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成长记录179篇 <p class="ql-block"> 住院,出院,康复期间,见到小家伙三次。今天早上,打开美篇草稿箱,看到还有好几篇没发出,心里就好似五味瓶…</p><p class="ql-block"> 手机里,小家伙少了许多记录成长过程的照片,作为陪伴的姥姥,好有失落感。</p><p class="ql-block"> 所以,匆忙行,整理一下。</p> <p class="ql-block"> 小家伙一天天长大,他的思维中,经常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今天中午,姥姥给炒的米饭🍚,青豆,胡萝卜,鱼饼,圆葱,小家伙一口气吃掉一碗,自己呼:太好吃了!姥姥,你看我吃得干干净净,是个好宝宝吧!</p><p class="ql-block"> 和姥姥商量,玩十分钟,去睡觉😪,一个折腾,就近一个多小时,不怕打,任性的很。</p><p class="ql-block"> 那姥姥就来个不理睬!</p><p class="ql-block"> 哈哈😊,你不理睬我,我可以依赖你,左一个,右一个,姥姥我爱你,我最喜欢你!就是一个大忽悠…</p><p class="ql-block"> 这是昨天中午,已经吃饱饭了,玩了一会儿,就准备睡觉😪,姥姥还饿着,吃口面包🍞,他也要吃一口,“好好吃啊!”</p><p class="ql-block"> 姥姥无语。</p> <p class="ql-block"> 昨天,看见蓝天白云,要手机拍一张,因为,太美了!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因为天气太热,小家伙不要出门。</p><p class="ql-block"> 姥姥说:有快递,你不去?</p><p class="ql-block"> 这才下楼。</p> <p class="ql-block"> 爱吃无花果,姥姥就在网上购买了。接到货,没撒手,姥姥,我自己拿!</p> <p class="ql-block"> 这一路,在小区坐着纳凉,和小家伙开玩笑,都没敢抬起头来。</p> <p class="ql-block"> 小家伙,这可不是你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在观望与学习。</p><p class="ql-block"> 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与引导。</p><p class="ql-block"> 1-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社交能力处于发展和学习的阶段,经常会出现让你尴尬😓的事情,看见小朋友的玩具,上手就夺。</p><p class="ql-block"> 现在好些,和小朋友商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p><p class="ql-block"> 其实,小朋友的玩具几乎他都有,就是别人的好玩。</p><p class="ql-block"> 2-3岁之间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比较任性,加上物权意识苏醒,社交冲突在这个年龄阶段是最多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避免坏行为。</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发生暴力行为的时候,要如何做呢?</p><p class="ql-block"> 1,马上将带离冲突现场。</p><p class="ql-block"> 不要用嘴说,不要打,住手,没用的!一定第一时间动手阻止。</p><p class="ql-block"> 2,告诉孩子,这样不可以。</p><p class="ql-block"> 蹲下来,直视孩子的眼睛,一边说“不可以”,一边摇手指。</p><p class="ql-block"> 3,安抚,疏导他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显得很激动,就拥抱他,陪伴他,承认他的情绪,直到他平静为止。</p><p class="ql-block"> 4,要求孩子道歉。</p><p class="ql-block"> 会说话,就说“对不起”,不会说话,要给受伤害的一方揉一揉痛处,表达歉意。</p><p class="ql-block"> 5,当孩子很快再犯的时候,实施惩罚。</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在外面玩,立即带回家,如果是在家里玩,可以让他自己单独呆两分钟左右,可以关在房间里,也可以设立一个角落。惩罚之后,再实施道歉。</p><p class="ql-block"> 注意,这个过程不需要太复杂的道德说教,超出孩子理解能力。直接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他,这样“不可以”,别人会很痛,就够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即便你所有的事情都做对了,也不会让孩子的暴力行为完全绝迹。只要不频繁出现,就适当原谅孩子,一犯提醒,二犯再惩罚。</p><p class="ql-block"> 其实,当孩子长大了,可以用语言表达各种要求的时候,只要不是被娇惯纵容,经常从暴力行为中尝到甜头,绝大多数孩子暴力行为自然会逐渐消失。</p> <p class="ql-block"> 小家伙最爱的就是面条。</p><p class="ql-block"> 很简单,煮面,拌着海苔碎。</p> <p class="ql-block"> 宝妈宝爸不在家时,但可以吃饭自己满意,可他们回来了,就是另外一个情景。</p> <p class="ql-block"> 早上起床,玩是第一。</p> <p class="ql-block"> 搞怪高手。</p> <p class="ql-block"> 陪着姥姥出去,做的都很到位,懂事,懂礼貌,还会看眼色,知道轻与重。</p> <p class="ql-block"> 教孩子用好的行为和对方沟通</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想玩别人的玩具,不可以直接抢,要问哪个小朋友,我可以玩一下嘛?</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想和别人交朋友,不可以一头撞过去熊抱对方,而是要挥手引起注意,看着他的眼睛和他说,和我一起玩好吗?</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讨厌那个人,不可以伸手推他,但是可以避开他,或者说“我不要和你玩”。</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可以在家里用假扮游戏的方式和孩子演练。</p> <p class="ql-block"> 尽早让孩子建立公共玩耍规则</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公共物品:</p><p class="ql-block"> 1,谁先拿到谁先玩 </p><p class="ql-block"> 2,不许抢别人手里正在玩的东西 </p><p class="ql-block"> 3,很多孩子同时看上的东西,需要有秩序的排队轮流玩,正在玩的孩子要有时间限制。</p><p class="ql-block"> 4,只要放下了,并且离身体有一段距离了,就重新变成公共物品,别人就有权利拿来玩。想玩需要重新排队</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私人物品:</p><p class="ql-block"> 1,需要得到拥有物品的孩子的同意,才可以拿来玩,。(注意是孩子,不是大人)</p><p class="ql-block"> 2,只要物品的主人有要回来的意思,必须立即归还。</p><p class="ql-block"> 行为方面:</p><p class="ql-block"> 1,不可以弄痛别人。</p><p class="ql-block"> 2,不可以消遣、捉弄、欺骗他人。</p><p class="ql-block"> 3,不可以用语言侮辱或伤害他人。</p><p class="ql-block"> 这套规则,需要从一两岁之间起就开始逐渐建立起来,并利用各种机会跟孩子渗透。趁着孩子没有形成物权意识,就开始教规矩,要比错误观念已经形成了再改容易得多</p> <p class="ql-block"> 知道爷爷的事迹,这小家伙很是佩服,“爷爷你很棒👴!”,用小手抚摸着,关注着,就是一个小暖男。</p> <p class="ql-block"> 和爷爷们一起聊天👴!</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陪伴,和老人家在一起,他们有那种无聊,而是静心陪伴。</p> <p class="ql-block"> 喜欢大海,喜欢沙滩……</p> <p class="ql-block"> 任我游!</p> <p class="ql-block"> 摄影爷爷👴给宝宝拍照,没有半点不配合(姥姥还不在身边)。</p> <p class="ql-block"> 宝妈接宝宝回家!</p> <p class="ql-block"> 哈哈😊,我们要回去了,乘坐地铁,和爷爷一起下楼梯,小家伙会嘱咐爷爷👴,“慢慢下!”</p><p class="ql-block"> 姥姥在前面走,就是一个回头抓拍。</p> <p class="ql-block"> 小家伙在吃莲雾,多次往返厦门,看过很多人扁担挑着,在买这种水果,姥姥一直就不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去了台湾,朋友逼着姥姥吃了一口,就不在有想再吃一口的概念,还有一种水果是释迦,都不喜欢。</p><p class="ql-block"> 上次,赵姥姥给孩子品尝,哈哈😊,这小家伙一直就说:好吃😊。</p><p class="ql-block"> 这是宝妈给买的,让姥姥尝尝,他知道姥姥不爱吃,真是一个小鬼头。</p> <p class="ql-block"> 问姥姥,这个地方可以吃吗?姥姥说:自己尝尝就好!</p> <p class="ql-block"> 夏丏尊说过:“没有爱的教育,犹如没有水的湖。</p><p class="ql-block"> 换言之:教育就是爱,就是在这里长久守候,并且留着灯、留着门。</p><p class="ql-block"> 一个生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而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一样不可能让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披金戴银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其实,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看看那些有作为的伟人或卓越者,并不是穷养与富养的结果,而是教养使然!</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司马光,还是曾国藩,都为中国在对子孙的教养上点燃了一盏盏的智慧之灯。</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诸葛亮的教子书,更是写得语重心长、言简意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p><p class="ql-block"> 教子书中虽然有一个“俭”字,但绝不是“穷养”的意思,可以说节俭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永恒的美德,不管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p><p class="ql-block"> 可见,教养,就是让一个人从年幼之时,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是必须懂得的事理和常识;教养,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的品格修养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p><p class="ql-block"> 所以,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教养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在成功之时,他可以喜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在失败之中,他可以黯然神伤,但不会意气消沉;为官为富为贵,不会泯灭良知,不失侧隐之心;身为布衣匹夫,依然会傲骨凛凛,心清魂净地做人;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定会从自身去找症结,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脱责任。</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家家乐公园山顶的情景,小家伙看着一位小姐姐骑着车子,他直接骑过去,告诉姐姐,这样危险,不要靠近楼梯。</p><p class="ql-block"> 小姐姐还不屑一顾地看着比她小好几岁的小朋友……</p><p class="ql-block"> 事后,小家伙来到姥姥这里,还给姐姐的表现告了一状:“太不像话!”为什么😣?哈哈😊,不友好!</p><p class="ql-block"> 姥姥,愣住了!姥姥不能再小看这小家伙了!</p> <p class="ql-block"> 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或父母或教师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p><p class="ql-block"> 孩子生于贫穷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自己怎样的立足现实和发展自我;孩子生于富贵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开拓未来。</p><p class="ql-block"> 因此,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是一个让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p><p class="ql-block"> 只想通过穷养或富养的捷径,剑走偏锋,看似奇巧,自以为可以出奇制胜,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不是“穷养与富养”所能涵盖的;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亦是对父母本身所具教养的一种考验。</p> <p class="ql-block"> 他的一举一动,他的眼神,他的一句话,他的“姥姥,不生气啊!”</p><p class="ql-block"> 姥姥必须得明白为什么😣?</p> <p class="ql-block"> 日子就是这样周而复始。</p> <p class="ql-block"> 陪伴,还是陪伴…</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广场是他很小的时候,经常来的地方,踢球,骑车子,和小朋友嬉戏的地方,就有记忆地方,今天,被拆掉了,要过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站在那里,指手画脚,那里是我的家,那边是赵姥姥的家,第五郡(其实,他指的方向是错误的)。</p> <p class="ql-block"> 姥姥,我们走吧!</p> <p class="ql-block"> 一流下坡。</p> <p class="ql-block"> 午睡后,找水喝,姥姥我渴了!</p> <p class="ql-block"> 姥姥,我还要去做梦…</p><p class="ql-block"> 哈哈😊,又梦见了月亮🌙姐姐了!</p> <p class="ql-block"> 睡醒了,又去他自己的空间,找自己喜欢的玩具。</p> <p class="ql-block"> 小家伙的玩具,被他破坏的太多,少轱辘,车门子没有了😔,螺丝没有了,残缺的玩具太多了,他总是有理由。</p> <p class="ql-block"> 衣服呢?</p> <p class="ql-block"> 又去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鱼塘里的鱼没有了!有莲花,有睡莲,不间断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 刚从快递站取回来的书包🎒(宝妈给买的),背在身上。</p> <p class="ql-block"> 姥姥,我太热了!</p> <p class="ql-block"> 可姥姥不让我靠近,哈哈😊,你也没听话啊!</p> <p class="ql-block"> 又来到考拉王国儿童乐园。</p> <p class="ql-block"> 轻车熟路,不用姥姥操心,自己可以玩的痛快!</p> <p class="ql-block"> 最怕的塑料球,现在也不怕了。</p> <p class="ql-block"> 小家伙的生活照,每天都是随性拍,长大了,不让你去拍。</p> <p class="ql-block"> 这手机里的图片,是一直在删除,但还是离不了手机内存的提醒,不足百分之十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想停下来,可心不让,还是情不自禁的抓拍。</p> <p class="ql-block"> 玩出自己的花样。</p> <p class="ql-block"> 吃水果,补充热量,</p> <p class="ql-block"> 看书的情景,是姥姥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 书页都被翻烂了…</p> <p class="ql-block"> 炒米饭。</p> <p class="ql-block"> 哈哈😊,我都吃了!</p> <p class="ql-block"> 三岁后的第一针疫苗接种(流脑,自费86元),一个月后,今天去打了第二针水痘(自费179),隔半个月,还有一针流感疫苗(自费159元)接种。(都是自费)</p><p class="ql-block"> 姥姥搞不懂,孩子接种疫苗,不是国家免费的吗?</p> <p class="ql-block"> 为了缓解小家伙的情绪,带小家伙去玩游戏,一会儿十个大洋就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 还是回家去玩自己的玩具吧!</p> <p class="ql-block"> 家里为了小家伙,养了鱼,都死去了,养的龟,也不知为何?总是从器皿中跑出来。</p><p class="ql-block"> 又被小家伙捉住了。</p><p class="ql-block"> 和龟对话呢?</p> <p class="ql-block"> 看见小哥哥在试穿衣服,小家伙说:姥姥,我也喜欢,就这样试试,穿到身上,下不来了!</p> <p class="ql-block"> 睡前,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 自己吃早餐。</p> <p class="ql-block"> 出去散步去。</p> <p class="ql-block"> 这是啥眼神?</p> <p class="ql-block"> 好久没看到不凡弟弟了。</p><p class="ql-block"> 这小哥俩,有模有样的在交谈。</p> <p class="ql-block"> 小家伙比弟弟大22天。</p> <p class="ql-block"> 哈哈😊,热大了,就这样不管不顾的不穿短裤,羞羞……</p> <p class="ql-block"> 小家伙吃东西,不爱吃土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食肉动物…</p> <p class="ql-block"> 看会儿书,睡午觉。</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睡去了!</p> <p class="ql-block"> 哈哈😊,这饭吃的,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 长大了,就不爱拍照,总和姥姥作对。</p> <p class="ql-block"> 去做核酸了!</p> <p class="ql-block"> 自己排队。</p> <p class="ql-block"> 要去万达喂动物。</p> <p class="ql-block"> 羊驼</p> <p class="ql-block"> 哈哈😊,小猪宝宝喂小猪,那笑容…</p> <p class="ql-block"> 和小姐姐一起分享。</p> <p class="ql-block"> 喂小兔子。</p> <p class="ql-block"> 姥姥,我喜欢,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 姥姥,我饿了,不管不顾,吃起来。</p> <p class="ql-block"> 最爱玩水的小家伙。</p> <p class="ql-block"> 为了玩水,宝妈给小家伙买了水裤,还是会把衣服湿透。</p> <p class="ql-block"> 喜欢读书,翻阅。</p> <p class="ql-block"> 自己要的衣服,我要做个军人。</p> <p class="ql-block"> 每天要去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好馋啊!吃起饭来,无阻挡。</p> <p class="ql-block"> 最爱吃带馅的食品,牛肉包子,一下子,最少也是三个。</p> <p class="ql-block"> 印记,证明,咬姥姥。</p> <p class="ql-block"> 临摹。</p> <p class="ql-block"> 小猪开始吃饭了。</p> <p class="ql-block"> 饭后,小家伙要睡觉了,最少也得俩三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得表扬,吃蛋黄了。</p> <p class="ql-block"> 去考拉王国儿童乐园。</p> <p class="ql-block"> 任意玩耍,我要做个小警察👮</p> <p class="ql-block"> 但姥姥观察,小家伙玩的时候,没有长性,只是一时的痛快。</p> <p class="ql-block"> 米村的饭,我不喜欢了(牛肉拌饭,金枪鱼拌饭)</p> <p class="ql-block"> 喜欢花的小家伙,总是用鼻子嗅嗅花的香。</p> <p class="ql-block"> 和恐龙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只要是看到赵姥姥,就没有她亲姥姥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姥姥喜欢这神态…</p> <p class="ql-block"> 一颦一笑,表现中的憨态。</p> <p class="ql-block"> 吃个坚果,也要讲究点,工具都拿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宝宝喜欢姥姥做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睡觉也把😪钱包抱着。</p> <p class="ql-block"> 看看我们的吃相,那简直就是一个吃货,自己的馄饨吃了,不行,我还要尝尝姥姥的面条🍜。</p> <p class="ql-block"> 不愿拍照。</p> <p class="ql-block"> 驻足校车面前,总问姥姥一句话:我什么时候坐上校车?</p> <p class="ql-block"> 三个牛肉包子进肚子里。</p> <p class="ql-block"> 小家伙有时间就会坐在属于他自己的空间里。</p> <p class="ql-block"> 罗斯福有一句名言: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p><p class="ql-block"> 自律,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差距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其实就在于“自律”。</p><p class="ql-block"> 然而,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自律的习惯需要父母从小就培养。</p><p class="ql-block">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呢?</p> <p class="ql-block"> <b>趁早管教孩子的家庭</b></p><p class="ql-block"> 孩子6岁前,是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最深刻、最直接的。</p><p class="ql-block"> 管教孩子要趁早,3-6岁你不管教,长大以后想管也管不了。</p><p class="ql-block"> 3-6岁的孩子,是大脑、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父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会为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b>6岁前,这两个习惯的养成,会让孩子终生受益:</b></p><p class="ql-block"> 1. 良好的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p><p class="ql-block"> 然而,就是这一项最重要的技能,却被有些父母以“爱的名义”无情剥夺。</p><p class="ql-block"> 比如,做家务。家务活长期以来都被大人们“包办”,孩子很难有机会体验到家务活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会做家务的孩子,往往独立性、自理能力更强。</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虽然很想让孩子自己动手,但由于孩子做事太磨蹭,家长一着急,又开始亲力亲为,帮孩子做完。</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家长做得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自理能力也就越来越差。</p><p class="ql-block"> 2. 学会物归原处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在我家里,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归位,即物归原处。</p><p class="ql-block"> 东西从哪里拿,用完之后就要放回原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客厅、卧室到处是孩子的玩具、绘本,杂乱不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和孩子没有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期。</p><p class="ql-block"> 孩子对秩序的敏感性一般从1岁半左右开始出现,到3岁的时候达到最高峰。</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些行为在家长眼中可能像是执拗或特殊的癖好。</p><p class="ql-block"><b> 家长若能进行正向的引导,巩固孩子的秩序性,让孩子学会物归原处,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b></p> <p class="ql-block"> <b>舍得放手的家庭</b></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定要做到“舍得”。</p><p class="ql-block"> 有舍才有得,这样做孩子才会更成功。父母越舍得,孩子就越优秀。</p><p class="ql-block"> 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孩子就会变得勤快起来;父母若不舍得放手,事事都要替孩子操办,孩子就会越来越懒惰,很难养成自律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养孩子不是为了把他捧在手心,变成一个“宠物”,而是要舍得用孩子。</p><p class="ql-block">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孩子从1岁左右开始,会进入意识敏感期,形成“自我”的观念,3岁就会进入自尊期,开始寻找自我价值。</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阶段,父母如果替孩子做得太多,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会产生挫败感。</p><p class="ql-block"> 爱孩子,想要孩子真正成长,就要舍得用孩子。</p><p class="ql-block"> 孩子不是父母的“宠物”,什么都不能干,什么都不会干;过度包办的父母,只会让孩子将来更加痛苦。</p><p class="ql-block"> 而且,6岁以下的孩子其实也喜欢被父母“支配”,比如生活中,安排孩子扫个地、擦拭一下绿色植物、擦拭镜子、刷一下自己的鞋子,他们会非常乐意去做。</p><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p><p class="ql-block">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碍孩子的发展,聪明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使用”孩子。</p><p class="ql-block"> 教育家卢勤说:“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p> <p class="ql-block"> <b>善于立规矩的家庭</b></p><p class="ql-block"> 家庭规则的建立,关键在于执行!</p><p class="ql-block">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孩子要在6岁前立规矩,再晚就管不住孩子了。</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行为,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孩子身上藏着父母最真实的品行。</p><p class="ql-block"> 比如有的孩子,吃饭的时候随意用筷子敲打饭碗,去别人家玩耍随意翻人家的抽屉,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缺乏规则约束,不懂规矩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等孩子2岁左右,自我意识敏感期来临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建立规矩。</p><p class="ql-block"> 2岁之前,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没有来临,他的理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具备,建立规矩时间尚早。</p><p class="ql-block"> 倘若孩子3岁了,还有一些不守规矩的行为,作为家长一定不能一味纵容,否则收获的将是一个不被社会接受的熊孩子。</p><p class="ql-block"> 孩子3岁时没规没矩,父母不忍心管;他7岁就习以为常,动不动就对长辈大呼小叫;11岁时,你再去管,他就会顶撞你;再到15岁,你唠叨几句,他就不耐烦,你骂几句,他就敢打你。</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立不起规矩,长大以后更立不起来。一个建立了规则的孩子,并不仅仅是“乖”、“听话”和“好调教”。</p><p class="ql-block"> <b>更重要的是,遵守规则的生活可以保证孩子在秩序中成长,自发地建立良好秩序,进而养成自律的习惯。</b></p> <p class="ql-block"><b> 以身作则的家庭</b></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自律,从来不是父母逼出来的,而是引导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一个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一个真正自觉的孩子。可以说,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p><p class="ql-block"> 记得孩子的父母工作加班,很晚才回到家,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享受着晚餐。</p><p class="ql-block"> 小家伙跑过来问:“妈妈,你不是说了吃饭的时候不可以看手机吗?”</p><p class="ql-block"> 本想放松一下父母,看到孩子拿出他们曾经说的话来反问,倒是有些羞愧,后来,父母就多加留意,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求孩子去做。</p><p class="ql-block"> 自律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p><p class="ql-block">最高级的家庭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说教,而是和孩子一起相伴成长。</p><p class="ql-block"> 父母多一点示范,少一点说教,孩子自然会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毕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身教”这两个字。</p><p class="ql-block"> 要记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会差。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因为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