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家广平事儿(第24篇)

李顺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24篇 流经广平县域的漳河</p><p class="ql-block">文/李顺清 图/杨海彬 排版/惜、此生</p> <p class="ql-block">流经广平县的漳河己经南迁约300年多年了。但是,它在广平大地上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标志性地物,太多太多的故事,所以至今令人难于忘怀,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漳河,古称衡漳、衡水。衡者横也,意指古代漳河迁陟无常,散漫而不可约制。所以,广平人称漳河为“漳二捌子”,意思是“不识号”,“二百五”。关于漳河泛滥情况在广平县志中多处记载,在此不再重述。它发源于山西省,穿越太行山,流经河北南部向东入海。传说,古代大禹治水也曾在衡漳一线立下过丰功伟绩。漳河原为黄河一大支流,西汉未年以前属黄河水系,以后黄河南迁纳入海河水系。它与黄河一起带着黄土高原的泥沙,穿越太行山一路东下,使太行山以东的茫茫沧海变成了桑田,造就了广袤富饶的冀中、冀南大平原。当然,我们广平也在其中。所以说,漳河和黄河都是造就广平大地,使我们广平人生生不息的母亲河。由于金朝时期黄河南迁,使漳河与黄河分离,独留漳河纵横华北平原约600年左右。康熙二十三年后,流经广平的四条漳河支流开始迭次南迁离境。康熙五十年后,广平己无地上水漳河了。它迁到了魏县至今。漳河流经广平时,曾使广平成了水乡泽国,也曾造就了“八景”及其他景观。漳河退出广平县境,给我们曾留下故道纵横,纷不可数的凸凹地形地貌。由于一九五八年后,全县进行多次农田基本改造和县城改造,这些都成为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咱说说漳河流经广平县的大致情况。</p><p class="ql-block">一、远古到西汉未年,漳河是黄河的支流。它夹带黄土高原上的泥土自西而东漫无边际,汹涌澎湃流向过去为大海,现在是平原的广阔冀中、冀南大地。它夹带</p><p class="ql-block">的泥沙填平了大海,使海岸线一直由太行山脉推进到了山东半岛和渤海湾一线。这个时段在广平域内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河道。</p><p class="ql-block">二、西汉之后到隋唐,宋时期黄河逐渐南迁,漳河与黄河分离纳入海河水系。</p><p class="ql-block">三、隋唐至宋金时期,漳河开始具有了相对稳定河道。那时,漳河自成安东北、肥乡正南分出一支,经今广平县南部、东部向东北。</p><p class="ql-block">四、元朝时期,漳水自今魏县城向北入广平县,至县城南折而向东南,再向东北入館陶境。</p><p class="ql-block">五、明朝时期,根据明代广平县首部县志记载,因漳河泛滥分四流流经广平。县城西北一,城南三。</p> <p class="ql-block">根据明本县志中《广平县四境图》判读,图中有漳河流经县域的四条支流。</p><p class="ql-block">明本县志载:“尔来漳河泛滥,分四流”“在县西北一,在县南三”。从图上看,所谓“在县西北一,在县南三。”是根据县城位置,支流入境处而定。“在县西北一”是指由肥乡县入境经西河堡村出境的一条支流。“在县南三”是指从成安县入境经兰村、孟固,由纪家寨村出境的一条支流;从成安县入境,经宋固、泊头、孙村,向北韩村、吴村出境的一条支流;从魏县入境经崔营、胜营、北温、北高曲出境的一条支流。</p><p class="ql-block">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以后漳河逐渐南迁离境。至今己有三百余年了。但是,尚有古道存在。</p><p class="ql-block">漳河走了,广平失去了一份水乡的色彩。我们现在只能从这幅四境图上去品味漳河的魅力,沿着古漳河的线路寻找先人的足迹。古漳河</p><p class="ql-block">给我们留下了三萬多公顷的肥沃土地资源,留下了丰富的石膏、褐煤、油頁岩、淡水、咸水、热水、肥水、泥炭、草煤、砂金、芒硝等地下资源,留下了不朽的漳河文化。它那数之不尽的美丽传说仍激励着我们后来人。看今朝,黄河、长江之水自南而来,润泽广平万物,一幅“水韵鹅鸣,生态广平”的精彩画卷己经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抛砖引玉,请指正。转发、引用请写明出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