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能臣立传 扬史学良知———梁勇

孙东振

<p class="ql-block">为能臣立传,扬史学良知 </p><p class="ql-block"> -----史学传记《于成龙全传》读后 </p><p class="ql-block">梁&nbsp;&nbsp;勇 </p><p class="ql-block">&nbsp; </p><p class="ql-block">前些年我为了研究北方地区的千年历史,一直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有用的书,积累学养,多读史书才能在面对各种胡编乱造的信息辨别真伪,行万里路才能知道史书中记载的史实是否留存遗址。去年,除了参加社会活动,就忙着著书、讲座,很少能顾得上读传记类的书。尤其是很厌恶当下一些网红作家写的胡编乱造的历史小说和哄骗国人的乱七八糟的电视剧,因为我觉得这种胡编乱造历史的风气,已经严重污染国人对历史认知的环境,我是一万个不愿浪费精力看那些垃圾作家胡编乱造的文化垃圾。 </p><p class="ql-block">在抗击疫情居家静默的当下,有幸收到河北固安学者孙东振和资深媒体人陶文冬寄来的他们合著的《于成龙全传》上下册,我以为又是一部历史人物的传记小说,其实我并没什么兴趣,本来准备翻一番,礼貌地写几个字,就把它束之高阁。结果我打开一看目录,看到后面的附录,发现作者整理储存引用了大量清朝档案和有关史料,这让我很感兴趣。仔细一看,原来这不是一本历史小说,作者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去伪存真,是一部严谨的历史学人物传记。难得啊。在杜撰历史的小说传记红极一时的当下,还有人刻苦研究史料、精读史书,为一代能臣廉吏于成龙写一部史学传记,确实很可贵。必须读。 </p><p class="ql-block">康熙朝,出了两个于成龙,一个是山西人于成龙,字北溟,做过直隶巡抚,另一个是晚一点的小于成龙,是汉军镶红旗的人,于振甲,字成龙,号如山,小于成龙出生在辽东,后来举家迁到了直隶省固安县,是河北人,我在河北广播电视台500集大型广播节目《燕赵传奇·诚义文化》中讲过这两位于成龙,当然主要讲的是河北的于成龙,一代大清能臣,一代忠臣廉吏,忠诚报国,一心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曾在讲述中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但老实说,我对于成龙身世的了解和讲述的依据,不过就是《清史稿》和几篇中国知网上刊发的论文为基础,我整理成有故事的讲稿而已。 </p><p class="ql-block">如今这部《于成龙全传》这部书,八十多万字,采用编年体形式,讲述了于成龙从出生到进身仕途的历年经历,因于成龙出身贫寒,早年没有留下太多相关文献,所以,作者在前面的第一、第二章,简述了于成龙青少年时代过继给伯父于得水的经历,叙述比较简单,没有矫揉造作的渲染,只是真实地尊重历史,述而不作。于成龙进入仕途后,从乐亭县令到滦州知州、通州知洲、江宁知府、安徽按察使到直隶巡抚,他都是贤能天下最,名不虚传。 </p><p class="ql-block">这部书以年系事,以事系人,通过记述于成龙为官从政、跌宕起伏的仕途,记述了他巡抚直隶的心血,建书院治理黄河、造福于民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于成龙为苍生立言、为黎民争利,展示了他与各色要臣、地方官员与帝王之间斗智斗勇的真实历史,与帝王及各样的权臣、上司、盗匪、官吏或唇枪舌剑,或宫廷辩论、上书奏章,通过一系列文献史料,还原历史本真,揭示清王朝政治的善与恶,体现了于成龙在重大事件上的民本思想和刚正清廉的燕赵风骨。 </p><p class="ql-block">这部书的作者不媚俗,不胡编,不杜撰,不溢美,坚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深入研究历史,昭彰优秀人文精神,以严谨治史的态度研究于成龙的一生,翻阅了大量清朝档案,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用精彩的文笔,真实的历史故事,为一代能臣于成龙立传。 </p><p class="ql-block">在这部传记中,写到很多细节,非常具有画面感和历史真实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养和脚踏实地调研的态度。譬如写道运河通州到武清段清代白漕的官漕应急机制,就是用一种涂上颜色转运漕粮的红驳船,凡是草船遇到险阻时,用这种驳船转运,所以这种驳船都有直立官驳船的字样。描写的非常真切,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p><p class="ql-block">这部书不仅运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吸收了当代各方面史学界对历史人物研究的成果,用通俗的文笔,故事性的叙事,撰著了一部符合当代人读书习惯的历史学人物传记,史实真实,故事有据,脉络清晰,文笔流畅,雅俗共赏。看看附录当中引用的这些文献,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撰写这个人物传记过程中的学养积累,其中包括康熙皇帝《祭于成龙》祭文和皇帝亲自撰写的《于成龙碑》,还收集整理了于成龙为官期间撰写的《重修乐亭县魁星阁记》及于成龙的诗词,还有他的《归田稿·序》、于成龙写的《新建金台驿馆·序》以及清朝的大臣们留下的与于成龙有关的相关历史文献。 </p><p class="ql-block">在民间,因为前些年为山西的于成龙(于北溟)因为拍了一部电视剧,很多人都知道大清第一廉吏山西人于成龙,但很少有人知道河北的于成龙,而河北的小于成龙的一生,为河北,为中国,为大清做出的贡献丝毫不逊于老于成龙,而且老于成龙对小于成龙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和评价。这部历史学人物传记当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真实的描述了于成龙在宦海中的起起落落,真实记录了于成龙为政期间与通州、滦州的士绅百姓接下的深厚情感,乐亭士绅百姓为了留住于成龙这个难得的好官,前赴后继到京城请愿,宁愿身家性命受到威胁在所不惜,终于感动了皇帝,震动了朝野,这些故事讲的娓娓道来,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情怀和使命担当。 </p><p class="ql-block">凡是历史上为国为民带来福祉的清官廉吏,能臣贤良,历史绝不会忘记,人民的心里有杆秤,对于好官、清官、能臣、廉吏一定会记得,一定会千古传颂,对于那些贪污腐化、拍马奉迎、不干人事、祸国殃民、只说鬼话的脏官、贪官庸官、恶吏,老百姓心里也有一杆秤,在心里诅咒他们,让他们遗臭万年。 </p><p class="ql-block">这部全传中,涉及到事件和人物很多,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包括清朝九卿、亲王、巡抚、知府、知县、同知、县丞,还有民间的乡贤乡绅,各色人物,通过他们在不同的场景当中的言行,展各色人等的善与恶、真与伪、贪与廉。运用大量历史文献中的奏折、对话、廷辩等场景和态度,反映了官场之中的良知与虚伪,揭示了仕途中落井下石的小人与扶危救困的君子,文笔很精彩,叙事很有故事性和场面感,没有太多的虚构,只有通俗的表述,没有胡编乱造,只有对历史的客观解读,虽是文学的笔触,但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体现了作者严谨客观、忠于史实的学风和文风。 </p><p class="ql-block">当今中国,看惯了太多编造的历史小说,看多了各级电视台上的辫子戏的胡编乱造,好好读一读这部《于成龙全传》,我突然觉得,这部书为当今中国的历史人物传记领域,吹入一股纯洁的清风,对提高国人的历史认知和对历史真实的尊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数百年来,很多中国百姓了解历史,都是从戏剧和小说中得知一二,对所有历史的认知,都带有文学的偏见,并深受小说家杜撰的影响。就像前些年元氏县、临城县某些人不厌其烦地要争“常山赵子龙”“故里”一样,其实这些人几乎从来没有真正读过《三国志》,从来都不知道《三国志》中明明白白记载“赵云,常山真定人”。也从来不知道可以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古今中外历史学界研究赵云的各种论文和著作。因为我是研究河北地方史的专家,曾经至少有20多家媒体记者电话或者登门要求采访我关于赵云故里的争议,我全部拒绝了,我的回答很简单,这不属于学术论证,只能说是不懂历史的起哄,我如果评论,只能说明我也不懂话。 </p><p class="ql-block">我们每年都能看到在全国各地,总有一大群不读史书、缺少基本史学素养的人却在很多历史问题上闹闹哄哄,充分说明当今的中国,用严肃的历史学学养和良知,传播、普及真实的历史,直接关乎我们民族的历史学基本素养和历史观的良知。 </p><p class="ql-block">想当年的蔡东藩先生,光绪十七年(1891年)考中秀才。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优贡朝考取为一等,赴福建候补知县。不满官场恶习,称病回乡。辛亥革命后任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编辑,编《中等新论说文范》《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他有感于大部分国人对本国历史知识方面的匮乏,决意要用历史学的文笔为国人写一部真实的通俗版历史书,于是他把乾隆间新昌吕抚著的《纲鉴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增补到清末历史并易名《中华全史演义》,又以此书为提要,撰写卷帙浩繁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1915年秋开始著《清史通俗演义》,陆续著成前汉(附秦)、后汉、两晋(附十六国)、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民国史各朝通俗演义,总共撰写了13部计730余万字的通俗史巨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p><p class="ql-block">蔡东藩先生以其毕生精力撰写了中华通俗演义,就是试图向国人传递真实的历史,启发国人提高对本民族历史认知的素养。但是其影响有限,因为那个时代中国读书人的比例太少。他的书,还是研习历史的人才读,一般人很少读。 </p><p class="ql-block">而如今不同了,中国早已扫除了文盲,人人都能读书,而且基本上人人都在读书,无论是读手机上的电子书,或者读移动终端的各色文章,还是读纸质的书,读书的人多了,写书的作者和出版书的出版家责任重大了,从历史上的小说《杨家将》蓄意贬低和污蔑北宋第一名将潘美开始,到近些年专门杜撰伪历史的小说家和影视剧中胡编乱造的辫子宫廷戏,已经严重扭曲了中国历史的真实传播。所以在文化昌明的新时代,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讲好中国真实的历史,辨别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优秀文化和文人杜撰的糟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善与恶,了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中那些历史人物的真与伪、善与恶,贪与廉、爱国与奸佞,悯农与害民,必须有一大批有良心、有良知、具备历史学养的学者、作家,为民族立言,为历史立论,写真实历史,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历史人物的真实故事,这是要比拍几部胡编乱造的电视剧重要的多的正能量的大事。而这部《于成龙全传》就是这样一部传播真实历史、弘扬正能量的史学人物传记。所以,我就一边读一边用录音的方法说感慨,用电脑自动整理成文字,我再校对一下,就攒成这篇小稿。 </p><p class="ql-block">&nbsp;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壬寅立冬次日疫情防控居家随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