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自驾游97篇—波兰埃乌克、奥古斯图夫、立陶宛考纳斯、十字架山探秘(副本)

梁东北松花江畔

<h3>  2017年8月22日下午15点离开肯琴,一路向东行驶了120公里,于20点15分到达埃乌克市,在市中心找到了免费停车场,驻车过夜。</h3> 埃乌克是波兰的城镇,位于该国东北部,距离首府奥尔什丁约120公里,由瓦尔米亚-马祖里省负责管辖,始建于1237年,面积22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6万。23日早上,我们开始了埃乌克的旅游。市中心的一座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英雄纪念碑。 <h3>  这座英雄纪念碑与众不同,红色大理石基座,碑身为花岗岩石,完全不对称的碑身设计别具风格,碑身上一只张牙舞爪的雄鹰塑像有些夸张。</h3> 小别墅舒适、宁静。 蓝天、白云、别墅、草地、鲜花,环境优美,赏心悦目。 <h3>别墅周围都是鲜花、青松。</h3> <h3> 湖边不远有一座红砖大教堂,钟楼高高的耸立。</h3> <h3>这一尊像是国王</h3> 清晨微风徐徐,柳梢轻轻摆动,水波清清荡漾,空气清馨润肺。 <h3>  这里的教堂钟楼比较粗大,与西欧,南欧的钟楼有很大的不同。</h3> <h3><br></h3> <h3>  </h3> <h3>  2017年 8月23日上午9点离开埃乌克,向东行驶了47公里,于10点到达了奥古斯图夫小镇,这是在波兰游览的最后一个小镇。小镇中心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中间竖立着宗教纪念碑。宗教纪念碑的顶部站立着一位大主教的塑像。</h3> <h3>  一座英雄纪念碑,花岗岩石材纪念碑上刻写着“那些为自由和正义的家园献出生命的人”,石碑的上面是一只欲展翅飞翔的雄鹰,它的双脚被镣铐紧锁。</h3> <h3>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在位于俄罗斯斯摩棱斯克机场附近坠毁的飞机中失事身亡,共有96人在事故中遇难,其中包括总统夫人以及很多波兰高官。坠毁飞机系图-154。为此波兰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哀悼活动。俄罗斯宣布4月12日为全国哀悼日;各国政府首脑和民众对此次事件给予关注,并为遇难者哀悼!2016年11月14日,波兰克拉科夫,调查人员在瓦维尔宫挖掘已故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及其妻子的遗体,以重新调查2010年总统专机空难原因。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暗示,上一届政府与俄罗斯方面的调查报告令人难以信服,空难可能涉及“政治阴谋”。</h3><h3> 这座纪念碑就是为这次事件所立,一个边境小镇能为自己的总统和96位遇难者竖立纪念碑,难能可贵。</h3> <h3>  离广场不远有一座大教堂,两座白色的钟楼对称性的耸立。</h3> <h3>大教堂的正面</h3> <h3>大教堂内高大、宽敞、明亮的大厅。</h3> <h3>庄严、肃穆的祭台。</h3> 上午10点半离开奥古斯图夫小镇,在波兰与立陶宛的边境看见一座木质教堂。 <h3>教堂旁边的圣母像</h3> <h3>教堂内整洁、干净。</h3> 中午我们在靠近波兰边境时停车,最后欣赏一下波兰乡间的美景。 今天的天气不错,天高云淡,阵阵清风拂面,没有一丝的暑意,今年的三伏夏天在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瑞士、奥地利、捷克、波兰旅游,没有高温天气,几乎没有一点三伏酷暑的感觉,晚上睡觉连电风扇都不需要,欧洲的夏天太好过了。<br>  11点20分进入立陶宛,向着东北方向行驶了120公里,于17点到达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考纳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三个国家原来是前苏联在波罗的海的加盟共和国。 <h3>  历史上他们多次独立,又多次被沙俄统治,他们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惧怕、排斥俄罗斯的压迫和统治。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取得胜利,苏联再一次占领这三个国家,并使其加入苏维埃联盟。最近一次摆脱俄罗斯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前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脱离苏联,独立建国。俄语在这里通用,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他们加入欧盟、欧共体,使用欧元,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接受西方的保护。</h3> <h3>  位于市政厅广场东北角的考纳斯大教堂,重建时体现了巴洛克式风格,但也保留了15世纪哥特式的大窗。重建的钟塔是13世纪考纳斯城堡的唯一幸存建筑。</h3> <h3>考纳斯大教堂的尾部</h3> <h3>考纳斯大教堂的钟楼</h3> <h3>  迈罗尼斯是立陶宛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致力于激励立陶宛人民反抗沙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迈罗尼斯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立陶宛人民通过抗争争取民族独立的希望,在他的诗中,迈罗尼斯描绘了立陶宛的历史、乡村、语言和传说等等内容,借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立陶宛人来说,迈罗尼斯是个不朽的诗人,诗集《春之声》《年轻的立陶宛》等和他向往自由的力量至今仍激励着立陶宛人团结一致捍卫民族独立。</h3><h3> 迈罗尼斯的墓碑位于考纳斯大教堂南墙外。</h3> <h3>  大教堂的祭台就像是一座石雕的艺术墙,竖立着十几尊造型各异的人物雕像。</h3> <h3>  考纳斯大教堂内高大、宽敞、明亮的大厅,顶部的装饰也与众不同。</h3> <h3>大教堂的管风琴</h3> <h3>考纳斯大教堂的钟楼</h3> <h3>考纳斯市政厅广场的一角,左边是大教堂。</h3> 考纳斯市政厅广场,左边是一座大教堂,右边是市政厅。 市政厅广场旁的一座大教堂 考纳斯市政厅, 建于1542年,大楼高53米,属晚期巴洛克式建筑,并带有早期古典主义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它和市政厅广场是古代考纳斯的心脏。<br>  市政厅在沙皇统治时期,被改为东正教教堂,1837年曾作为沙皇的行宫。1970年重建,现为陶器博物馆和婚礼宫。 <h3><br></h3> 广场中有迈罗尼斯的雕像, 迈罗尼斯是立陶宛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致力于激励立陶宛人民反抗沙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迈罗尼斯也是一位牧师和画家,曾被前苏联视为激进分子。 考纳斯城堡建于13世纪,是立陶宛最早的防御工事,而且是立陶宛全境内惟一的有双层墙保护的要塞,初建时墙体厚2米,高13米。1362年十字军入侵考纳斯,连续围攻城堡3个星期,终于突破防守,并毁掉了城墙。1368年城堡重建,结构更为坚固。城堡原有4个堡垒,但历史上涅里斯河泛滥,将其冲毁,并导致其北部的城墙崩溃。 <h3>考纳斯城堡</h3> 在这座古建筑前有一个草坪,草坪上竖立着三座名人的铜像。 <h3>  下午18点半离开考纳斯,向着西北方向行驶了185公里,于20点40分到达希奥利埃市,在市中心找到了一个免费停车场,驻车过夜。市政厅大楼。</h3> 次日早起,在市中心随处看看。市政厅大楼旁有一座烈士纪念碑,相当的朴实,简单。 大教堂围墙的大门 市政厅大楼街道对面是一座大教堂。 <h3>烈士纪念碑</h3> 大教堂高耸云天的钟楼,好像是现代的航天火箭整装待发。 步行街上的咖啡馆 <h3>  正在大教堂游览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大的闷响,跑到街道上一看,原来十字路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位女司机驾驶的轿车把左转弯的越野车给撞了。轿车的车头撞在越野车右侧车门。</h3> 两位司机下车查看了现场和车损后,打电话报警等待处理。他们之间几乎没有说话,大家静默着等待警察的到来。这是我在欧洲旅游80多天第一次看见车祸现场,没有看见双方司机自己拍照取证。也没有及时把车撤离现场。(当然没有警察到场取证、裁判和处理,事故车也许是不能撤离现场。好在他们那里车辆少,马路宽,对交通影响不大。) <h3>  上午9点10分离开希奥利埃市,向北行驶了12公里,9点40分在导航的指引下来到了十字架山。严格地说十字架山只是一个小土坡,高不过10余米,方圆也就是一个足球场的大小。</h3><h3> 十字架山前有一个广场,大概是留给人们进入宗教祭祀活动时使用。这里无人管理,不卖门票。我们来的太早,几乎没有游人。</h3><div> 十字架山是立陶宛北部城市希奥利艾以北12公里处的一个朝圣地。其确切的起源无人知晓,不过据认为第一批十字架是1831年11月立陶宛人反俄起义后,放置在从前的一个军事掩体处。2004年十字架的数量约有100,000个,2015年已超过200,000个!</div> 几个世纪中,前来朝圣的天主教徒在这里安置了许多十字架,以及巨大的苦像、立陶宛爱国者的雕塑、圣母雕像以及数以千计的小型雕像和玫瑰经念珠。在几个世纪的历史中,这个地方已经成为立陶宛天主教徒以和平方式忍耐所面临威胁的象征了。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以后,立陶宛被并入俄罗斯帝国。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在1831年和1863年两次反抗俄国的起义,都未能成功。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以后,立陶宛被并入俄罗斯帝国。 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在1831年和1863年两次反抗俄国的起义,都未能成功。这两次起义与十字架山的起源有关:由于家人无法找到造反者尸体的位置,他们开始安放象征性的十字架。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东欧原有的政治结构土崩瓦解,立陶宛再次宣布独立。十字架山成为立陶宛人为和平、为国家、为立陶宛独立战争期间失去的亲人祈祷的地方。1944-1990年期间,这个地点又获得了一层特殊的意义,立陶宛被苏联占领后,立陶宛人持续不断地来到十字架山,留下十字架,用以证明他们仍然忠于原来的身份、宗教信仰和传统,成为进行和平抵抗的象征。 <h3>  尽管苏联政府非常辛苦地搬走新的十字架,并至少三次(包括1973年、 1975年的两次尝试)用推土机推平这个地方。甚至有传言说当局计划在附近的Kulvė河上修建一座水坝,这样十字架山就将淹没在水底。</h3> <h3>  目前十字架的数量大约有20万个。这里没有停车场,我的房车就停在不远处的公路旁。<font color="#010101">远处田野间停着的房车就是我的车子,游客极少。</font></h3> <h3>  1993年9月7日,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问十字架山,宣布这是一个盼望、和平、爱与牺牲的地方。2000年,附近创建了一座方济各会修道院,修道院内部装饰有表现圣方济各在拉维纳山身体上出现圣痕的绘画。这座山仍然无人管理,因此人们可以随意在认为合适的地点自由地安放十字架。一块石碑上刻着教宗的讲话:“感谢你们,立陶宛人,因为这座十字架山向欧洲国家和全世界见证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信仰。”</h3> <h3>  十字架山中间有一条木栈道,随着阶梯慢慢走向坡顶。木栈道的路旁摆满了杂乱无章的十字架,形形色色、各式各样。</h3> <h3>  立陶宛十字架的工艺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立陶宛接受天主教以前的多神教时期,通过长期与天主教十字架造型的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十字架制作精细、大小形状各异。</h3> 首莱市以北十公里处也有一座著名的十字架山,计有风格迥异、大大小小55000座十字架,每一个十字架背后常常都印证着一段故事,立陶宛历史上不少战争和革命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 <h3>  大的十字架上挂满了数不清的小十字架,原来的大十字架几乎看不到了。</h3> <h3>  尽管没有人管理,这座十字架山的木栈道上看不到一片废纸、一个烟头、一点垃圾。这是怎么做到的,让我看见了信仰的力量。所有的十字架都摆放有序,木栈道上看不到一个散落的十字架,维护的井井有条,这也是信仰的力量。</h3> 10点10分离开十字架山,向北行驶了45公里进入拉脱维亚境内。又行驶了80公里到达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市。<br>梁东北松花江畔制作,2018年5月7日于福建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