了他们的名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