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为加强各校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应基地校的需求,把这次教研主题定为新教师的培养。很荣幸,2022年11月11日,教研室的苏立军老师在百忙之中也参加了本次基地校教研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活动由我校孙黎明书记主持,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董秀红校长致辞、孙书记介绍我校新教师培养计划,教研团队简述本次课例的备课历程、苏老师针对本次课例进行培训指导,校领导总结活动内容。</span></p> 董校长致辞 <p class="ql-block"> 首先,董校长对参加基地校教研的苏老师、基地校的领导、老师表示了欢迎和感谢!董校长指出,为了响应基地校的要求,本次教研活动主要以新教师如何备一节课为主题展开。我校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在新教师培养方面,上下联动,以研促教,以团队的力量,细致入微地帮扶新教师成长,开展了新教师培养计划。</p> 孙书记介绍我校新教师培养计划 <p class="ql-block"> 接着,孙书记向大家介绍了我校新教师培养计划——“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仿课。”即先由几位经验充足的老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将教学经验内化吸收后,在教研组的帮助下,通过“一个课例多次试讲、研讨”的模式,不断打磨、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孙书记还提到:新教师如果不经过多次打磨,业务上很难提升。一个好的教研团队,不但能使新教师成长起来,还能让每个人都齐头并进。每一个教研组都要形成合力,遇到问题就地教研,就地解决,不留疑问。</p> 教研团队简述本次课例的备课历程 新教师发言 <p class="ql-block"> 赵丹老师提到,一路走来,备课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但通过一次次的试讲和教研,对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备课历程具体如下:</p> 第一步 <p class="ql-block"> 认真研读教参,编写教学设计。明确单元要求,逐句研读教参上关于本节课的教学提示,并在课本上进行相应的重难点标注。再通过观摩老教师上课、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结合自身想法,编写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p> 第二步 <p class="ql-block"> 进行多次试讲,组内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完成后,按照校长要求,在各班进行试讲,试讲时组内老师和领导们会过来听,每次试讲结束,组内都会进行教学研讨,同组老师会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使我对学情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不断地去完善教案。</p> 第三步 <p class="ql-block"> 领导亲自把关,敲定教学设计。孙书记很严格,非常负责任,手把手的教我,带着我把课文一句话一句话地梳理了一遍,把重点、难点都提取了出来。当遇到一些过渡语和引导话的时候,校长会亲自示范读,一字一句地教我怎样把话说的更有感情。通过孙书记的指导,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什么是紧跟课程标准,让我对这堂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终敲定教学设计。</p> 教研团队发言 <p class="ql-block"> 按照学校“一次课例多次试讲、研讨”的要求,赵丹老师在各班一共试讲了四次,每次试讲都会发现不同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同组老师们纷纷进行了回顾:</p> 第一次试讲 <p class="ql-block">李春宁老师:</p><p class="ql-block"> 赵丹老师在第一次试课的时候,能够听出她对教材把握比较精准,能够把字、词、句分析的很到位。只是在分析完后,没有很好的联系上、下文,没有很好的把整个课文串联起来。应把字、词、句融入课文当中,让学生在课文中去理解、感悟。</p> 第二次试讲 <p class="ql-block">崔鑫源老师:</p><p class="ql-block"> 赵丹老师第二次试讲是在我们班试讲的,她的语文素养特别高,但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评价多次使用“好、棒”等词,这样的评价有点单一。在课堂上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比如:你真会思考你的声音真哄亮等,整节课可以多用一些评价语。</p> 第三次试讲 <p class="ql-block">辛阳老师:</p><p class="ql-block"> 赵丹老师在我们班进行了第三次试讲,她讲课非常有感染力。在研讨中,我们对言这个字的识字方法,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起初言是古字形体识记,但考虑到学习盯这个字的时候,用到了古字形体识记,所以最后换成了熟字减偏旁的方法,多元化的帮助学生学习生字。</p> 第四次试讲 <p class="ql-block">何文彬老师:</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第四次试讲是在我们班讲的。当时她在分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话时向学生说出了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概念,孩子们有些情。我们在课后教研时就抓住这个环节,探讨怎样能让效果更好?经讨论得出,不引入这两个名词,重点放在句子的理解和语气的体会中,效果会更好。</p> 苏老师针对本次课例进行培训指导 聆听体会 <p class="ql-block"> 听完老师们的发言,教研室苏立军老师当即提出了三个关键词来代表他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兴奋”“感动”“团队”,兴奋是因为老师们的课太精细了,太精彩了,太扎实了;感动是因为老师们的付出和努力,让人感动,点滴的进步都有大大的付出;新教师需要团队,教学需要团队,学校需要团队,我们是团队在作战。</p> 课例点评 <p class="ql-block"> 针对此次新教师赵丹老师的课,苏老师说:教师对教材的研读非常到位,是二实小一直的延续,课堂训练非常扎实,任务群的教学一直在摸索,在这个过程中稳步推进,保留传统意识的同时,让新课标落地随文识字,把课文作为背景,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能够提取信息,阅读表达。</p> 提出建议 <p class="ql-block"> 在研讨会的最后,苏立军老师还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幻灯片出示文字时不带拼音,拼音是拐杖,不用就可以扔掉。第二,幻灯片出示拼音a时应该用汉语拼音形式,注意细节,做到规范。第三,建议在第三课时加上通过作业的形式反馈教学效果环节,从任务群的角度设计几个小问题,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p> 校领导总结活动内容 <p class="ql-block"> 孙书记非常感谢苏老师能够结合着具体课件例很接地气地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同时,更感谢苏老师对第二实验小学的鼓励和厚爱,能够把这节课在全区进行推广,并希望苏老师以后能够继续关注我们的课堂,给我们提出更多宝贵建议。接着,孙书记对老师们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二年级的集体教研应常态化,通过集体教研,让新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去带动整个年级的团队蓬勃向上;第二,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标,把苏老师的培训内容进行内化,把课标精神真正领悟到位,让新课标理念在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上落地。</p><p class="ql-block"> 董校长也对苏老师中肯的建议表示感谢,嘱咐老师们要用工作成效来回报苏老师的指导,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董校长指出:培养新教师是我校工作的重点,在施行新教师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学校做到了从上到下,严格把关,稳步前进。同时对新教师提出了两点期望:第一,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新教师要不怕吃苦,学会迎难而上,这是一种成长;第二,要认真研读新课标,落实好学科核心素养,尽快给孩子们一个合格的教师,给家长们一个满意的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