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字/年轮 图片/百度 音乐/酷狗</p> <p class="ql-block"> 提起陕西,外地朋友常常脱口而出:“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一碗面条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面条像腰带,大饼像锅盖……。”</p><p class="ql-block"> 我说:讲得好!嫽扎咧!还要再加一句,“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但要深入了解秦人的风俗与文化,建议您还是要看看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实际到陕西走一走、看一看。鲁迅有《故乡》,贾平凹有《秦腔》。</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秦腔》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又一部精品力作。</span>它以作者的故乡商州棣花镇为原型,通过清风街近30年来真实乡土生活的演变和街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新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讲述了秦腔戏曲的时代变迁,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震荡与变化。</p><p class="ql-block"> 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反思。《秦腔》先后获第四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首届“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秦腔》是对秦人秦腔文化底蕴和人文气质的生动诠释。</span>作者通过对秦人痴迷秦腔的描述,揭示了秦腔与秦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秦腔根植于当地浓厚的传统文化,与秦人精神意识密切相连。生动展示了八百里秦川秦人的勤奋、刚烈、粗放、忍耐的民族气质和精神上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呈现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完整自然的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在作者笔下,秦腔不仅是传统民俗,而且是一种民族气质的载体和象征,它已深深融入秦人的日常生活。因此,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充满生命的气息。作者不仅生动呈现出秦腔朴实、粗犷、豪放、有技巧,富有夸张性和浓厚生活气息的艺术特点,而且道出了秦人“生、冷、憎、倔”,善于创造和改写历史的性格特点,把秦腔与秦人的生存状态紧密联系起来。有这样的人,才有如此的秦腔;有这样的秦腔,才有如此的人,从而生动挖掘出传统风俗和民族气质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如今,不仅秦腔专业剧团在西北五省很有市场,而且在城市公园,在乡村街道,还活跃着许许多多秦腔自乐班。要么娱乐消遣,要么红白喜事,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回荡着秦腔激昂高亢、荡气回肠的曲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秦腔》是全方位展示秦人传统风俗的万花筒。</span>贾平凹对此可谓驾轻就熟,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对故乡太熟悉太了解了,因而描写得很真实、很生动、很有趣。商州的清风街,虽然与我的家乡相距百里,但风土人情、腔腔调调,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看《秦腔》,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家乡,见到了亲人,往日的一切都活灵活现地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秦腔源于生活,再现生活。 秦腔舞台成了人性的舞台、情感的世界,是人生的艺术与升华。这种对传统风俗与民族气质熔铸一体的人文景观的独特理解,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秦人与秦腔的血肉联系。生活造就了秦腔、秦腔充实了生活,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秦腔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充满了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小时候,我看过电影秦腔剧《锄美案》、《十五贯》和《火焰驹》,至今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秦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乡土史诗。</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前读过鲁迅的《故乡》,如今读贾平凹的《秦腔》,虽然书中描写的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追求也不同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对故乡的热爱与对历史的考问。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清风街,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就像作者讲的那样:“如果你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乡,是自己出生和曾长期居住的地方。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余归途。不回吧,想!回吧,可和谁说话去?故乡,对于我越来越成为一个记忆了。好在这部书也是一部家乡的历史,我还珍藏着一套秦腔经典唱腔的光盘,没事时静静地听一听、翻一翻,从中寻找我们过去生活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给了我生命,故乡养育我长大。故乡永远是我割舍不断,魂牵梦绕的地方。愿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強国的新征程,故乡的明天更美好,乡亲们的生活更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 2022.11.13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