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亲爱滴“盆”友们,今天给大家科普盆底小知识,我们身边很多中老年女性朋友普遍会有一种“难言之隐”,即提的东西重了、站的久了或者劳累时,会发现下身有东西往下掉,坠胀不舒服,而在休息一夜后又好了,如此反反复复或者日渐加重。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就有可能是“盆腔器官脱垂”在作祟了。</p><p class="ql-block"> 疑惑来了,问题一:什么是盆腔器官脱垂?</p><p class="ql-block"> 盆腔器官脱垂是指盆腔器官从正常的位置往下掉落,可掉在阴道内或掉出阴道外,包括膀胱、子宫、阴道、直肠。正常情况下,我们这些器官在盆底的支撑下有自己的领地,行使各自的使命。但由于退化、创伤等因素,导致盆底支持力量薄弱,使得盆腔器官发生移位。</p> <p class="ql-block">女性盆底是什么?它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其中有尿道、yindao和直肠经此贯穿而出。</p> <p class="ql-block">问题=:哪些情况下易发生盆腔脏器脱垂?</p><p class="ql-block">1.怀孕、分娩</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胎儿过大、多次生产、胎次过密、难产、手术助产、分娩过程过长、急产、分娩时用力不当,都容易造成盆底肌肉、韧带和筋膜的过度牵拉或损伤,导致盆底支撑功能减弱。</p><p class="ql-block">2.高龄女性</p><p class="ql-block"> 女性40岁以后,骨骼肌质量和强度总体下降,盆底肌也是骨骼肌,收缩力下降。绝经进一步影响神经、结缔组织及肌肉的弹性,因而中老年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症状越发明显。</p><p class="ql-block">3.引起腹压增加的因素</p><p class="ql-block"> 盆底长期压力负荷过大,盆底支撑减弱。比如,肥胖,慢性便秘,慢性咳嗽,长期负重的女性,容易造成盆腔脏器脱垂。</p><p class="ql-block">4 .其它:还有一些引起我们神经、肌肉、结缔组织功能减弱的遗传性疾病,也会引起盆腔脏器脱垂。</p> <p class="ql-block">问题三:什么情况预示我们需要就医防治盆底脏器脱垂呢?</p><p class="ql-block">1.yindao有组织脱出:自己看到或感觉膨大的组织掉到阴道口,可伴有明显下坠感,久站或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好转。严重时不能回纳,组织掉出来后反复与内衣裤摩擦,会出现溃疡、出血等症状。</p><p class="ql-block">2.排尿异常情况: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出现漏尿,也就是压力性尿失禁。漏尿症状减轻,排尿困难或尿潴留,把掉下来的东西向阴道里推一推,才能解出小便。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急迫性尿失禁等膀胱过度活跃的表现。</p><p class="ql-block">3.排便异常情况:便秘、腹泻、排便急迫、排便困难、大便失禁。</p><p class="ql-block">4.xing生活不适:同房xing交不适、yin道松弛、xing欲降低。</p><p class="ql-block">当然,很多患有轻度盆腔脏器脱垂的女性是没有症状的,以至于在疾病早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筛查意识。</p> <p class="ql-block"> 那么问题四来了:如何预防和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p class="ql-block"> 预防从早做起,终身保持:盆腔器官脱垂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但追溯原因,却因分娩等损伤或长年累月的负荷过重,没有得到关注,随着年纪增长盆底肌力量逐步消弱,最终显现问题,因此需从年轻时就注意防范。</p><p class="ql-block">1.生活习惯改变</p><p class="ql-block">减重,戒烟</p><p class="ql-block">减少做使盆底压力增加的活动</p><p class="ql-block">治疗便秘和咳嗽等</p><p class="ql-block">2.孕期保健</p><p class="ql-block">孕期控制体重,以免胎儿过大、减小难产和手术助产风险。</p><p class="ql-block">在医生和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骨盆运动,盆底肌强化和拉伸-放松练习,减少分娩损伤。</p><p class="ql-block">3.盆底肌训练</p><p class="ql-block">产后42天、恶露干净后行盆底功能评估,必要时在医生和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正规的盆底肌训练。</p> <p class="ql-block"> 重点来啦:产后的妈妈,产后42天、恶露干净,在来驻马店市中医院产后复查时,别忘记到五楼西侧盆底康复与塑形治疗区同时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和骨盆评估哦。其他的已婚女性每年进行妇科检查体检,也可以同时进行盆底检查了解盆底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盆底康复与塑形治疗区提醒您:如果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检查、治疗,爱护我们的盆底。</p> <p class="ql-block">希望我们可以在疾病未发生或疾病的早期,通过盆底康复治疗,自我生活方式的改善、坚持盆底肌训练等非创伤性方式,防止疾病的进展,让我们的盆底,老有所“撑”,没有“掉“下来的烦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