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三门峡调研期间,休息日得朋友相约,前往渑池仰韶文化遗址参观,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出差三门峡期间,也曾到过渑池仰韶文化遗址参观,当时渑池仰韶文化遗址还是原始面貌,只有博物馆是当时的唯一建筑,我站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大门前思绪“仰韶”名字的来历,向北仰头望去只见一山,随口问向导北面是什么山,向导回答:韶山,我恍然大悟:仰望韶山,即是“仰韶”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遗址—仰韶村,距县城9公里,北依韶峰,三面环水,风光宜人,山水秀美,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狩猎、渔牧、定居的理想场所。文化层厚度2—4米,我们的先人在此长久地过着定居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著名的苏格拉底三问,我也曾这样思考过,来到了仰韶文化遗址,我明白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我要到哪里去,我的根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眇眇上古历,回环今几周”。</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走进仰韶文化博物馆,看到了经历了五千年时间洗礼的生活彩陶、骨器、磨制石器等,透过复原的彩陶,我看到了先人们的生活,透过磨制石器,我看到了先人的种植和狩猎,感知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一种彩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游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我们的先人学会了使用“火”,采集和狩猎被农耕和畜牧所代替,制陶和建筑开始出现。</p><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属母系氏族制的繁荣时期,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褐陶为主,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又称彩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孕育出的文明,人们磨石制骨、纺绩织纴、灼士绘陶,将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鱼跃鸟飞、花开花落、波起云伏,记录在彩陶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作为史前文明,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根,最早就发迹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同文献记载中炎帝黄帝时代的创造发明相吻合。</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濮阳出土蚌壳摆塑的中华第一龙,就是仰韶时期产生的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仰韶文化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年华易逝,人生如梦。</p><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是华夏子孙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岭,是从母系氏族开始进化过程中的蒙昧与文明、创新与智慧交融在历史的那个断面,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源头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主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p><p class="ql-block"> 寻找中华民族的记忆脉搏,走进跨越时空的热土,了解这片土地上中华民族的前世今生,传承了荣耀和辉煌历史的这片土地,给予了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给予了我们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给予了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p> <p class="ql-block">张庆军随笔于郑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