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中历练,共研中成长——记2022年江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课例(小学道德与法治)展示交流活动

通济小学

<p class="ql-block">  2022年“全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课例(道德与法治)现场展示交流活动”于11月8日-11月9日在吉安市八中城北分校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各学校的15名优秀老师带来的展示课精彩纷呈,让现场观摩的老师们大饱眼福,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安源区通济小学青年教师赖希博代表汪早早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参加了此次比赛,<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执教的内容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白白的大米哪里来》。</span></p> 思课研课  促提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正是有了团队的智慧,才有了课堂的精彩呈现。赖老师根据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思政教研员周自兴主任、萍乡市教研室教研员李雨老师、萍乡市教研室教研员施向方老师、安源区教研室教研员汪早早老师的指导意见,在我校钟春红校长、刘熹书记的高度重视,肖美副校长、漆昉副校长的全程指导下,多次对课例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得到了省规划课题《依托红色安源文化开展区域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成员的大力支持,他们多次到校听赖老师试讲,一次次提出宝贵意见,全力打造出一堂道德与法治精品课。</span></p> 思政农耕  相融合 <p class="ql-block">  “千秋农耕韵,浓浓华夏情”。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农耕艰辛,增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传承红色基因,磨课过程中,赖老师把思政课堂搬进田间地头,组织孩子们体验农耕生活,学习农耕文化,从小树立爱粮节粮意识。</p> 云端赛课  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赛课现场,赖老师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家乡美食为切入点,吸引着孩子们,再引入学习小伙伴“米宝”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清晰的思路、巧妙的设计、亲切的话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了一顿“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的思政大餐。尤其是模拟插秧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更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引起学生“爱惜粮食”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因疫情突发,我们只能选择通过录像课方式参加比赛。很遗憾,经过多次磨课修改的教学过程,不能在现场呈现。原本已到达吉安的40份教具,也暂不能寄回萍乡,只能用5月份录的视频参赛。但我们的团队尽力将视频中的部分教学进行了修改,终获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  “微言若发蒙,喜获此三益”。比赛结束后赣州市刘玲芳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南昌市教评测中心的曲青亚老师从教学如何落实统编教材的理念,以及2022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思路两个方面进行点评。评委的点评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定会把握其理念,吃透其内涵,全力提升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p> 线上观摩  共成长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战“疫”不出门,学习正其时。通济小学所有思政老师,汪早早小学道法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通过网络观摩优秀课例,相聚思政“云课堂”。大家纷纷表示被各位优秀教师精彩课堂深深吸引,专心聆听的同时认真做好笔记。听课老师们在听课结束后及时将观课感想尽行梳理,力求将听课中的所思、所悟、所感同自己日常教学联系起来,取之所长,补己所短,在教学中学以致用,夯实基本。</span></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是一次短暂的展示落幕,也是新的征程的开始,通济小学所有教师及汪早早工作室全体成员将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保持学习定力,增强自身教学能力,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新课标真正落到实处,让核心素养落地生花,让课堂更加精彩高效!</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由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依托红色安源文化开展区域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供稿</p><p class="ql-block">编辑: 赖希博</p><p class="ql-block">审核:汪早早 </p>

老师

教学

思政

小学

课堂

教研员

法治

课例

农耕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