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存在于自然形态和客观事物中,为了科学正确的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我们需要了解和认识什么是主要矛盾法则?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去科学的而不是片面的解决矛盾。<br>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曾就克服教条主义在抗大专门做过关于《矛盾论》的报告。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的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使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这些理论将会长久的指导我们党前进。<br>本文就专门论述矛盾的主要方面为重点,阐述《矛盾论》的理论核心。总结历史经验,每当我们偏离了主要矛盾,就会出现错误的路线和策略,迷失方向。因此学习理解主要矛盾,对于正确的确定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理论作用。<br><div><br></div> 毛主席在延安窑洞里写作<div><br></div> 毛主席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矛盾的话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从中国近代史看。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由于党牢牢的抓住民族矛盾这一主要矛盾,采取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积极的武装斗争,即使遇到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和捣乱,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扫荡和屠杀,最后还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所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决定着中国社会的性质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为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直接决定着社会矛盾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希望能够在中国建立一个联合政府,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想建立一个独裁的政府。因此,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内战,对外出卖国家利益,对内镇压、剥削人民。从而使国共两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使美帝国主义所支持的反动派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r>为了发动内战,灭亡共产党,国民党不惜大量出卖国家利益,以求得美国的援助。1946年11月4日,由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署名,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这个条约使美国全面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特权。《中美商约》“远远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百年来与外国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中最残酷、最具有奴役性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因而被称之为“新二十一条”。此后美蒋又陆续签订了十多个不平等条约,如《中美航空协定》、《国际关税与贸易一般协定》、《中美救济协定》、《中美农业协定》等,把《中美商约》进一步扩大和具体化。通过这些条约,美国独占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控制了中国的农业、对外贸易和交通运输业,致使美帝国主义与反动派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勾结在一起,对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掠夺,剥削和压迫。与其正好相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把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作为自己重要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反对在中国建立专制,独裁政府,从而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br>全面内战爆发后,由于把社会财富消耗在战火之中,造成军费激增,财政金融破产,财政赤字巨大。为了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大搞通货膨胀,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除此之外,还疯狂地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征兵抓丁,打家劫舍,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国统区已变成一座人间地狱。这些反动行为,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全国各阶层的人民纷纷起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国内先后爆发了“抵制美货”、“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以及台湾“二二八”事件等运动。这些现象表明由于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使阶级矛盾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r>最终,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以及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打败了反动派和它的支持者美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阶级矛盾从此在中国消失,使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br> 通过对这一段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好的认清这一段历史。只有正确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才能正确评价国共两党功过是非问题。以及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在解放战争期间反动派会自取灭亡,以及共产党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同时我们也更好的了解到正是由于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不断变化,从而推动着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对这一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既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既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br>3.1<br>1949年建国之后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我国主要针对农村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土地个体所有制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城市里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与反限制斗争给国家经济生活带来的较大影响,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对国民经济实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迫在眉睫。<br>由于我们党正确的分析了国内国外的主要矛盾,不仅取得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造的胜利,而且也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外。<br>党的八大宣布:我们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r>党的八大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br>毛主席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任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这一科学论断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br>3.2<br>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布局的。<br>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课原子弹,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近140万人,电影和舞台剧《红色娘子军》《霓虹灯下的哨兵》,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经典演出,大庆石油工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兰考焦裕禄式的干部层出不穷,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在太行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建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雷锋精神成为新中国社会风尚的标志。<br>虽然当时我国还不富裕,但是由于抓住了主要矛盾,我们党正确的领导了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收获多多,整个社会倡导:艰苦奋斗、亲民爱民、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风正气顺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br> 刘少奇主席握着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我是国家主席,你是掏粪工人,我们只是分工不同,都是在为人民服务。 文革十年。1966年“五一六通知”和八届十一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直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最终结束。<br>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的社会历史原因。我们党是在经过长期残酷的战争后迅速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科学认识,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积累下来的阶级斗争经验,使人们在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矛盾时容易沿用和照搬,把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阶级斗争,把只在一定范围存在的阶级斗争仍然看作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运用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式来解决。<br><b><font color="#ed2308">实践证明:一旦抓错了主要矛盾,就容易犯路线方针性错误,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会让历史停滞不前。</font></b><br>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会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喜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号角。全会决定从1979年1月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br>4.1<br>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明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剥削阶级消灭之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br>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r><b>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个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的幸福线。</b><br>5<br>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冷战格局中,中国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威胁,我们一方面要反修防修,一方面要应对美帝国主义。1958年8月开始炮击金门,1965年抗美援越,矛盾的多方面使我们受到了两方面的制约。<br>1971年毛主席采取乒乓外交的方法,出人意料地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br>中美关系的改善,使我们赢得了更广的国际合作空间,为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br>中苏决裂的时间是1958年底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联一直以社会主义老大哥自居,试图干涉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赫鲁晓夫1958年上台后全盘批判斯大林,中苏关系开始紧张。直到1986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消除中苏障碍,1989年5月访问了中国,九十年代中苏关系全面正常化。1991年12月苏联解体,1992年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br> 中国航天事业打开了新纪元 中美,中苏关系的转变,给我们赢得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我们对内大搞基本建设,改革开放,加大国际交流,积极加入WTO,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br>苏联解体,让我们卸掉了北极熊的威胁,国际上只有美国对我们的干扰,这样我们的矛盾面只有一个主要方面。我们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积累了丰富的国际斗争经验。用革命的两手来应对反革命的两手,我们还是有经验的。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我们会用智慧战胜资本主义,建立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世界广泛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世界人民越来越看到,一个不谋求霸权,不搞政治渗透,不宣扬自己的主义,和平共处的中国人,才是可以信赖的朋友。<br> <b>总结</b><br><b>近代中国历史证明:每当我们抓住了主要矛盾,明确了方向,制定了科学的方针政策,我们就无往而不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说明毛泽东思想的确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在贯彻毛泽东思想的行动中只要防止左右倾问题,就能保证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的胜利。</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