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父亲·土坯屋</strong></h3></br><h3><strong>——第三届“心中的父母”全国有奖征文作品选登(51)</strong></h3></br><h3><strong>(河北省盐山县常庄乡付桂霞)</strong></h3></br><h3> <h3><strong>(作者)</strong> </h3></br><h3>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曾有一座四间土坯屋,这座土坯屋是父亲一手操持修盖起来的。</h3></br><h3> <h3> <strong>(作者的父亲)</strong></h3></br><h3> 我的父亲是一位能吃苦耐劳又节俭的人。</h3></br><h3> 在我的童年,我一家老少6口人跟奶奶、姑姑、叔叔们居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我家住三间南屋,奶奶他们住三间北屋。父亲看着我们兄妹4个一天天长大,住所越来越挤,左盘算右盘算,决定盖一处新屋。</h3></br><h3> 父亲向村上申请盖屋,要了村庄最南边一块四间屋的宅基。父亲打算盖土坯屋,它比板打墙要结实一些。脱坯要用很多土,从此,父亲在参加生产队劳动空隙,每天天不亮就往场院里推上几十小车土,回到家换下汗湿的衣服,再去生产队干活。傍晚收工回来,父亲又赶在掌灯前去推几车子土。当时我们兄妹几个都小,哥哥最大才十一二岁,干不了重活,只得劳累父亲一个人了。日复一日,场院里渐渐堆起一座小土山。</h3></br><h3> <h3><strong>(作者的父亲)</strong></h3></br><h3> 天气刚放暖,父亲请乡亲帮忙脱坯。在那些日子里,父亲黎明即起做着各种准备,收拾用具,挑水和泥,把土坯提前搬运到施工现场,使帮工的乡亲来到就能插手干活。每天晚上忙到半夜,甚至一个通宵。父亲时常被汗水、泥水湿了衣服,从头到脚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父亲从盖屋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像个铁人似的。之后把原来住的三间南屋扒下来的旧檩条修旧利用,请木匠把可用的旧檩条部分接新檩条,衔接处用粗螺丝固定。买来木料请木匠打制门窗,这样比买成品节省许多钱。</h3></br><h3> 过去乡村里盖屋都是互帮互助,乡亲帮工只管饭,不付工钱。我家让帮工的乡亲三顿吃白面食,中午吃包子,母亲自己则在锅盖上热个玉米饼子吃。开工了,砸地基,铺底槽,砌墙,大约半月时间,一座新土坯屋建起来了。</h3></br><h3> 房子盖完后,院墙和门洞工程也很大,父亲舍不得再请人帮工,自己起早贪黑亲手垒起来。</h3></br><h3> 新屋倾尽了父亲全部心力,他也因劳累过度两次晕倒。叔叔们把父亲抬进乡医院,母亲和我们几个儿女吓得和心疼得哭了。医生说父亲严重贫血,要增加营养,不能太劳累。可是,父亲醒来还是坚持出院了。他说一个大老爷们哪来的病啊,歇歇缓缓就没事了。父亲是舍不得住院花钱哪!回到家,母亲给父亲炖了一只老母鸡,父亲把鸡肉给我们兄妹吃了,他只喝了碗鸡汤。</h3></br><h3> 夏天,我们兴高采烈地搬进了宽敞明净的新房,晚上电灯照得满屋子亮堂堂的,全家人心盛的情绪驱散了暑热。我和哥哥坐在灯下读书学习。二弟在纸上画了一座漂亮的房子,拿着画图,小手举过头顶喊着:“看,我家的新屋子。”小弟追赶着二弟满屋子跑来跑去。母亲坐在炕上给我们缝补衣服,父亲抽着旱烟不时地辅导我们做作业。一家人其乐融融!</h3></br><h3> <h3><strong> (作者)</strong></h3></br><h3> 土坯屋陪伴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及高中,我们在这座土坯屋里长大成人。哥哥参军报国,我经商,两个弟弟各自创业。</h3></br><h3> <h3><strong> (作者抱着孙子和老父亲的合影)</strong></h3></br><h3> 时光虽然过去这么多年,老土坯屋已被岁月覆盖,封尘了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但它依然是我无法搁浅的记忆。那座土坯房是老父亲一生的缩影,它连着我们的心,盘着我们的根呀!那座土坯屋,是父母亲用脊梁顶起的安乐窝;那座土坯屋,是父母亲温暖的怀抱,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那座土坯屋,是父母亲用生命庇护儿女们最温馨的港湾。</h3></br><h3><strong> 附:</strong><strong>第三届“心中的父母”全国有奖征文大赛征稿启事</strong></h3></br><h3> 为了让儿女们有机会表达对父母的真爱与祝福,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由盐山县总工会、盐山县文联主办,盐山县作家协会承办,“用相机说话”公众号协办的第三届“心中的父母”全国有奖征文大赛即日启动。本届活动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征文要求、评分标准、奖励政策等,继续面向全国征稿。</h3></br><h3> <strong>一、征文要求:</strong></h3></br><h3> 以父母亲(也可单写父亲或母亲)的故事为创作素材,以亲情为切入点,回忆或追念父母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或良好的家教家风对作者的影响。文章要求故事真实,有真情实感,语言洗练。来稿须原创首发(已在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表的作品请勿投稿),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文章字数控制在800——1500字范围内。优秀作品将在“用相机说话”公众号上陆续刊登,并辑印成册。</h3></br><h3> <strong>二、评分标准:</strong></h3></br><h3> 作品满分120分,根据参赛作品的主题内容、体裁结构、语言表达、创新亮点、文章阅读量、留言条数六个方面进行评分。</h3></br><h3> <strong> 1、主题内容:(40分)</strong></h3></br><h3> 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h3></br><h3> <strong> 2、体裁结构:(20分)</strong></h3></br><h3> 主线贯穿,结构严谨,布局完整。</h3></br><h3> <strong> 3、语言表达:(20分)</strong></h3></br><h3> 语言通顺流畅,内容详略得当。</h3></br><h3> <strong> 4、创新亮点:(20分)</strong></h3></br><h3> 构思新颖,见解独特。</h3></br><h3> <strong> 5、阅读数量:(10分)</strong></h3></br><h3> 根据公众号中征文阅读量的多少,按比例加分。</h3></br><h3><strong> 6、留言条数:(10分)</strong></h3></br><h3> 鼓励读者对文章进行评论,根据读者的评论次数,按比例进行得分。</h3></br><h3><strong> 三、奖项设置:</strong></h3></br><h3> 本次活动设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4名奖金600 元,三等奖6名奖金300元,优秀奖若干名。每名获奖者除颁发荣誉证书和作品集外,一、二、三等奖获得者,还将获得一尊精致奖杯。</h3></br><h3> <strong>四、投稿方式:</strong></h3></br><h3> 本次征文活动只接受电子邮件,谢绝纸质投稿,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及“心中的父母”征文字样,并附作者简介和作者、父母的照片。投稿邮箱hbyswhs@163.com。</h3></br><h3> <strong>五、征文时间:</strong></h3></br><h3> 即日起到2023年10月底,具体颁奖时间另行通知。</h3></br><h3> <strong> 2022年10月12日</strong></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N8kE9eFa4rRsPlkil-7pA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