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孟家学校语文教研组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思维发展的学习设计”为指向,开展了一次古诗之旅研讨活动。<br>首先,向安达老师以《枫桥夜泊》为例,给大家呈上一堂观摩课。本节课共分为五个环节。<br>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引出诗人与诗题。向老师从繁荣的唐诗引出群星璀璨的诗人,再聚焦到姑苏枫桥,不疾不徐,开始了课堂上唐诗之旅。 <br>第二环节自由读诗,初知诗意。向老师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3遍,然后读注释,再把诗与注释结合起来读。书声琅琅,诗意也在一次次读中油然而升。 <br><br> 第三环节读诗题,明诗义。向老师让学生在说诗题大意时,紧扣“泊”字,从停船靠岸的事实得出“停泊”的含义,再到诗人乘船四处奔波的人生状态引出“漂泊”的意义。在师生间层层深入探讨中,学生思维逐渐打开,智慧的火花不时闪现,对诗题理解也更上一层楼。 第四环节“品诗句,明诗义”。向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等意象。在反复朗读中,在各种情境的想象中,在体味意象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中,对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实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教学设想。在课堂中,学生讨论热烈、观点彼此碰撞,思维火花频频闪现,课堂的诗意在悄悄流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们诗意地读,诗意地说,内在的认知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br>第五个环节谈本诗的影响。向老师从诗歌对张继的影响,对寒山寺的影响,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影响三个角度,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说明。每一个角度都贯穿了美美的朗读,让诗歌之旅在高潮中戛然而止!<br> 在这次古诗之旅的课堂,向老师不只是停留在理解诗意,感悟情感上,同时他还关注让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学生心中深度浸染。让孩子们关注了诗歌的深远影响。 古诗之旅的教学课在全班齐诵《枫桥夜泊》中结束。课后,学校负责人及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体评课。在充分肯定了本堂课的成功外,学校负责人同时也对语文组的老师们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学校各位教师能取长补短,以新课标为指导,教学能力和水平能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