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从心出发 好好说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0px;">——2022致家长的第十一封信(11月)</b></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你们好!</p><p class="ql-block"> 上封信的题目是《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管理”的力量》,这封信,我们接着来交流——相信“好好说话”的力量,主题是“好好说话”,重点是从我们家长的角度来谈的。再说具体点儿——<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就是我们做家长的,要学会对孩子“好好说话”。</b></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长肯定都有一颗要“管好”孩子的心,在“管”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说话”。可现实情况好像常常是——家长无论说什么,从孩子的实际表现来看,孩子都没有真正听进去。甚至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坏毛病就是改不了。”</p><p class="ql-block"> “管”了,但是“不管用”!我想这是令我们家长十分头疼的地方,现实就这样“残酷”地摆在了我们家长面前。怎么办?——“放弃吧!我也尽心了!还能怎么样?”我们在孩子面前,不得不“举手投降”,任由孩子“我行我素”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孩子“冥顽不化”“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不是!一定不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只是一句劝慰人、鼓励人的诗句,而是真正符合事实的道理。我们还是应该从我们家长自身找原因,找突破口。</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体现在我们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上。<b style="color:rgb(237, 35, 8);">“言传”,就是“说话”;“身教”,其实也是“说话”,是无声的、更有力量的“说话”。所以,教育要成功,就让我们——从心出发,好好说话。</b></p><p class="ql-block"> 那孩子有问题,就是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好好说话”?我们“不会说话”?是的,应该就是这样。先不要说我们跟孩子说话时,够不够“艺术”、有没有“水平”,单是在说话时的“耐心”“细心”上,我们常常就做不到。</p><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我们家长应该是最在乎孩子的人。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孩子有无限期待。孩子的成长如我们所愿时,我们会发自内的高兴;可当孩子成长有问题存在时,我们往往“又急又躁”“又气又怒”,恨不得立马予以纠正!</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但,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要学会静待花开!</b></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孩子在“学喊妈妈”“学走路”的时候吧!那时候,我们真的是有足够的耐心,一遍遍地教,一遍遍地引导,给孩子机会,给孩子帮助,给孩子信心,给孩子鼓励……<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于是,孩子们都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喊妈妈”,学会了“走路”。</span></p><p class="ql-block"> 想想,那样的情境,是多么伟大、多么美好呀!</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一个孩子而言,无论是一个良好品质的养成,还是一个不良习惯的纠正,都像他(她)当时“学喊妈妈”“学走路”那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b>而我们因为种种原因,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总想“手到擒来”“药到病除”!</p><p class="ql-block"> 这可能吗?现实往往会打脸!不是我们对孩子的心不够诚,也不是我们使的招不够高,更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够好!事物的变化,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人的成长更不会例外。<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教育孩子成长上,我们既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需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我们不要妄想“一蹴而就”、不要妄想“一劳永逸”,而是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b></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和故事感受分享——《带着一只蜗牛散步》。</p><p class="ql-block">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p><p class="ql-block">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p><p class="ql-block">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故事感受分享: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span>(以上故事和分享,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言”为心声,我们平时跟孩子不能“好好说话”,大都是因为我们工作的繁忙、生活的劳苦,或者是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的思维也不觉“快”了起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于是我们心浮了、气躁了,用我们成人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言行,去进行“成人式的言语沟通”。</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生,是一场生命的旅行。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一个“新的我们”。生命,是值得珍惜和敬畏的;孩子,是值得珍惜和敬畏的。我们要学会拂去生活带给我们的风尘,用一颗清澈的心,去面对我们的孩子,“好好说话”,好好生活。</b></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有意识地要好好说话时,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中,就会少一些怒气,少一些怨气,少一些戾气;就会少一些批评指责,少一些讽刺挖苦,少一些奚落嘲笑。孩子就能够从中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感受到信任和鼓励,感受到支持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路上有良人为伴,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这是我们对孩子的祝愿!那就从家做起,从我们父母做起,从我们“好好说的话”中做起,让孩子先被家这个“世界”温柔以待。</span></p><p class="ql-block"> 对孩子“好好说话”,可以说出民主、说出文明、说出和谐,可以说出自由、说出平等、说出友善;对孩子“好好说话”,可以说出自信、说出勇气、说出希望,可以说出温暖、说出力量、说出光芒。</p><p class="ql-block">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有多少矛盾的产生和激化,都是因不能“好好说话”而起,无事而生事,小事成大事。“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需要我们“好好说话”。</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水平,在学生时代,需要体现在答卷上。在生活中,需要我们体现在说话上。让我们终身学习语文,做一个终身阅读者,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在读中,润泽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语言,不断学习做好一个“好好说话”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 对老人“好好说话”,是对老人的孝和敬;对孩子“好好说话”,是对孩子的爱和护;对自己“好好说话”,是对自己的珍和重。<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家的味道,一定需要有“好好说话”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欢迎转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您的朋友 冯玉芬</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