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雅尚,翰墨千秋。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提高教师的书法水平,为有兴趣的教师打造“书法特色”学习平台,营造“书”香环境,2022年11月9日下午,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线下的书法学校培训,并为老师们再次请到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吴勇教授进行精彩的讲授。 吴勇老师<br>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br>江苏省硬笔书协执行主席<br>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br>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br>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br>江苏省华侨书画院副秘书长<br>南京市玄武区书法家协会主席<br>南京市玄武区文联副主席<br>苏少版中小学书法教材编写团队核心成员、分册主编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风雅千年 蕴蓄风流</b></h1> 在培训课上,吴勇老师从为学员老师做书写示范入手,讲解了隶书的书写笔法。字体的演变历史,秦篆、汉隶、行、草更迭的互通有无,带来了笔法的韵媚婉转、苍古高华,每一笔都与众不同、独具魅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拙朴脱俗 古雅意趣</b></h1> 正如书圣王羲之在《书论》中所言:“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课堂中,吴勇老师也紧接着上一期课讲解的内容为老师们更进一步地剖析了《张迁碑》的书写与技法。对比碑帖中相同字的不同写法,让老师们对字的灵活变化、情感表达、书写技巧有了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br> 在众多东汉隶书碑刻中,《张迁碑》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鲜明的个性、丰厚的内涵、高古的格调、沉雄的气势,也总能给予临摹者不平凡的心灵触动。它具有着更能表达汉代雄强博大的时代精神的风貌与格调,也在方圆流转中凸显出古拙沉厚的质感和力量感。<br> 与其他汉碑相比,《张迁碑》没有谨严、均匀、流美、飘逸的用笔,其较明显的用笔特征主要如下:<br> 起笔及部分收笔处使用方笔;<br> 少见隶书典型的“蚕头雁尾”状;<br> 撇钩画圆中带方;<br> 折笔处方中有圆;<br> 意到笔不到,含敛涩行。<br> 临习时需注意因过于强调方整或追求刻痕效果而影响线条 质感、因只顾行笔沉缓收敛而影响书写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沉雄古逸 写尽铅华</b></h1> 吴勇老师指出,学习书法最好的方法是临帖,通过学习前人优秀的作品,感知其中所蕴含的书法知识,从笔法到墨法,由浅入深,方能在临摹基础上有所创造,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境界。而创作也需在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感情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书法创作寄情于兴而又发自肺腑,真挚且细腻,唯有此,才能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br> 纵观《张迁碑》,其通篇大小疏密、错落有致,字形多变,欹斜顾盼,大巧若拙,几乎找不出明显的规律性。除绝大部分字以方拙雄强为主要特征外,还有许多相对平正、圆润的字掺入其间,起到了衬托、平衡、调节、呼应等作用,使之呈现出稚拙无饰、一任自然、和而不同的风貌。尽管《张迁碑》并非尽善尽美,但它可以让我们窥视到从汉隶向魏碑演变过程中的某些迹象和趋势,给人以展开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br> 吴勇教授的讲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不仅让在座老师深入领略了《张迁碑》的魅力,更受到了极强的书法艺术熏陶,受益匪浅。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意兼古法 摹古铸今</b></h1> 书香墨韵传风雅,笔意诗魂写淡泊。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书法练习并非一朝一夕,但能从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完善自我文化修养,也便能将书法意趣采撷,以穷理促修身。<br><br> 一尺宣纸,一支墨笔,一杯淡茶,夕阳西下,浸润在墨香氤氲中,老师们也在书法练习中尽享时光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