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胜景,一胜在奇石,二胜在清泉,三胜在红枫。所以每次去天平山,都是爬山,钻一线天,游十景塘,观赏红叶,或者茶室喝茶,玩尽奇特的自然景观。<br><br> 其实,但凡名山,除却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也是独步。<br> 天平胜景,还有一胜就胜在圣迹。这里,留下了白居易、范仲淹、高启、沈周、唐寅、文徵明、康熙、乾隆等历史名人的遗迹。还有以“天平山庄”为代表的建筑群:高义园、范参议公祠、白云古刹、咒钵庵、来燕榭等。遗憾的是我对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兴趣不大,看不懂这些建筑高超的手法。故而有时穿越而过,有时飞马观花,竟错过了很多令人神往的文学知识和传奇故事。 这次雾中我们重游天平,朋友们在天平山庄高义园门口的“乐智”圆门处拍照休息,我在看大门墙上民国时间碑刻《江苏省政府民政厅布告第十九号》:“吴县天平山为吴中名胜,先贤范文正之墓道,久成古迹,动人敬仰,布告当地民众,严守禁界,禁止凿山采石。”想不到民国十七年(1928)就明令禁止开山采石了。我兴趣大增,一进一进观看,第二进是一间名叫乐天楼的楼阁,这楼竟和唐代大诗人白乐天(白居易)有很大渊源。柱上一幅对联:“万笏皆从平地起;一峰常插白云中”。我一看,这是一个有着故事的地方啊,我赶忙跑出去,喊大家进来参观。 乐天楼,宋代建筑。相传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期间,常来此山游览、下榻、读书。乾隆帝巡游天平驻足于此,故又名御书楼。柱子上对联道出天平山庄高义园形胜和名闻遐迩的万笏朝天奇景。这里有一个传说。据说天平山上的石头都是向下而生的,被视为最不吉利的地方。宋代名臣范仲淹不以为然,却在山上购置地皮,作为坟地。坟建成后,天气骤变,一阵狂风,山上所有石头都翻了个,变成百官上朝时所奉笏板,形成了万笏朝天的奇观,绝地变福地。再说,高义园旧为白云寺,清乾隆皇帝到此游览时,才赐名高义园。对联又隐含了旧名。妙极了! 高义园依山而筑,逐渐升高,我们也步步向上,来到第四进。<br> 第四进是最核心的高义园。 正中悬挂乾隆御笔横匾:“高义园”,此匾的四框有五条金光灿灿飞龙相绊,故名“五龙绊匾”。正面壁间嵌有两块乾隆皇帝的《游天平山十六韵》石刻。“高义园”是乾隆帝为了表彰范仲淹捐宅创立义庄养济族人,以及曾将俸禄五百斛麦子周济“三丧未葬,二女未适”的老友石曼卿等义举,遂取杜甫诗中“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句意,亲笔写下此三字。高义,即高尚的品德、崇高的正义感。 大殿抱柱楹联是沙曼翁先生书陈奕禧的旧联:“想子美高标水流云在;忆尧夫旷致月到风来”。为了这幅抱柱联板,我伫立了好久。子美,我知道。历史上有两个文学家,字都叫子美,一是唐诗人杜甫;还有一个是宋诗人、提倡古文运动的苏舜钦。杜甫称“高标”,人人都知。其实,苏舜钦的“高标”我们苏州人也该知道,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被削籍为民,闲居苏州,修建了沧浪亭。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即病逝了。但这里的“高标”指谁呢?再有下联的“尧夫”是谁呢?<br> 离开天平山庄高义园时,我满脑子的子美、尧夫。<br> 回到家里,我继续“游玩”没有玩完的天平山。我查古迹、翻资料,终于弄明白这幅抱对。<br> 原来,尧夫是宋理学家邵雍的字,他苦读游历,知识浩瀚,有旷达的志趣。而且,杜子美《江亭》诗有“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句;邵尧夫《清夜吟》有“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我在明文学家陈继儒《小窗幽记》中查到有这么一联:水流云在,想子美千载高标;月到风来,忆尧夫一时雅致。可以断定,这是纪念杜甫和邵雍的。(陈继儒对联的意思:水流静静地流淌着,天上的白云悠闲地飘荡在天边,让人不禁遥想起诗圣杜甫为后人所树立的千古表率;月亮出来了,清风徐来,让人不禁追忆起故去的邵雍先生一时的雅致。)<br> 我心有不甘,天平山怎会平白无故纪念杜甫和邵雍?我继续查阅,果然,还有一个和天平山有密切关系的也叫“尧夫”的人被我查到了,这个“尧夫”,正是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范尧夫廉俭如一,富贵而不淫,确有“旷致”。所以,挂在高义园中的清代初期四大书法家之一陈奕禧的旧联“想子美高标;忆尧夫旷致”一语双关,既歌颂了杜甫和邵雍,更赞赏了苏舜钦和范纯仁,因为苏范二人都有旷致,都是高标,而且都为苏州为天平山作出了贡献。此联堪称妙构啊。<br> 这次游天平最有收获的就是读懂了高义园的楹联。<br> <div> 2022年11月11日晚</div> <br><div> <br><br><br><br><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