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学徒的哲学</p><p class="ql-block">作者:张艳国</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农村,自小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深切的观察和感悟。江汉平原的农活很重,女人像男人一样干活,男人像牲口一样负重。春忙种,水田旱田两手抓;夏忙收,收种齐抓是“双抢”,还有棉田打药忙;秋忙收,割了晚稻抢棉花;冬不歇,冬来小麦忙不停,还有水利累死人!只有“手艺人”的活路稍微好一点,如木匠、泥匠、瓦匠、篾匠、铁匠、铜匠等等,他们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劳动量集中,有忙有闲,身体有修整期;他们应邀做活受到东家礼遇,有酒有肉,好吃好喝,现金结算,很有获得感和掌握一门技术的荣誉感。</p><p class="ql-block"> 我上初中的时候,“文革”还没有结束。那时,农村知识青年的出路,就是“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拿起铁锹和铁铲等农具,继续“修补”地球。我的父母对于子女的人生前途极为担忧,但也莫可奈何!进入少年阶段,我就慢慢懂事了。我常常发现母亲的眼睛是那样专注地看着我,有无尽的爱抚,也有深邃的隐忧。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忧愁些啥?“儿子慢慢长大了,不是应该高兴么?”直到有一天,家中来了客人,母亲说:“我家老四(我排行老四)将来初中毕业了,是学木匠好?还是泥瓦匠好呢?”我这才知道母亲为我成长发愁的问题指向!“可怜天下父母心”啊!</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当学徒是农村青年较好的出路之一。不是随便哪个男青年都可以出门当学徒的。在农村的师徒关系,是一种自古流传下来、十分稳定的社会关系,也是影响社会结构构成的社会关系。给师父当徒弟,首先是要有“师徒缘”,即被师父一眼看中,你给师父的第一印象好,师父才愿意收你入门。其次是要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铺垫,或称社会背景,师父对学徒的社会关系比较了解,能够因材施教。最后是要有“得力”的介绍人,介绍人的推荐意见能够被师父认同并接受。实际上,介绍人既是两者关系的牵线人,又是社会关系的中介,徒弟入师门后,有些沟通工作还要由介绍人来完成。据我观察,那时有一技之长,掌握一门手艺的师父,在农村是很“吃香”的,他们很受社会尊重,也受到青年就业追捧,因此,他们很有师道尊严,并把这种师道尊严作为行规之一,推广开来。</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本家中,有三林伯、五发哥是名震一方的木匠师父。在我们那个区域,他们具有行业领袖的地位。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高考政策,拟或是我考不上大学,大概率是我跟他们当学徒了。如此,我就会走在另一条人生道路上。这真如我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人们各行其道。虾有虾路,鱼有鱼道;人就怕没路没道。”</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家里有送我学木匠的打算,因此,我在课余总是留心观察木活动态,东家建房,西家嫁娶,甚至是做寿棺,我都去看热闹,观察了解行规,提前做好从学入门的心理准备。有些学徒是本乡本土长大的,他们虽然稍长我几岁,但我们朝夕相处,一块长大,倒也多了几分亲昵,一起交流起来也是无障碍通道,十分顺畅。据我的观察,活有大小,都由师父主持,这是题中之义,但是否都由师父亲临现场主持,倒要看木活大小。建房,做嫁妆,做迎新家具,做寿材,这些是技术含量高,工序多,场面大,需要较多人力的木活,师父是一定要出场的,进行技术总设计,施工总指导,质量总把关,流程总组织,其中,关键技术、关键环节都由师父亲自上阵处理,如弹墨线定规矩,制作隼口等等,那一定是要师父亲力亲为的。至于师父带哪个小徒弟协助,那也是有讲究的。据说,手把手教核心技术,是师父立足于徒弟将来接班的长远思考。流程中具体的工作,则由管事大徒弟张罗,他按照师傅交代行事。对于一般性的家常木活,如果师父水平名声越高,他就越不出面,越是指派徒弟施工完成。这样,师父既在面上体现了工艺、名望之尊,又在实践中锻炼了徒弟。从徒弟拜师学艺来看,它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愚笨型。孔子说,人有上智下愚,天生如此。愚笨者只要踏踏实实,虽然做些粗活,但师父并不歧视他,只是徒弟本人学得慢一点,成长得慢一些。二是灵巧型。反应快的学徒,接受快,学得快。师父喜欢此类人。但是,如果学徒自恃聪明机巧,卖弄小聪明,不踏实不敬业,他就会挨师父的揍。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是也。有的学徒受到教训,他就变乖了,入道了,师父就会愈加喜爱,教之愈勤。传承民族工艺,担当门派大任者,往往从中产生。有的学徒不懂师父苦心,他挨了师父打骂,撒娇负气,愤而回家,反倒令师父心生不快,父母由此生气,还会给介绍人从中说和增添麻烦。三是过渡型。有的学徒志不在此,他是受家长逼迫学手艺而来的,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有临时性过渡思想。对此,师徒都心知肚明,既然徒弟不下劲学,师傅也就不用心教。等到徒弟另谋高就,他们的师徒关系也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中国底层社会有很多种社会关系,它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有历史性延续的强大生命力。它属于社会自组织关系,在长期的行业规范中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和从业约束力,是保持行业稳定、形成行业规范的扎实基础。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保持延绵不衰的社会稳定性,与底层社会关系的稳定维系有着莫大关系。</p><p class="ql-block"> 万事万物中的道理只要是合理的,它体现或反映事情物理,就都具有相通性,借鉴性,启示性。生活的道理,常常是人们实践最雄辩的哲学。没有人能够无师自通;人总是通过拜师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进步的。因此,人们将传统的师徒互动关系放诸授业解惑的教学实践当中,学生要认真地想一想学什么专业?向谁拜师?如何学好学成?并结合古人的教诲,“从师不可不严”,学习不可“自画”,他们就一定能够大受其教,大获裨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