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2]《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初二语文组选定评优课内容为《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教学目标设置为:</p><p class="ql-block">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p><p class="ql-block">2.初步了解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p><p class="ql-block">3.欣赏小说中的讽刺艺术。</p><p class="ql-block">老师们精心备课,钻研教材,搜集资料,在相同的导读课中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p> <p class="ql-block"> 王召露老师从《儒林外史》的插画导入,让学生根据插画讲述故事情节,既检查了课前阅读情况,有激发了学生们的讲述热情。在探究“双进”专场时,王老师条理清晰,带领孩子们通过对比阅读,探究人物形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精彩展现了范进、周进在未中举前伏低做小,中举之后趾高气昂的姿态,诠释了科举制度下儒生不堪的形象。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完成板书——“书”,这这本书上书写了自己对《儒林外史》的认识和分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精神饱满。</p> <p class="ql-block"> 杨红珍老师的导读课,通过“读回目,说楔子”,帮助学生提纲挈领的把握《儒林外史》故事情节和主旨。杨老师先从自己的读书感受导入新课,并由学生展示在读书过程中的配文插图,引入书中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通过阅读回目,引导学生梳理经典情节,掌握人物的发展变化。并由此为切入点,品读楔子内容,从王冕的话里读出主旨“取士之法,让一代文人有厄”,巧妙的用双线大写“厄”字设为板书。在“细读人物,析手法”环节,杨老师特别设置了“踩一踩”和“赞一赞”儒林人物告白墙,有思路建议,有方法指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取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并由此深入了解作者,感知作者的深意,“满纸疯狂言,一捧辛酸泪”,体会作者的讽刺笔法和批判精神,“当今社会我们为什么读书”让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意义,读《儒林外史》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杜娟老师用析人物、品语言、理结构三步,与学生一起研读了小说前六回,回顾了与周进、范进、严监生、严贡生这些主要人物有关的情节,找出生动有趣的片段加以分析,体会作品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鼓励学生用心阅读,做一个“懂得”的读者。</p> <p class="ql-block"> 姚琳老师从名家评论入手,以阅读方法指导为纬线,以阅读关怀为内核,聚焦整本书阅读价值。确定了三个阅读重点:主要内容——“儒林群像”,主题思想——“批判功名富贵”,主要手法——“讽刺”,设计了饱满而又富有层次的教学环节,很好地扣住了全书的特色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文化价值观,让阅读真正发生。</p> <p class="ql-block"> 仝静老师从英文版书名含义导入,引导学生从书名入手,初步了解小说内容。在读书方法指导上注重古典小说的特点,课堂环节设置为回目阅读、知人论世、公心讽世,从不同角度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初步了解古典小学的阅读方法。</p> <p class="ql-block"> 赵勇老师: 《儒林外史》篇幅长、容量大、人物庞杂、事件繁多,其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导读激发兴趣,让学生“要读”。课前赵勇老师制作“阅读学情调查表”,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认知和水平,根据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封面激趣,了解何为“儒林外史”;猜读人物姓名,唱响文人悲歌;对邮票、连环画等的融合,设计导读问题,同时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演的活动中开启《儒林外史》名著阅读!</p> <p class="ql-block"> 曹晓婷老师的导读课,内容丰富有力,方法具体有效。能够在读书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曹老师先介绍《儒林外史》其书,从书名来历、版本、类型和前人评价四个角度切入。重点点明本书“虽允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特点。接下来用知人论世、目录跳读、图表归纳、圈点批注四种方法来具体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在目录跳读部分,提纲挈领,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前半部分的儒林丑史,仕人们忘记“文行出处”,只追求功名富贵而导致“一代文人有厄”。后半部分的祭泰伯祠和萧云仙重农桑、兴学堂的政绩,则是作者吴敬梓社会理想的体现,但这些改造理想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让人慨叹其书也是一部文人痛史!最后在人们对范进称呼的变化中,体会归纳作者的讽刺笔法。到此,圈点批注明讽刺,知人论世寻理想的《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完整结束!</p> <p class="ql-block"> 马琴老师的课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方法明确。根据学生对内容较为陌生,阅读难度的大特点,深入浅出的运用一些确实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整个过程根据阅读的四种方法进行。第一,知人论世;第二,紧抓回目;第三,跳读&精读;第四,归纳对比。在阅读过程当中一步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并应用,形成系统的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比较好的点是制作了导学案,对于学生难度较大且较为陌生的内容特别实用,通过导学案把方法落实下去,同时也把学生的思维紧紧抓住。除此之外还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了情景剧,丰富了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寓教于乐。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也有意识把阅读方法落实进去,让学生根据相同的方法去揣摩其他人物形象,从而加深理解,不让阅读方法架空。</p> <p class="ql-block"> 和平老师从四个方面进行导读:第一部分了解“是什么”,从解读题目入手,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儒林”、为何叫“外史”、“外史”是否是历史,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第二部分了解“为什么”,知人论世,从作者生平探究写作目的。第三部分评析“怎么样”,学生讨论分析书中的讽刺艺术。第四部分指导“怎么读”,结合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尝试做读书笔记。授课思路清晰,目的明确。</p> <p class="ql-block">初中语文学科中心主任刘永菁老师邀请《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委会主任张万利老师作为专家点评。张老师十分中肯,充分肯定了语文组九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老师们课堂环节齐备,课堂活动丰富,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不脱离文本,贴近原著,使用精读,跳读,回目阅读,知人论世等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有所收获。张老师还给所有的老师提出了他的建议,要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课堂评价中还应该注重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p> <p class="ql-block"> 评课结束后,张老师还和语文组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关于三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张老师也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各位老师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学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精研</p><p class="ql-block">初二语文组全体老师将继续努力,不断研读,砥砺前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再向纵深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