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日暖阳,相遇云端,守教育之初心,尽师者之责任。11月10日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学段的语文老师们齐聚“人教云教研”,共赴阅读盛宴。我有幸聆听了王如意教授关于“努力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的报告,感触颇深,此刻也只能用“任重而道远”一词来表达我复杂略带欣喜、沉重略带迷茫的心情。</p> 关于整场报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教授引用的斯金纳的“我们该教的,不是伟大的书,而是对阅读的热爱”。我在想,作为老师,不论是对教材的教授,还是对整本书的引读,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语文任务而教,却忽视了每个孩子对于阅读的热爱和兴趣,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的讲解,自己都深感枯燥乏味,何况是尚处在萌芽阶段的孩子呢!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王教授以极其丰富的理论知识从“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整本书阅读的目的”“整本书阅读的途径”三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指导与分享。她指出整本书阅读有望可能完成的转变:阅读对象从规定到自主,阅读主体从教师到学生,阅读方法从单一到多样,阅读结论从统一到丰富。老师作为引路人,要“授之以渔”,善于把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尤其重视的是进行阅读交流、成果展示时,鼓励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p class="ql-block"> 何谓整本书阅读?它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裁多样的、兼及古今中外的、内容可以连贯、也可以不连贯的正式出版社的、装订成册的著作。整本书阅读以学会接受大容量的、具备一定复杂结构的信息,甚至是将有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终身的生活方式为目的。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精神享受,不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修养而阅读,不是为了解决眼下问题而阅读,而是为了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而阅读,成为自己的精神享受。</p> 阅读时,如果遇到了困难,不要执迷于克服困难,换一种角度去越过困难,通读全篇,那么你会有另一种独特的见解与收获。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复杂多样,学生面临的选择不一。我们允许学生在读书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乃至“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哪怕仅仅选取其中的小部分章节来读,也定是会有所收获的。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对书中的人物、观点评价过头,不需要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理解过深,对于阅读成果的检测也不应该考查过细。总而言之,一切尊重学生,不要加大阅读的难度和力度。 <p class="ql-block"> 进行整本书阅读,必须厘清几个基本问题:第一,“整本书”一定是纸质的吗?放在以前,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听了王教授的报告之后,原来数字阅读的存在也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尤其是“指阅”,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富有新鲜感的词汇,它是目前在电子设备普及的情况下存在形式最为普遍的一种阅读方式。第二,“整本书”都要精读吗?并不是,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作品的类型、关注阅读的方法、关注“我”的感受。第三,“整本书阅读”有标准答案吗?可想而知,在问题面前,每个学生的看法和想法都是参差不齐的,需要我们尊重每一种观点,呵护每一棵幼苗。</p> 整本书阅读教学之路,漫长且艰难,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道阻且长,行将则至”。每一位小语人必将不断探索,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做到扎实有效,笃行阅读可致远,初心如磐满园香,努力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让阅读的光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