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解放马关集结号的村庄——法底科

鸡肋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刘氏庄园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凉风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防护墙残痕</p> <p class="ql-block">防护墙残痕</p> <p class="ql-block">石浴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有无数次,在查阅《马关县志》《马关县委党史》《政协文史》资料过程中了解到,解放马关县前夕,史料中都提到一个法底科(也有记载为发底科)刘氏庄园,而且这个庄园就在我的家乡山车,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因为二十年前,本人从没有听闻过此事。刘氏庄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启解放边关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也是践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书写边关解放事业乐章的集结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挖掘、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之前没条件保护好,不代表今天我们就可以纵容任之失去。从到坡脚工作开始,就曾有意识地询问过家乡的爷爷奶奶一辈的长者,可知情人或因去世、或因经历者年事已高无法讲清、或因自己工作繁杂力不从心等原因,获取的线索少之又少,问及我的爷爷、外公、舅奶等,也只知道刘氏庄园大概就是蒿枝冲。最近,从初中的有一位鱼塘籍同学处证实,法底科就是鱼塘村委蒿枝冲,且也得到鱼塘籍的2名同事证实了这一点!于是决定前往实地看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底科, 位于鱼塘清水河畔以北的半山腰。随着原坡脚镇一位同事的引导,我们穿越了重建后的民宅,到了村以南的凉风台,可将整个村落四周环境尽收眼底!村落依山而建,以北的山势十分陡峭,并对村落呈半包围态势,山前石旮旯里难得的几亩地势较多平整的土地上,建有几间砖木结构的民房,今天仍有四合院的布局风格。这里就是曾经的刘氏庄园的所在地。这里易守难攻的地势,残圭断璧的围墙,精雕细刻的石浴缸,尤如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在那,与世无争。正在与同行分析一山一木时,从临近的民宅中走出一位年已80有余的老人——村里的王朝富老人,1934年5月生。他介绍:他原本是西畴莲花塘人士,因当年为躲避国民党政府抓壮丁,他和家人随鱼塘籍舅舅杨正发,赶着一窝小猪儿到此避难,在此生活至今。而杨正发曾是刘弼卿的护卫,也是我这杨姓同事的爷爷。当年的刘弼卿很有正义感,也十分不满国民政府抓壮丁等作派,常常以国民政府官员身份之便,庇护了一批受苦受难的贫民,很得当地民众好评。据说,在鱼塘这片区域,不允许抓壮丁,也没人敢到这里行抓壮丁。刘弼卿的护卫杨正发,因被污蔑杀人而拉到山车准备处决,恰逢刘弼卿从文山开会返回途经山车,遇杨正发即将被处决,刘弼卿了解情况后,强行要求把杨正发放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朝富介绍,刘弼卿原是在与蒿枝冲相邻的岩脚村居住,后来从法底科侯姓村民购买了这片土地,于是从岩脚搬到了蒿枝冲。在蒿枝冲的凉风台与大山间,有一块较为平整的土地,于是刘弼卿在这土地上建起了三间房子,全为土木结构,墙体为土坯墙,墙体不高,仅到一楼横梁,因那时没什么瓦,柱子和屋顶全为杉木加工而成,尤其是屋面,先是用带皮的杉木制成后,再往上铺上一层茅草。这三间房多为其家丁生活所用。房屋外围,自东到北到西,则依山就势,支砌了约2米的石墙,对这三间房形成了围护态势。而在村落南面数米处,就是凉风台,此处地势险要,悬崖峭壁,如今看上去就是一处无用的乱石旮旯,而且长满了带刺的仙人掌,如果不知此地曾经的历史,你就会觉得平淡无奇。但据王朝富介绍,在凉风台处约四五个见方的平地处,原本为乱石旮旯,刘弼卿硬生生地从外运土填平而成。刘弼卿在此基础上,自西向东顺势建盖了一栋吊脚楼。紧接吊脚楼以北的一侧,还依附山体建盖了一间,也是唯一的一间瓦房,这是专供刘弼卿及家眷生活起居所用,再往西,还建有一座茅房。吊脚楼与瓦房之间的天然石岩上,硬生生碉琢出一个石浴池,供家人沐浴而用。如今,除了还能见到这个石浴池外,凉风台处也无任何建筑物保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王朝富一翻讲述之后,当再次爬到石浴池处,可谓是站在悬崖峭壁上,稍不留神,便会跌下悬崖;向南瞭望,视野开阔,可将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外来袭扰动向尽收眼底,还可及时组织进行有效的狙击。凉风台、三间房屋、围外防护墙、自然山体、山道、腾道,为整个庄园构就成了一个易守难攻、进可攻退可守的壁垒!可惜,刘氏庄园于2006年的一个星期天因火灾,房屋全部被毁。现在的民宅全部为新建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谈起刘氏庄园,不得不再次重提刘弼卿。刘弼卿何许人也?解放前他原是国民民党云南省参议员、马关县参议会副参议长,马关城关人,中等个子,身体瘦弱,讲起话来声音宏亮,双目炯炯有神,在两条箭眉的衬托下,显得机智果敢。因他处事刚正,对国民党马关当局不满而被排挤出马关县议会后闲居文山。1947年初,党组织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之后,将刘弼卿作为争取的对象(也是解放马关统战争取的第一人),几经帮助之后,刘弼卿表示决心跟着共产党干一辈子的革命。刘弼卿根据组织的安排,回到马关担任教育局长,利用自己在马关的地位,为地下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杨实、宋启华等一批党员进入马关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建立活动据点、发动群众、建立农会、争取进步人士、组建马关武工队等。1948年8月初,庄田主力部队和朱家璧率领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在越南河江省会师、召开边工委扩大会议后,专门组建了武工队,成立了滇东南工委和滇东南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和指挥滇东南的斗争,策应主力总部队战略任务安排。在争取刘弼卿的问题上,于当年10月初,滇东南指挥部政委饶华、副政委岳世华、马关武工队党支部书记唐森等一行人,曾冒着风险、分别从越南河阳等地出发,步行多日,到山车法底科与刘弼卿会面,这次会面,刘弼卿答应回县城联络人,配合共产党开展工作。饶华、岳世华等一行人,在刘氏庄园暂住了五六天,紧接就随刘弼卿化装入马关城侦察。根据《中共马关县历史资料》记载:“地下党争取刘弼卿以后,打开了马关县统战工作局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饶华、岳世华等的回忆录记载,解放马关是“从统一战线争取刘弼卿开始,利用刘弼卿和田广禄的旧友关系,感化田广禄参加革命,田在历史上任过保长兼小麻栗坡小学校长等职务,在小麻栗坡一带有一定威望。争取刘弼卿后,要在刘的山车发底科庄园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革命武装,如果不争取小麻栗坡田广禄的力量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底科顺盘龙河南下,途经南捞乡田房村委会辖区、现麻栗坡南温河、猛洞直至出境,这条线路是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桂滇边区纵队、武工队,从越南出入境开启解放滇东南的重要通道!换言之,山车、小麻栗坡、南温河、猛洞等一带是国民党反动势力控制比较薄弱的地方,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理想区域,解放马关初期,经过党组织的努力,成为了解放滇东南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8年10月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桂滇边工委、原开广工委在法底科刘氏庄园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文山、西畴、马关、麻栗坡等县地下党、武工队参加了会议,正式开启解放马关等地的序幕。这次会议作出的重要部署,为解放马关打下其实的工作基础。史料这样记载,“10月上旬桂滇边工委宣传部长饶华和原开广工委(文山地区)书记岳世华等到山车法底科刘弼卿的庄园,召开了邻近地下党和武工队负责人的紧急会议,布置工作。10月10日,饶华、岳世华在刘弼卿的掩护下化装进入马关县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记载,在这次会议上,滇东南指挥部政委饶华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提出了武工队的主要任务是:积极串连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反对“三征(征粮、征兵、征税)”,争取一切反蒋势力,组建革命武装,为解放马关作准备。这次会议后,武工队根据会议安排,分赴南捞小麻栗坡、山车、猛洞、瓦渣等一带开展活动,组建了南山游击独立大队和小麻栗坡游击中队,经历了麻栗坡船头对讯署、瓦渣据点等战斗,排除了解放马关城的障碍后,于1948年11月19日,不费一枪一弹智取了马关县城。在解放马关的伟业中,刘弼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作出了重大牺牲,他倒在了解放全马关的黎明前。当然,今天更名为蒿枝冲的法底科,也因其成功争取刘弼卿,打开马关统战工作局面,在此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三反”任务,成为革命根据地,将星星之火播洒到马关全境等记入了史册。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吹响了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解放马关全境的集结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