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散文

诗情画意

<p class="ql-block"> 行走乌镇</p><p class="ql-block"> 作者 | 桂林芬</p><p class="ql-block"> ◆ ◆ ◆ ◆</p><p class="ql-block">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端,为两省交界之处,离我娘家前窑村只隔一座太师桥,年轻时和队里的姐妹经常行走乌镇,那里有我们欢乐的笑声,还有悠悠的情怀。随着时代的变迁,年龄的增长,由于平时工作很忙,前两年太师桥又改造,所以好几年没去乌镇了。 2020年12月8日,太师桥经历26个月封道后终于通车了,我十分高兴,决定去一趟乌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约了一位姐妹,向乌镇出发,我们没有开车,没有乘公交车,而是步行,体验一下年轻时行走乌镇的那股劲,呵呵!</p><p class="ql-block"> 走近太师桥,感到非常震惊,全新的太师桥雄伟壮观,全长726米,宽18米,双向四车道,起点接桃源镇桃乌公路,上跨京杭运河,路线由北向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铁板桥,到后来的水泥桥,再到限宽通行,历经风雨的太师桥,如今气势磅礴,心中不禁涌起对建筑师的敬佩。走到桥中间,前面有一位老太太向我们走来,远远地叫了我一声“三芬”, 声音如此熟悉亲切,出嫁几十年了,有谁还记得我的小名呢?我急忙走过去一看,十分惊喜,是我娘家的堂姑,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堂姑告诉我,她家要拆迁了,要搬到镇上去住了,趁天气好出来逛一下,她说今年82岁了,怕以后没机会来这里了。堂姑年轻时是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的女人,老了也不失当年的风采,我们寒暄了几句就各自走开了。前面就是乌镇,我们在太师桥的终点坐了一会儿,触动了八十年代游乌镇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乌镇分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那时我们游乌镇都要经过北栅,一条又暗又小的街道,两旁的木板房一整天挡住太阳,所以被称为“乌镇北栅头,有天无日头”,一条街上只有三个店铺,理发店、食品店、布店和一家茶馆,前窑村的人们每天都要去乌镇茶馆喝茶聊天,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东栅是个热闹的地方,除了老街还有一条新华马路,茅盾故居就在此地。有两座桥,一座北花桥,一座卖鱼桥。北花桥是一个集市,从早上到中午,小贩们都在北花桥上摆地摊,穿的、用的百货商品应有尽有。吆喝声、叫卖声都很亲切温柔,桥下面都是店铺,电器店、布料店、美食店、粮油店等等。晚上,北花桥又是一个夜市,勤劳的乌镇人摆起了夜摊,乌镇姑嫂饼、春卷、馄饨饺子、糯米糕、青团子,香喷喷的美食让你垂延三尺。</p><p class="ql-block"> 卖鱼桥的南边是电影院和乌镇公园,西边有一家菜馆,八十年代叫“卖鱼桥饭店”,那时村里的小伙姑娘如果相亲中意的话,就由男方请客到卖鱼桥饭店吃一顿中饭,然后看一场电影,逛逛公园,再去布店买几块料子,就算一门亲事成功,双方男女可以正常交往了。农忙结束后,我们几位姑娘约上几位小伙子也要到卖鱼桥饭店潇洒一下,记得有一次,我们点了五六个菜, 红烧肉、糖醋鱼块、三鲜、还有几个素菜,吃完后结账,一共20多元,这算是高消费了,回到家里,我们得意洋洋的对大人们说:哈哈,我们今天上馆子了,可大人们却嘲笑我们:“一群败家子,不知道省钱”,气得我们瞪大眼睛,敢怒而不敢言。有时,我们听乌镇人讲卖鱼桥的故事,从前,有个小伙子家里很贫穷,但人非常善良老实,他为了给母亲治病,供弟弟读书,天天来桥上设摊卖鱼,因而叫卖鱼桥。</p><p class="ql-block"> 乌镇南栅是东栅的邻舍,中间有个古戏台,南栅街在80年代没有店铺的,偶见几家在门口卖一些小吃,女人和小孩的挂件与装饰品,大多数木板房是居民住的,老街一直通往乌镇南庄桥村。</p><p class="ql-block"> 西栅在那个年代是最不起眼的地方,游乌镇都不会去游西栅,一条青石板的老街冷冷清清,几乎没有商铺,没有人员流动。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西栅的一条河和一座高桥,这条河里曾经拍摄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影片,那时高桥上站满了好多人观看拍摄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些遥远的往事已扎根在我的心中,难以忘记。如今的乌镇已成为世界瞩目的旅游胜地,是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精选宝地,作为半个乌镇人,我为乌镇骄傲。</p><p class="ql-block"> 走吧,同伴的姐妹打断了我的思忆,我们朝前走去,一座座崭新的别墅展现在我们眼前,左右树木成荫,鲜花盛放,一条条宽阔的马路横竖交叉,远远就看见了西栅景区豪华的房子和那座白莲塔,可却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进去,几年不见,乌镇天翻地覆,焕然一新,使我感慨万千。这时,一位年轻女子路过,我们问一下去景区的路怎么走?她说因疫情没有开放,哦,怪不得没有行人,不过没关系,好几年前我去过一次景区,里面有三寸金莲展馆,桥里桥、灵水居、夜游都是游客不能错过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到了南栅,南栅老街有了很大的变化,两边都开满了店铺,当地特色的小玩意五花八门,街头巷尾热腾腾的小吃成了一道风景。再绕到东栅,在北花桥上走一圈,桥下的店铺都已改为民宿和土菜馆,卖鱼桥没有改造,还是老样子。电影院已改为乌镇办事处,原来的公园也改为乌镇人民公园,有着美不胜收的美景,也是各游客来到乌镇的必游之地。接着又走到了北栅,水泥路两旁都是老房子,下面是水泥墙,如今这里古老而安静,虽然显得破旧,但作为乌镇的老街北栅仍旧保持原汁原味的风情。</p><p class="ql-block"> 近四个小时,我们静静地行走乌镇,心灵获得了一份满足,乌镇像一首诗,牵动着我的情怀,流转着我的岁月,让我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也让我看到了一幅浓淡相宜,意境深远的风景画,如今的乌镇,轻盈地坐落在中国的版图上,在江南独特而美丽的空气中,在悠长的时光里,慢慢酝酿,散发出温情而迷人的芬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散南国文学2022-07-2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桂林芬</p><p class="ql-block">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投向大地时,东方射出几根银丝,一抹红晕笼罩着整个村庄,宁静安详的村子像一位含羞的少女般楚楚动人,那就是我的家乡——九里桥。因村东枕着京杭大运河,河边有座石拱桥,距离乌镇九里路,因而得名九里桥。</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前,九里桥村还叫新华村,是个贫穷落后的乡村,那时候的人说,嫁到新华村的都是傻姑娘,我就是其中一位。当时村里只有两间平房办起来的瓜子厂,一家很小的驼绒服装厂,去桃源镇办厂上班,步行需要一个半小时,刮风下雨天,在泥泞的小道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路途非常艰难。整个村除了这两爿小小的工厂,最多的就是田地,每家每户都有干不完的农活,养蚕、种田、种油菜、收割稻谷和麦子,累死累活也挣不到几个钱。上世纪80年代迎来改革开放,村里响应党的号召,启动乡村绿化建设,九里桥村村民在村委党组织的带领下,把所有的田地种植上了树苗,家家户户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光明大道。后来村里又有了苏州华源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桃源纸品包装厂、九里桥毛纺厂……九里桥村村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p><p class="ql-block"> 后来,九里桥村与永康村合并,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要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我们九里桥村就是苏杭之间一颗绿色的明珠,春天鸟语花香,夏天遮天蔽日,郁郁葱葱。近年来,九里桥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打造最美乡村,建起了健身场、篮球场、潋滟戏台、休闲环形小道等,每到傍晚,老人健身,小伙打球,节日之时看大戏。村民们喜笑颜开,都说全靠党的政策好,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九里桥村有一座叫横港的小村庄,景色特别优美,夜晚映照在小河里的点点灯光犹如天女撒下的朵朵金花,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的珍珠,和那一片密布在苍穹里的繁星互相映衬,好看极了。两岸的菜园子碧绿碧绿的,还有那竞相开放的油菜花随着风儿的吹拂,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深吸一口气真是沁人心脾,惹人陶醉。我总是一个人静静地沿着横港河边的小道,轻轻地来轻轻地去,走在这条美丽的小道上,有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走着、看着……穿行于时光和岁月里,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p><p class="ql-block"> 弹指间,换了人间,九里桥村的巨变像一部无声的电影,一幕幕在我的眼前闪过,从当初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处处生辉,简单的文字承载着满满的回忆,这块肥沃的土地必将绽放出更美的花朵,祝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家乡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江日报 2022-01-0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祖国</p><p class="ql-block"> 作者:桂林芬</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在我的记忆中,我和祖国是一起成长,一起奋进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上一年级,早晨第一节课就是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只是那时还不知道“祖国”的含义。我从小爱美,可上学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穿的都是姐姐剩下的。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我就读的桃源前窑小学要挑选几名成绩优秀的同学到新桥小学去参加作文比赛,同学们都穿上了新衣服,而我的衣服破旧不堪,缝隙边还有补丁。当同学问我为什么不换件新衣服时,我感觉很没面子,就没有回答。回到家里,我大哭一场,要妈妈给我买新衣服,妈妈难过地说:“孩子,我们家生活条件困难,等有了钱妈妈给你买。”之后一个多月,不知道妈妈从哪里弄来了棉花籽,撒在稻田的路边上,妈妈说:“等棉花白了,我们就可以做好几件新衣服了。”于是,我等啊等啊,半年后棉花终于白了,妈妈摘下棉花,去掉棉花籽和壳,弄成棉絮,然后由奶奶把棉絮摇成线。为了穿上新衣服,我每天晚上陪奶奶摇线,摇啊摇,整整摇了四十天终于完工。最后把线交给隔壁的香玲姐,叫她加工织成布,再到乌镇去染色,就这样做了两件新衣服。</p><p class="ql-block"> 祖国在发展,我在慢慢长大,成了大姑娘。1981年,我进桃源农具厂做了工人,当时桃源镇只有两家企业:缫丝厂和农具厂。农具厂的工作很辛苦,刚开始的时候,每月工资18元,但也很开心。1985年,我出嫁了,嫁妆是一台电风扇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到了婆家,全村的人都到我家来看电视,因为当时全国都在播放武打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剧中的周伯通、杨康、郭靖是村民们的偶像,他们正为没地方看电视而发愁。听说我家有电视机,吃过晚饭就早早地来等着,于是,我每天晚上搬好凳子,烧好水,泡好茶,热情地招待他们。那时的房子是“五路头”,屋里挤不下,我把电视机搬到场地上,装上天线,像看露天电影似的,让村民们看得舒服。每次看完回家,他们都要对我说声“谢谢”,当时也算是为村民做了件好事,我感到很高兴,至今想起来心里还是美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我家有了很大的变化。家里人都很勤劳,除了12亩田地外,还搞起了农副业,养蘑菇、养猪、养蚕,我家成了村小队的第一家“万元户”,从此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色的,电风扇换成了空调。以前做饭用柴火烧,洗衣服用手搓,后来用上了煤气灶、洗衣机。再后来自行车换成摩托车,摩托车又换成小轿车。祖国在飞速前进,我们也跟着时代前进。</p><p class="ql-block"> 如今,宽阔平坦的街道,大大小小的厂房,拔地而起的农民楼宅,时髦的现代家具,高档豪华的电器,应有尽有。人们上下班的工具各种各样,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汽车,现在还有轨交。一放假,大家都去旅游,去了国内去国外,赶火车、坐高铁、乘飞机,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我们伟大的新中国70年了,你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历经沧桑,才有了现在的繁荣昌盛、安定和平。我和你一起成长,度过了56个春夏秋冬,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翻看历史的篇章,昔日的祖国也曾不堪回首,当侵略军的铁蹄践踏祖国的身躯之时,当帝国主义的大炮轰炸祖国的大门之时,炎黄子孙惨遭杀戮,祖国大好河山落入他人之手,中华儿女不甘被欺侮,奋起反抗,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撑起民族的希望,邓小平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走过。</p><p class="ql-block">我爱你,祖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江日报 2019-06-1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田野里的柏油路</p><p class="ql-block"> 作者:桂林芬</p><p class="ql-block"> 田野是诗,田野是画,田野是歌。这是文人墨客饱含深情赞美田野的诗性。</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田野不是人们视觉中的山水画,而是一幅实实在在让人神清气爽的美丽景象,柏油路穿行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中,那绿树环抱着村子的周围,周边晃动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树林丛中弥漫着香樟树的清香,乡间小路蜿蜒伸展曲径通幽,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它不像城市里的公园喧闹,纯粹是一种乡村特有的天然憩息境地。我庆幸自己在这样幽静的地方生活。</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喜欢独自一人在田野里的柏油路上散步,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闻闻路边的草木花香,看看菜园里村民种的蔬菜瓜果,听听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欢唱,感觉十分的惬意。走着走着,就会情不自禁地打开尘封中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一条条柏油路在上世纪80年代,都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泥泞小道,一头系着春的期盼,一头系着秋的丰收,脚下的路洒下了当年乡亲们播种耕耘、辛勤劳作的汗水,记下了生活的沟沟壑壑,酸甜苦辣。后来这些小路改造成了水泥路,总算告别了泥泞,人们可以骑着自行车上班了,但如果两个人擦身而过还是很困难,一不小心就会摔得鼻青脸肿。记得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突降倾盆大雨,雨水模糊了眼睛,看不清对面也有人骑着自行车过来,“哐当”一声撞上了,两人随即倒地,疼得站不起来,互相埋怨。当时心里十分懊恼,怪自己没出息,住在农村这个破地方。羡慕城市里宽阔的马路,无论晴天雨天,出门都可以穿高跟皮鞋。</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小小的水泥路又改造成了宽阔的马路,汽车、公交车、摩托车来来往往,展现了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去年,宽敞的马路又变成了乌黑的柏油路,真是令人喜出望外。</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走着想着,不知不觉又回到了田野里的柏油路。走在这条路上,四周被绿色包围着,往北通往幽静的深林,东面是大运河,西面沿着河边走,可以穿过五个村民小组,路两侧是一片宽广的田园,绿油油的像草原。这“草原”还是小孙女的新发现呢,疫情严重的时候,孩子在家上网课,每天关在家里,似乎很郁闷。有一天,我看见她骑着自行车飞奔出去,好奇地问:“你去哪里?”她说:“去草原放风。”“哪里有草原?”“柏油路旁边。”说完头也不回地向前驶去。嘿,小家伙还真会寻“撒野”的地方。于是,这条柏油路就成了我们祖孙俩的向往之地。</p><p class="ql-block"> 夏天到了,田野里的柏油路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田园中的秧苗青翠欲滴,路旁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充满了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 散步归来,一身轻松,我尽量放慢脚步,任凭思绪放飞,尽享这路上的恬静与美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江日报 2022-08-20</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岁月 </p><p class="ql-block"> 作者|桂林芬</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似水流年,面对无影无踪的岁月,古往今来不少诗人发出深切的感叹,孟浩然写道:“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而我是农民,没有文人墨客妙笔生花的词语,岁月留给我的只有深深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时光倒回三十年前,那时候我丈夫是建筑工程队的一名员工,长期在外干活,家里的农活都是我做的,我的劳动技能就是种田,养蚕、割稻、种油菜,而每一项技能的收获,无不浸透着苦涩与绵绵不尽的伤痛。先说养蚕吧,从哺育小蚕到结为蚕茧,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过程非常辛苦,每天撒一次石灰,白天喂三次桑叶,晚上二次,而桑叶要在二三里外的桑地里剪下带叶桑枝扛回家,累得喘不过气来。因为白天还要上班,采桑叶都在晚上,采完桑叶还要喂蚕宝,至少要到凌晨一点钟才能入睡,凌晨四五点钟又要起床,一夜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而收油菜籽必须在强烈的阳光下进行,用手搓,用脚踩,日晒风吹,又渴又累,一天下来,整个身子像瘫了痪似的,脸上黑不溜秋,走路都是摇摇晃晃。 </p><p class="ql-block"> 我最怕的是种田,一走到田里总是心惊胆战,汗毛竖起,蛇、蚂蟥、蚊子叮着小腿不放,弯着腰双手双脚浸在又脏又臭的水里像只骆驼似的。说实话我是种田能手,论速度生产队里没有一个女人能赶上我。记得有一次种田是在下午四点多钟,不料,头顶上乌云悄悄四合,顷刻,雷鸣电闪,倾盆大雨劈头盖脸地砸下来,瞬间湿透衣服,睁不开眼,又无处可逃,只能呆立着,任由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淌。突然我感觉脚上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仔细一看,是一条水蛇在我的脚边游来游去,我吓得尖叫一声跑到田埂上,又发现一条蚂蟥钻进了小腿,我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哇哇大叫起来,隔壁田里的姐妹跑过来帮我把蚂蟥拉了出来,小腿鲜血直流,又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看到自己如此狼狈,我伤心地哭了,村民们看到我这副模样,朝我哈哈大笑。哎!农民苦农民累,起早贪黑尽遭罪,后来我家的田地里都种上了树,终于告别了又脏又累的农活。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段艰难的岁月,可以说是沐雨经霜,但我为自己感到很自豪,因为我家在生产队里挣了五个“第一”,第一户盖上了三层楼房,第一户装上了电话机,夏天的夜晚非常炎热,别人家都在用电风扇,我家第一户装上了空调,清风凉爽,睡觉舒服。当别人还在用土灶做饭时,我家又是第一户用上了煤气灶,既方便又省力。接着也是第一户用上抽水马桶,队里的女人非常羡慕我,说我是“有钱人”。我喜欢时尚,还是队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人呢,当时生产队长讽刺我:“这个半土半洋的女人,干起活来真不错”。听了这话,我没有生气,反而挺高兴的。我很自信,甚至有些霸气,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出精彩,活出自我。岁月的脚步无法阻挡,感谢时光的馈赠,痛苦并快乐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酸甜苦辣凝成了岁月隽永悠长的味道。 </p><p class="ql-block"> 随着改革开放,祖国的经济发展猛速前进,农村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都奔向了小康,出门坐轿车,回家住大院。宽阔平坦的马路,大大小小的厂房,拔地而起的农民宅楼,时髦的现代家具,高档豪华的电器,应有尽有。现在农民的生活悠闲舒坦,乡间到处是美丽的景色,一出门就能闻到青草的香味和各种花的幽香,还有甜甜的果香,一片片绿色的树林中,鸟语蝉鸣,清风凉爽,一条条清澈的小河,波光粼粼,小鱼游荡。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环境大改变,小康生活千万家,幸福美满在乡间。 </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如今,我已步入人生的下半场,幸运的是和城里老人一样,在区老年大学学习,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我得到了很多的快乐,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这个农民赶上了好时代。我不知道未来怎样,但我会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恬静的微笑,迎接生活的挑战,乐度夕阳,看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散南国文学 2021-02-08</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夏青杯”朗诵大赛</p><p class="ql-block"> 作者 /桂林芬</p><p class="ql-block"> 一想起“夏青杯”朗诵大赛,我总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那是2017年4月,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吴江赛区,听到这个消息,我欣喜若狂,这不是我梦寐以求的朗诵舞台吗?我等了大半辈子的愿望就要实现了,真是又惊又喜,我决定报名试一下,但转念一想,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准,万一失败,岂不是丢了自己的面子,于是又犹豫了,如果不报名,机会就会错过,说不定会遗憾终生。哎,这如何是好,我左思右想,就和老年大学的同学遇华姐商量,她是我的导师,教我配音朗诵,教我标准普通话的发音。我把自己的缺点告诉了她,我不自信,怕朗诵的时候出差错,所以不敢报名。遇华姐听了,亲切的对我说:这次“夏青杯”朗诵大赛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计较成功与失败,重在参与,而且这是你多年来的愿望,无论如何一定要试一下,错过机会要后悔的。听了遇华姐的鼓励,我就来了勇气,决定报名。</p><p class="ql-block"> 报名的方式是朗诵一首诗的音频,上传到吴江图书馆的平台上,然后通过网络投票进行刷选。当时一起报名的有遇华姐,王利新老师,陈静芳大姐,还有其他四位姐妹。经过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网络投票都顺利通过,接下来是等待参赛的通知。</p><p class="ql-block"> 5月14日,初赛开始了,那天正是我外甥女结婚,我顾不上帮忙,兴冲冲的来到玖珑湾营销中心赛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早已等候,有几位学生选手已坐在了席位,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的舞台正放大厅中间。哇!好气派!我既兴奋又激动,自言自语地说:“真好,真好”!原本坐在席位上的两位小朋友站起来问我:“奶奶,你是来参加比赛的吗”?我说:“是的呀,小朋友加油哦”!两个小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眯眯地点了点头。从他们惊讶的表情可以感觉到,这个奶奶来参加比赛,似乎有点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选手们陆陆续续的来了,我的几位姐妹有的穿着端庄的旗袍,有的穿着漂亮的时装,尽管不再年轻,但个个仪态超卓,气质优雅,很显然她们才华横溢,这下要大显身手了。接着,苏州电视台、吴江电视台的评委纷纷到场,9点半朗诵大赛正式开幕。令人想不到的是,第一位朗诵者是位小朋友,第二位就是我,我没有充分的准备,紧张的心扑通扑通直跳。“镇定,镇定”,我一个劲的安慰自己,随着音乐响起,我缓缓走向舞台,先是自我介绍,随后朗诵李德彦写的一首诗《呼唤》,这是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我必须用心朗诵,可双腿不听使唤,瑟瑟发抖,一分钟、二分钟、五分钟过去,朗诵完毕。当我走下舞台的时候,听观众说:“挺好的,感情丰富,特别是作者深情呼唤妈妈的时候,感动的让人流泪”,我一听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管结果怎样,我参与了,体验了,我高兴的像个小孩子。接下来参赛选手全情投入多样的形式,真挚热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选手们独特的风采,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独具匠心的视听盛宴。</p><p class="ql-block"> 5月20日,激动人心的“夏青杯”复赛在恒业站前广场拉开序幕,选手们各显神通,发挥最佳水平,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动人的作品,有感情的朗诵。经典诗词似清风拂面,给初夏送来沁人心脾的舒爽与宁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散南国文学 2020-09-03</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两口缸</p><p class="ql-block"> 作者:桂林芬</p><p class="ql-block"> 2020年的秋天,镇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拆掉了我家向村里租的陈旧老厂房。在清理过程中,在外墙边上发现了两口缸,因长年风吹雨打,缸的周围被很多污垢附着粘着,脏兮兮的,我没有正眼看一下,心想反正用不着扔掉算了。</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夜没睡好觉,翻来覆去地想着那两口缸。第二天一大早,我用清水进行冲洗,拿抹布擦了一遍又一遍。惊喜地发现,缸的外面全是竖条纹,油光发亮,里面是螺丝旋的花纹,非常精致,工艺独具匠心,看着看着就舍不得扔了。</p><p class="ql-block"> 这两口缸是上世纪80年代公婆分给我们的家产,圆的是水缸,尖的是米缸,在那个年代用处可大了,一日三餐离不开这两口缸。我把它们放在灶台旁边,这样做起饭来方便。那时还没有自来水,河里的水清清的,甜甜的,每天早上到河里提水,把水缸盛得满满的,下地回来喝上一口,甜到心坎里。</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了自来水,不用缸了,就用它腌咸菜。秋收完以后,地里的青菜、芥菜长得碧绿嫩脆,赶在霜降之前挖出来。剪掉根须,在太阳下晒成半干,然后腌在缸里。冬天饭桌上就多了一道美味的菜肴。咸菜肉丝、咸菜豆腐干,可好吃了,到了春天喝上一碗芥菜笋汤,鲜得让人直流口水。</p><p class="ql-block"> 随着改革开放,我家的经济条件慢慢好了,这两口缸就再也不需要了。放在家里占地方,我就把它们放在一条弄堂里,想不到还是派上了用场。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发现缸里有个小孩蜷缩着身子睡着了,仔细一看,是邻居堂嫂家的孙子,孩子才五岁。因父母上班,爷爷奶奶下地干活,没人照顾他,他想睡觉,但家里的门锁着,于是就睡在了缸里。嘿!小家伙挺聪明的,我把他抱起来,放在我家小孩的床上。天渐渐黑了,爷爷奶奶收工回来不见了孙子,急得四处寻找,我就把孩子送了过去,才知道是这缸帮了他们的忙,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从此我多了个心眼,如果孩子以后还睡在缸里,要是碰到下雨天可怎么办,很危险的,于是,我把缸挪到了走廊上,里面放了小被褥,这样下雨天就不会被淋湿了。</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孩子已长大成人,我也老了,而这缸还是油光发亮,完好无损。我默默地望着这两口缸,回味那些与缸相伴的岁月,虽然缸里已经散尽了曾经的生活气息,可怎么也散不掉曾经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缸与很多走出记忆的东西一样,是一种情怀,它承载着岁月的甜酸苦辣,成为了历史,成为了乡愁的一分子。如今,我们的生活无比富有,在高科技、快节奏的时代,需要停下脚步,绕开喧嚣的灯光,打开那些带锁的记忆,品尝一下走远了的日子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江日报 2021-04-0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