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贴士

肖瑞云

<p class="ql-block">  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导致情绪变化以及行为习惯问题的产生。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我们了解和分析小学生主要问题表现,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应对的小贴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b></p> <p class="ql-block">  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b></p> <p class="ql-block">  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p> <p class="ql-block">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状况,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身心成长的失衡;</p><p class="ql-block"> 2.家庭教育的误区;</p><p class="ql-block"> 3.学校教育的误区;</p><p class="ql-block"> 4.社会环境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心理健康教育策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家长可以这样做</b></p><p class="ql-block"> 1、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p><p class="ql-block"> 2、倾听孩子说话</p><p class="ql-block"> 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常跟孩子聊天,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最温馨的。</p> <p class="ql-block">  3、宽容与约束都重要</p><p class="ql-block">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p><p class="ql-block"> 4、鼓励夸奖有方法</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p><p class="ql-block"> 5、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学生可以这样做</b></p><p class="ql-block"> 1、呼吸放松</p><p class="ql-block"> (1)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p><p class="ql-block"> (2)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p><p class="ql-block"> (3)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p> <p class="ql-block">  2、思维转换</p><p class="ql-block">  没有最糟糕的事情,只有最糟糕的看法,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3、能量发泄</p><p class="ql-block">  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不能适当地发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p><p class="ql-block"> 4、音乐调节</p><p class="ql-block">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p> <p class="ql-block">  家校合作,齐心协力,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家校共育的路很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长路!</p>

孩子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家长

不良情绪

家庭

宽容

糟糕

社会

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