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充分发挥坊骨干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营造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10月26日上午,叶兰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坊在金江中心学校举行了“骨干示范课”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指导专家李蓉老师主持,金江中心学校罗林涛副校长、中心校、京岭分校以及各完小共达四十多位数学老师参加了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共分两项议程:</p><p class="ql-block">第一项议程:</p><p class="ql-block">1.坊骨干曾海玲老师执教《神奇的默比乌斯带》</p><p class="ql-block">2.坊骨干李日川老师执教《比的基本性质》</p><p class="ql-block">第二项议程:在教研群议课。</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神奇的默比乌斯带》</p><p class="ql-block"> 执教:坊骨干曾海玲</p><p class="ql-block"> 曾老师先呈现小蚂蚁在纸环的外面,纸环的内侧有一点面包屑,接着提问: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纸环,让学生在画线中感受到普通的纸环小蚂蚁吃不到面包屑是因为纸环有两个面,两条边,再引导学生制作只有一个面和一条边的纸环,这样的纸环让小蚂蚁吃到了面包屑,这种神奇的纸环就是默比乌斯带。</p><p class="ql-block"> 默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和一条边的原因是因为制作过程中一端扭转180º,使内外两个面、上下两条边合二为一。</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制作纸环的两次活动中,老师不仅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了莫比乌斯带的特征,而且有目的地带领学生经历了认识新事物的整个过程,获取了活动经验,更穷追不舍推动了学生深入学习,探究原由。</p> <p class="ql-block"> 曾海玲老师设计了四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沿着默比乌斯带的中线剪,学生从剪的过程中发现默比乌斯带剪不断,变成了一个大圈;第二次探究:沿着默比乌斯带的三等分线剪,学生猜测,老师剪,验证发现…第三次探究:四等分线剪,学生猜测老师剪,验证发现…第四次探究:五等分线…通过四次剪的过程,学生感受到默比乌斯带剪不断,默比乌斯带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最后课件出现默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磁带、过山车、立交桥、可回收物标志……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加深对莫比乌斯带特征的理解,激发灵感巧用知识,创造新发明。</p><p class="ql-block"> 美中不足的是探究一学生沿着中线剪默比乌斯带时,纸环没有断开而是变成一个较大的纸环时,老师没有引导学生探究新的纸环是否是默比乌斯带。</p> <p class="ql-block"> 《比的基本性质》</p><p class="ql-block"> 执教:坊骨干李日川</p><p class="ql-block"> 李日川老师通过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导入,为学生学习新知埋下伏笔。接着引导学生动手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学生从探究中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整节课都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班里交流板演,学生在探究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比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师生互动较多,老师的引导也比较到位。美中不足的是导入部分用时较多,巩固练习没有时间完成。</p> 教研群议课 <p class="ql-block"> 课后,听课老师围绕两节课例展开研讨,他们纷纷在教研群里发表评课意见,既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点,又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使参与研讨的老师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曾海玲老师的授课反思</p> <p class="ql-block"> 李日川老师的授课反思</p> <p class="ql-block"> 此次工作坊骨干示范课,为金江中心学校的数学老师带来了“火种”,当旧教材碰上新的教学理念,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做?金江中心学校的数学老师都要动起来,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p> 摄影和编辑 <p class="ql-block">图片:杨晶、谢李丽</p><p class="ql-block">编辑:李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