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刘莹教授《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案例分析》心得感悟

南阳市第三十二小学张伟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8日起,我非常荣幸参加第二期河南省水源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研修班,有幸聆听首都师范大学刘教授的《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学习,更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同类型案例的分析与交流,然后内化成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去践行立德树人。</p> <p class="ql-block">  刘教授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的终极目标——关注人的发展等理论知识和课堂活动中的相关案例,做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引。</p> <p class="ql-block">  其中,刘教授所说的立德树人创设生成性课堂,对我的帮助很大。在课堂上我有时候很矛盾,特别本学期,本来时间就短,再加上疫情要上网课,五年级的知识点多,教学任务重,所以我要平衡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这正是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或者是挑战。</p> <p class="ql-block">  生成性课堂,虽然难度加大了,课堂预设困难了,把控课堂难度增加了,对教师专业功底的要求提高了。但是它拓宽了教师的成长渠道,能让我们在不断反思探索中发挥生成价值,研究学生,为备课教研打开新视角,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有效途径,更是朝着教师教育的终极目标——关注人的发展前行。</p> <p class="ql-block">  刘教授还引导老师们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思考问题,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而能在学生的答案里面找到他的问题所在,有针对地指导,效果肯定比我们直接告诉他标准答案更好!这就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生成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即面对同一个对象,孩子们的思维是可以多元的,表达是个性的,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标准格式的答案,那样只能让孩子们的想法成为固定的、是纯粹的模仿,没有思维的跳跃。</p><p class="ql-block"> 数学学习中每一个知识点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前后的知识关联性非常的强。所以我们要明确课堂活动的目的。知道这节课活动的目的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比如说刘教授举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3个6相加等于18,它是为了下一步学习乘法做铺垫,我们需要找到课堂活动的思维提升点,活动设计就有了方向。还有案例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课堂活动中,首先确定单位1,然后把单位1的1/4涂出来,因为单位单位1不一样,所以这些1/4的大小都不一样。也就是当我们的眼光发生变化,有了新的视角的时候,我们表达出来的东西、生成的内容就不同了。不同的眼光决定了不同的数学思维,不同的思维决定了不同的数学语言。刘教授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  当课堂生成中有异样生成时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和更多的耐心,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生成的过程,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并能自圆其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想法,而不是结果的对错,引导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减少教师的说教和指责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异样生成的共性,从而实现转化。这样做既让思维留痕,同时又避免了滥竽充数的现象,还为交流汇报中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做好了准备。</p> <p class="ql-block">  刘教授针对老师们的共性问题提供了太多好的经验和方法。今天我分析思考的还很浅显,接下来我会继续品味、思索,结合自身教学,努力提升自己!</p>

课堂

生成

数学

学生

教学

思维

案例

教授

立德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