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建设年】语文课堂展风采 听课评课促提升——记文昌市第五小学第11周语文科组教研活动

林酥酥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践行新课标精神,聚焦课堂提质增效的根本任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文昌市第五小学语文组开展了“句式段式”仿写教学研究课活动。本次研究课活动的授课老师分别是林歆歆老师和韩丽老师。</p> 精心准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王云蝶组长提前安排工作事宜,确定活动主题和授课课题,各项工作分工明确,确保了当天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span></p> <p class="ql-block">通知:</p><p class="ql-block"> 第11周周二(11月8日)语文科组活动安排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主题:“句式段式”仿写教学研究课</p><p class="ql-block">第一节课</p><p class="ql-block">1.时间:(8:20--9:00)</p><p class="ql-block">2.授课教师及班级:林歆歆 三3班 </p><p class="ql-block">3.授课课题:三上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p><p class="ql-block">第二节课</p><p class="ql-block">1.时间:(9:10--10:50 )</p><p class="ql-block">2.授课教师及班级:韩丽 五4班 </p><p class="ql-block">3.授课课题:五上16《太阳》第一课时</p><p class="ql-block">评课流程:同年级组教师;其他教师。</p><p class="ql-block">三、主持:李慧</p><p class="ql-block">四、记录与签到:邢雯雯</p><p class="ql-block">五、拍照及制作美篇:林抒;美篇审核:陈扬帆</p><p class="ql-block">六、活动地点:尚礼楼五楼多媒体教室</p><p class="ql-block">七、摇铃:黄艳艳</p><p class="ql-block"> 注:大家在11月8日下午下班之前把听课见解发到本群。 </p><p class="ql-block"> 市五小语文组</p><p class="ql-block"> 2022.11.7</p> <p class="ql-block">  课前授课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优化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林歆歆老师教学设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韩丽老师教学设计</b></p> 魅力课堂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8日,文昌市第五小学第11周语文教研活动在美丽大方的李慧老师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林歆歆老师和三(3)班的孩子们带来的课堂展示《金色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林歆歆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特别是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演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师生互动,精彩纷呈。此外,林歆歆老师由浅入深地通过草地( ),因为蒲公英( )和多么……多么……的句式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林歆歆老师通过三张图片和布置作业仿写小练笔,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接着,由韩丽老师携手五(4)班的孩子们带来课堂展示《太阳》。</p> <p class="ql-block">  韩丽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思路严谨。通过利用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p><p class="ql-block"> 在学生们已有的旧知的基础上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心,韩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深入对课文内容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让学生们找出此说明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而且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这几种说明方法的具体实例和作用,使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韩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地分享自己的见解,课堂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p> <p class="ql-block"> 在听课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认真写好听课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师生交流的闪光点,课堂教学中还有哪些不足,及时记录,便于评课时交流讨论,共同进步。</p> 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 听课之后,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反馈,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课的优点,指出不足,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解决问题,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共识,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两位授课教师的教学反思:</p> <p class="ql-block">林歆歆老师教学反思: </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在落实“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这一语文要素时,重点体现了通过细致观察来发现事物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通过课后习题第二大题的填写,有效的检验了同学们在本课阶段性的教学成果。句子仿写模块,用“多么……多么……”造句。出示例子,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仿写,这一模块大部分学生都完成的较好。课后习题第三大题和课上安排的观察实践活动,是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做铺垫的。</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通过研读重点段落,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p><p class="ql-block"> 不足之处:在小练笔环节,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观察到的事物,再进行写作。</p> <p class="ql-block">韩丽老师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太阳》是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在教学中,抓关键语句,提取重要信息,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而后聚焦单元整体,运用“读、画、注、说”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太阳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最后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句段的训练,为后续的习作学习做好铺垫。</p><p class="ql-block"> 不足之处:课堂的激励语言不够丰富,在今后的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更加多元化。</p> <p class="ql-block">符中秋教导的听课见解:</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林歆歆老师和韩丽老师,她俩给我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对林歆歆老师一课的见解:1.教学设计符合中年段孩子的认知规律,目标明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很好的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课堂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3.同步练习这一环节中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加深印象,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4.初试身手写一写这一环节,很好的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对韩丽老师一课的听课见解:1.课前孩子们预习到位。2.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3.聚焦了单元的目标,指向清晰。4.学练结合,重视实践。总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赏析表达方法的层面上,一定要走向实践运用。这节课中老师落实语言运用实践性恰到好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p> <p class="ql-block">王云蝶组长的听课见解:</p> <p class="ql-block">听课见解:《金色的草地》</p><p class="ql-block"> 1.林老师采用直观导入法,让学生观察蒲公英花开的过程,生动形象有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2.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情,老师抓住关键词句来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意,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3.关注学生,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堂上,林老师时时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没有被老师遗忘的角落。</p><p class="ql-block"> 4.林老师能根据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分享快乐、收获——把观察的结果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个人认为: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交流探究就会更加精彩。</p> <p class="ql-block">听课见解:《太阳》</p><p class="ql-block">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在课堂上,韩老师运用单元导语引入课文,让学生明白了本单元语文要素,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韩老师处理教材恰当,同时又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教学主线明确。 </p><p class="ql-block"> 1.韩老师注重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比较扎实地落实了字、词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2.课堂上,老师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提出问题,课文从哪方面介绍了太阳?从学生反馈的效果看,学生已掌握了太阳有远、大、热三个特点。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老师采取先“扶”再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抓住关键语句,提取重要信息完成太阳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真正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3.抓住了说明文的特点,把课堂上所学的说明方法,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为后续的习作教学做好铺垫,培养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黄淑婵老师的听课见解:</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从导读页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导入,先让学生了解说明文是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把讲《太阳》这篇课文给说明白,说清楚的。教师自身的素质过硬,通过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走进文本,领悟文本。在这里我有个小小的想法:在讲解打比方的作用时,教师问学生能不能把“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去掉,来凸现打比方的重要性。这里是否改成让学生直接对比“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和“太阳会发光,会发热”这两个句子,以此进行学习感悟,会不会更加的直观些?</p> <p class="ql-block">陈扬帆老师的听课见解:</p><p class="ql-block"> 感谢两位老师带来的精彩课堂,为课题研究课开了个好头!在平常教学中,从学生的作业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句段知识的掌握差强人意。所以,在林校的指导下,我们课题组着手通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课堂,激发学生对句段学习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林歆歆老师通过草地( ),因为蒲公英( )以及多么……多么……的句式层层递进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歆歆老师结合三张图片、小练笔的仿写给学生搭建支架,燃起学生表达的兴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p><p class="ql-block"> 韩丽老师个人素养非常高,无论板书书写还是课堂语言表达都给老师树了榜样。可惜由于时间关系,韩丽老师在句段的训练和学生的展示方面少了些。</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大家齐心协力做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课会不断完善,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周汝葵老师的听课见解:</p><p class="ql-block"> 感谢歆歆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精彩的仿写研究课,我觉得精彩在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在导入课文时出示视频和谈话,一下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2.教学目标明确,紧扣住第五单元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通过阅读,观察,填空,仿写,等教学方式,突破重点难点,在品析课文内容的同时还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p><p class="ql-block"> 3.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课后练习。</p><p class="ql-block"> 4.教学流程非常清晰。从一个环节过渡到下一环节,都认真地备了过渡语,体现出老师在备课中熟读教材,吃透教材。老师总结上一教学内容的同时,向学生抛出下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5.教学过程中,善于调控课堂纪律和使用表扬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6.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语言清新脱俗,声音动听,教风自然。</p><p class="ql-block"> 建议:小练笔训练中先让同学们多说,再动笔写。</p> <p class="ql-block">符丽君老师的听课见解:</p><p class="ql-block"> 林歆歆老师教态自然,课堂上语言亲切而又丰富。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合理,脉络分明。林歆歆老师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短短的40分钟内,呈现出了一节精彩课堂。林歆歆老师起先让学生观看蒲公英花开的视频,以此做铺垫导入新课。其次深入剖析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最后,林歆歆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仿写的句子也是一大亮笔。</p> <p class="ql-block">郑馨鸿老师听课见解:</p><p class="ql-block"> 感谢两位老师及同学们为我们展示精彩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对林歆歆老师课堂的一些小见解:</p><p class="ql-block"> 1.林歆歆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紧扣单元要素,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这堂课,“观察”二字从开头一直贯穿到结尾。</p><p class="ql-block"> 2.课堂口令良好运用,很好的调控了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教师及课文内容上。</p><p class="ql-block"> 3.课堂出现两次练习的环节,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在学中练,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 4.在关键段落学习时,选用了师生合读、手部操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蒲公英花瓣张开和合拢。</p><p class="ql-block"> 林歆歆老师这堂课值得我仔细观摩学习。</p> <p class="ql-block">李慧老师的听课见解:</p><p class="ql-block"> 感谢林歆歆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本节课思路清晰,每个环节紧密连接,环环相扣。教师巧妙地把课后习题融入了课堂,当堂解决了习题和小练笔,值得我学习。教师与学生互动自然,学生也积极响应,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纪律也很好,教师口令运用熟练。一堂课结束,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重兴中心小学宋乃义老师的听课见解:</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太阳》一课教学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教学,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是一篇说明文,且放在习作单元,教材就是要以这篇文章为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学写说明文。韩老师在教学过程借助文中典型句段,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方法,并感受说明方法使用的好处。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设计简洁合理,从了解太阳特点到学习说明方法再到运用说明方法练笔,一步一个台阶,引导学生拾阶而上,最终学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陈春苗副校长的课堂活动点评:</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歆歆老师很有意识的在起始阶段强化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课堂上运用了表演的方式,重点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注重对文本的分析。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段。如果当学生真的不理解什么时候是这种颜色,什么时候是那种颜色的情况。通过歆歆老师这样表演的形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真的很棒!</p> <p class="ql-block">林淑美副校长为本次教学活动做点评:</p><p class="ql-block"> 1.观课点要紧扣本次研究主题</p><p class="ql-block"> 各位观课老师的观课点要紧扣课题研究的主题“句式段式仿写”。我们要借助教材来进行深入地挖掘教材里面的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对学生进行指导。要观老师指导学生仿写的这个效果,听课的老师们一定要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观念去看课,也就是是否达到教学评一体化。非常欣喜的是这两节课在教材处理、备课、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体现了我们研究的主题题。比如第一节歆歆老师的课从一开始的情境创设就已经很明显的是为下面的观察仿写做铺垫。所以老师的设计意图非常的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意图是清晰的。从情境的创设到出示语段就是直奔主题出示。</p><p class="ql-block"> 2.关注学生写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老师更要重点去看看学生写得怎样,可以送小红花或者用红笔打勾勾鼓励,为三年级的学生搭语言支架。</p><p class="ql-block"> 韩丽老师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迁移运用进行仿写。韩丽老师在最后给了两幅图就是很好的一个情境。运用生活当中的情景,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个是最大的亮点,但是可惜没能做透。另外,想一想课文写了太阳哪些内容时,可以给孩子们设计个学习单,让学生自己提取信息。在这里也建议中高年级的老师们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设计学习单。</p><p class="ql-block"> 最后,希望老师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评课的老师,也多关注学习的效果,上课的老师也要多倾向于留时间给孩子们,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读写训练。</p> 圆满结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本次教研活动,是一个扬帆起航的大舞台,这是我校语文组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我校语文组教研的一大亮点。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进一步提升我校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林抒</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林抒</p><p class="ql-block">美篇审核:陈扬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