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网络【对格五十种】之一(一)

yy

<p class="ql-block">邹宗德 湖南</p><p class="ql-block">(1-11) </p><p class="ql-block"> 对联辞格是对联的修辞技巧。是指属对的过程中,在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利用各种语言技巧,以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包括它表述意义的准确性、谐趣性、通融性和感染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楹联的格式、体律逐渐完备,修辞技巧很多。</p><p class="ql-block"> 其它文体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方法,特别是诗词中的对偶辞格几乎都可以运用于对联。另外,其自身还具有一些特殊的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方法能够起到强化对联主题、增强对联表现力的作用。在对联中,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所以用字的技巧也有很多讲究,使之能表达更丰富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对联的用字技巧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而生发的,由此产生的名堂和花样是人们孜孜以求、津津乐道的东西,既是联家借以彰显自己高明之处的手段,又是“刁难”他人的法宝。可以说,一个不懂得修辞技巧的人,是难以对出令人叫绝的对联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能对对子,才能分辨虚、实词,才会区别平仄声韵,对子作得好坏,可以看出一个人读书的多少,语汇之贫富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等。”</p><p class="ql-block"> 本书只简要的介绍一下对联中独特的一些辞格,一般文体所通用的辞格,如比喻对、数字对、夸张对、设问对、顶真对、用典对、对比对、借代对、比拟对、排比对、双关对等等在此不一一论及。</p><p class="ql-block"> 1、串对</p><p class="ql-block"> 又叫流水对。一般的对联,上联和下联是平行的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也有的对仗上联和下联之间往往一气呵成,分别独立来读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种对联如流水一般,它的前后两个句子通常表承接关系,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一副对联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所以叫做流水对或串对。关于流水对,有这样的说法:“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如:</p><p class="ql-block"> 未出土时先有节;</p><p class="ql-block"> 纵凌云处也无心。(清 郑板桥联)</p><p class="ql-block"> 直登云麓三千丈;</p><p class="ql-block"> 来看长沙百万家。(长沙岳麓山联)</p><p class="ql-block"> 已过三万八千日;</p><p class="ql-block"> 方知四十九年非。(古人五十自寿)</p><p class="ql-block"> 2、正对</p><p class="ql-block"> 又称真对、的对。对联中上下两句角度不同,意思互相补充,内容相近或相关,上下联各言其是,两句并列,但两者有形成十分和谐统一的整体。如:</p><p class="ql-block"> 两岸晓烟杨柳绿;</p><p class="ql-block"> 一园春雨杏花红。</p><p class="ql-block">(清 车万育《声律启蒙》)</p><p class="ql-block">阅尽人情知纸薄;</p><p class="ql-block">踏穿世路觉山平。(古格言联)</p><p class="ql-block">近水楼台先得月;</p><p class="ql-block">向阳花木早逢春。(古格言联)</p><p class="ql-block"> 3、反对</p><p class="ql-block"> 所谓反对,顾名思义,就是上下联意思相反。因为意思相反,就形成了上下联的鲜明对比,引人注目,能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如:</p><p class="ql-block"> 一味黑时犹有骨;</p><p class="ql-block"> 十分红处便成灰。</p><p class="ql-block">(清朝徐宗干咏炭联)</p><p class="ql-block"> 此对联描述的事物是煤,上下联分别描述了煤的两种形态。又如:</p><p class="ql-block"> 贫穷说话牙无力;</p><p class="ql-block"> 富贵骄人鼻有声。</p><p class="ql-block"> “贫穷”对“富贵”、“无力”对“有声”,对比鲜明,亦为对比修辞。古人将反对也叫背体对,背体对一名,首见唐·皎然《诗议·诗有八种对》,曰:“背体对,诗曰:</p><p class="ql-block">'进德智所拙,</p><p class="ql-block">退耕力不任。’”</p><p class="ql-block"> “进”、“退”为反义词。又如唐·崔曙《途中晓发》:</p><p class="ql-block">“云轻归海疾,</p><p class="ql-block">月满下山迟。”</p><p class="ql-block">“疾”与“迟”互为反义词,相互对偶,造成背体对。</p><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正对,常易犯“合掌”之忌,而反对,不会犯合掌之忌;正对要拓开思路较难,通常都顺着上句下去,而反对则至少要从反向着眼,很容易拓开思路。古人从多数例句进行过考察,也结合自身的体会,自然得出了“反对优于正对”的结论。所以对联中的反对很多,如:</p><p class="ql-block"> 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p><p class="ql-block">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p><p class="ql-block"> 此联一是说明代解缙对父亲联,一是说清代梁启超对父亲联。“大”与“小”、“暗”与“明”、“藏”与“察”互为反义词,相互对仗,是为背体对。</p><p class="ql-block"> 4、逆挽对</p><p class="ql-block"> 逆挽对,是指对偶两句语意有先有后,把后发生的先说,先发生的后说,两句前后语意顺序颠倒。将未发生的事先写,是因为此事重要,能够一开始就给人一个强烈印象;把先发生的事在后面写,既可以衬托出句,介绍前事产生的原因、背景。凡违背时间先后顺序或事物发展因果关系写出的对偶句,就好像逆水行舟一般,其间阻碍甚多,行走也十分困难,所以一定要请人助力,拉纤挽绳。</p><p class="ql-block">“此日六军同驻马,</p><p class="ql-block">当时七夕笑牵牛。”</p><p class="ql-block">(唐·李商隐《马嵬》) 这种对格与流水对相反,如清·纪 晓岚联:</p><p class="ql-block"> 今日门生头叩地;</p><p class="ql-block"> 昨宵师母脚朝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