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墩区块科学课跨学科理解专题学习

山鹰小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韩家墩区块全体科学教师线上教研暨跨学科融合培训会</p> <p class="ql-block">  为了贯彻2022版新课程方案的精神,落实2022年版课程标准倡导各学科注重学科内部综合、跨学科综合,倡导注重综合课程的要求,韩家墩区块各小学科学教师于1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月11-12日线上参与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2022年第二期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暨培训会,</span>共同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具体线上学习安排如下:</p> <p class="ql-block">  韩家墩区块全体科学教师均认真学习,收获颇丰,来听他们说👏👏👏</p> 韩家墩小学 刘军老师 <p class="ql-block">  经过两天的培训,在专家学者的思想洗礼下,我对小学五六年级新教材有了新的理解。更明白操作材料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的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小学生在成长阶段,好奇心丰富,动手欲望强,乐于也敢于尝试一切。他们喜欢能做实验的科学课。是的,科学课就应当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探究欲望得到实现。</p> 张燕萍老师 <p class="ql-block">  通过《建筑中的结构》这节观摩课,知道本课注重立足核心素养,构建课堂教学。科学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课在科学观念上,注重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和模型等科学概念。通过对比实验,认识到在所要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圆柱和拱形的承受力最强,并且学生能举例说出建筑中用到的圆柱和拱形结构的科学原理。通过体会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在科学思维方面,注重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推理,发现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在探究实践方面,注重观察,提出猜想,运用实验比较分析得出圆柱和拱形的结构承重力大。在探索中培养学生愿意倾听和分享的目标,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找到关于建筑结构方面的信息,并且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整理,提出自己的猜想。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停留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热爱科学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严谨求实,勇于克服困难的科学态度。老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独立因素,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育人功能,通过观看圆柱和拱形结构,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不断发展,理解现代技术工程和科学相互促进,推动社会进步。本课还拓展了对古代榫卯结构的介绍,学生即了解了榫卯结构,又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成就感到骄傲,增加了民族自豪感!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p> 李洁老师 <p class="ql-block">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事这场课程搞个取得成功的关键。我首先认识到再教育基础课程改革中得作用。明确新课程的内容和基本框架,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对新课表有更深的理解。我在打牌这种方式的指导下,也不断烦死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深入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照自己得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开拓者科学课程改革的新局面。</p> 杨莹老师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科学新课标的学习中,我认识到新课标将科学学习进行整体布局,使得小学科学课与初中进一步分科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领域课程有了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为我们明确了科学核心素养的进阶及培养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以素养为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p> 山鹰小学 芦惠老师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活动,感受颇深。通过听课和理论的学习。我们对跨学科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解到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时,首先要理解各个学科核心概念,最终从不同领域逐渐领悟共同之处,形成超越某一具体领域的跨学科把多学科的零散知识整合成跨学科概念,并内化为连贯的、清晰的、整体的认识。跨学科概念可以更直接地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精神融为一体,实现科学课程的教育目标。科学课不是单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质疑的精神去看待事物,解释问题。《声音的产生》一课,是科学课和音乐课的跨学科的课堂,开课时播放乐器演奏的音乐,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探究声音的产生时,使用乐器的发声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发现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p> 朱文辉老师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对跨学科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解到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时,首先要理解各个学科核心概念,最终从不同领域逐渐领悟共同之处,形成超越某一具体领域的跨学科把多学科的零散知识整合成跨学科概念,并内化为连贯的、清晰的、整体的认识。跨学科概念可以更直接地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精神融为一体,实现科学课程的教育目标。科学课不是单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质疑的精神去看待事物,解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让学生去了解,去实践,去体会。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要紧跟新课标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具备跨学科概念,引导学生客现理解自然,了解自然现象,为揭示未知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p> 苏西凤老师 <p class="ql-block"> 科学课程中的跨学科概念主要有物质与能量、系统与模型、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变化四个,在本次培训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以日晷的制作为例,从以下两方面认识并促进跨学科概念形成,达到对跨学科概念的理解:</p><p class="ql-block">①制作日晷涉及的跨学科</p><p class="ql-block">数学+科学(9.2地球绕地轴自转+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3.3声音与光的传播+12.技术、工程与社会+13.工程设计与物化)+艺术美化</p><p class="ql-block">②日晷涉及的跨学科概念</p><p class="ql-block"> 物质与能量:把不同材料进行加工重组获得日晷这一装置,加工过程中涉及能量的转换。利用手移动模型中太阳生物能转换为机械能。</p><p class="ql-block"> 系统与模型:日晷装置是一个系统,又是真实日晷的模型。LED灯在轨道上运动,是真实太阳运动的一种简化模型。模型可以反映系统的特点,可以把日暑与地球放在同一个尺度上进行分析,找出日晷晷面与当地纬度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结构与功能:日晷的盘面可以调整,通过自己设计的结构而完成。</p><p class="ql-block"> 稳定与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及位置均在变化且很复杂,当晷面与太阳视运动面重合时,这种变化是均匀的,更容易反映系统的本质关系。</p> 王玉婧老师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的学习,增加了对跨学科概念的了解。重点应放在寻求不同研究领域内容之间的关系,并据此理解事物的含义。跨学科概念包括“物质与能量”他能奠定学生最基本的世界观,更好的客观的理解自然和自然现象。“系统与模型”他可以通过简化提炼出系统最本质的特征,在进行预测。“结构与功能”可从因果关系层面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结构决定了功能和特性、功能依赖于结构、“稳定与变化”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相对稳定性。学生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寻求不同研究领域内容之间的关系,并据此理解事物的含义。在科学课程中有13个学科核心概念。影响较深的是一个涉及到跨学科及跨学科概念的趣味小游戏,他是涉及到的跨学科是物质科学(力与运动)+技术工程(设计制作),在小游戏中教学生学习和体验一种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让学生明白知识只是载体,而本质是方法。</p> 实验小学 科学组集中观看 <p class="ql-block">  通过培训,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卢家杰老师、杜安丽老师、黄琼琼老师)</p> 博学小学 王俊杰老师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让我对跨学科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刘忠学老师提出“科学课堂不只是冰冷的理性”,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我们的科学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如何把科学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本次培训中的几节展示课就非常好的提现了教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找到科学课与数学、美术等学科的内外联系,学生在这样的科学课上能够更加主动地开展各项探究活动,更能够逐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是对科学课堂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山鹰小学 苏西凤</p><p class="ql-block">审核:刘 波 韩 钧</p><p class="ql-block"> 肖 缨 汪亚农</p>

跨学科

科学

学生

课程

科学课

概念

学习

理解

老师

日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