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启明星》共三篇文章:<div>第一篇 人活着,拼的是自愈能力</div><div>第二篇 只言片语却不寻常</div><div>第三篇 你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差</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人活着,拼的是自愈能力</b></div><br></h1><h3 style="text-align: left;"> 美国记者卡罗尔·史密斯有句话说的好: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愈合的一部分。<br> 她就职于《西雅图日报》,是媒体圈响当当的记者,连续7次获普利策奖题名。她采访过无数人,亲历过生离死别,写过数百篇报道。<br> 为了鼓励他人,更为了救赎自己,卡罗尔用7篇最为震荡人心的故事,编成了一本书——《穿过悲伤的河流》。此书一经出版,便如救命稻草般被人抓住,不少读者评其为:在生活中挣扎的人必读书目。<br> 当你含泪读完这些生命故事,终会明白:每个人都曾伤痕累累,但自愈力却是无边苦海中救命的唯一浮木。<br> 人生,就是一条“悲伤的河流”。当你翻开这本书,首先会看到卡罗尔像外科医生一样,解剖自己的故事。<br> 她曾经的人生风雨顺遂,却在儿子出生那一刻,陡然滑向深渊。儿子克里斯托弗尚未出生时,就被查出了发育缺陷:尿路堵塞、肾功能受损……即便是得到有效治疗,孩子也很难摆脱后遗症。但在卡罗尔不懈努力下,克里斯托弗顽强地活了下来,还在7岁这年,被医生推测有痊愈的希望。<br> 这一刻,卡罗尔如释重负,庆幸自己熬出了头。<b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这年圣诞节,她精心准备家庭聚餐,为每个人挑选礼物,还提前学了几道拿手菜。一个明媚的下午,卡罗尔迈着欢快的步伐回家,谁曾想噩耗竟突然降临。医院打来电话,说克里斯托弗突发肠梗阻,抢救无效死亡。卡罗尔的世界,在电话接通的那一秒,轰然倒塌,她站在内心的废墟上,不知所措。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过得醉生梦死,直到看见了《西雅图日报》上一条公告,才缓缓回过神来。</span></h3> 那是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篇文章,科普了一种儿童“早衰症”。卡罗尔看完后,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她要去采访这些孩子,听听他们的故事。而这一起心动念,改变了她之后20多年的生活。<br> 渐渐的,她的采访范围从生病的孩子扩大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信仰,却诉说着人生共同的难题。<br> 在书里,卡罗尔感慨地说:人生,就是一条充满悲伤的河流,河上的每一天,我们都可能溺水。<br> 有人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转眼就被裁员;有人刚还完房贷,父母又生病住院。有人看上去幸福美满,却面临离婚的痛苦;有人拼尽全力,可日子还是毫无起色。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五大三粗的中年男人会在地铁痛哭;精明能干的事业女性只想被母亲抱抱。<br> 无论贫富贵贱,人总会在一瞬间崩溃。<br> 人生是趟苦旅,活着是顶辛苦的差事,磕磕绊绊少不了,头破血流是常态。命运刮起的一阵小风,就足以将生活吹翻;突如其来的意外,总打得你措手不及。这不是某个人的“倒霉”,而是所有人的日常。<br> 弱者自卑,强者自愈。<br> 心理学上,有一种“哀伤障碍”(PCBD)。意思是,当人无法接受悲痛的事实,就开始以弱者自居,导致长时间无法回归正轨。<br> 卡罗尔在儿子去世后,表现出的,就是这种典型的心理障碍。她每天生活在恐惧中,躲在家里谁也不见。要不是采访这份工作,她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来。因为采访,她认识了男孩赛思,并在书里讲述了他的感人故事。 赛思,刚刚10岁,却衰老如八旬老翁,他被明确告知,“儿童早衰”很难痊愈。然而,这并不妨碍赛思成为一个快乐的小男孩。<br> 他是家里的孩子王,会带着弟弟妹妹各处探险,从垃圾场淘宝,在树林里捉迷藏,或者去野外的星空下露营;他会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读故事,穿着大恐龙衣服演怪兽,气喘吁吁地追着孩子们跑,比任何人都快乐;他时常拉着愁眉不展的爸妈去散步,一路上说着各种笑话,完全不像个病人。当全世界都放弃的时候,赛思正在靠自己痊愈。<br> 他身上的这种自愈力,卡罗尔还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过。<br> 这个人很倒霉,被突然爆发的火灾毁了容,但却从不害怕站在镜子前,审视变了形的脸。他说:我没有必要在陌生人面前掩饰真实的我,更没有必要对自己掩饰。我可以躲在黑暗里,但我更想走进阳光下,开心地活下去。<br> 这是多么坚强的人,才能在厄运降临后,说出如此明朗的话。这个人,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作家格雷格·里德的一段话:<br> 在挫折面前,大多数人都会停下来,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只是旅程的一部分。挫折和失败能让我们知道哪条路行不通,这样,我们便能把精力集中到行得通的道路上。<br> 如何认识和对待人生里的苦痛,向来是强者与弱者的分水岭。就像格雷格·里德说的,大部分人的路会被挫折挡住,但强者却会集中精力正面迎战。<br> 人生很难,但难不倒内心强大的人。因为他们明白,世界再张牙舞爪,只要不认输,就能逆风翻盘。命运给我们很多考验,然而一旦踏进生活的河流,唯有强者才能一路向前。<br> 如何获得“自愈力”?<br> 杨绛先生说:随着日子往前走。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你的,只有自己。<br>自愈者痊愈,卡罗尔意识到这点,是从认识那位退伍老将军开始的。老将军心气高傲,却不想因为一次严重的脑溢血,成了“废人”。随后,他情绪暴躁,第一次见卡罗尔的时候,竟粗鲁地把她轰了出去。<br> 可谁曾想,仅仅两周后,老将军就致电道歉,并邀请卡罗尔再次登门。但这次,卡罗尔明显感觉老爷子不一样了,眼睛里有了光,声音也洪亮了许多。老将军告诉他,从上周开始,他正式向这幅残躯宣战:白天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晚上就读书、听音乐,写回忆录。没想到,心境豁然开朗。<br> 卡罗尔深受启发,也在几十年的自我疗愈之后,从伤痛中走了出来。 如何面对生命中突如其来的打击,作者给了我们这些解药。<br> 1. 六神无主时,工作<br> 在书里,卡罗尔不止一次感恩报社,要不是这份工作,她永远没有理由说服自己好起来。而且一旦忙起来,就不会陷入回忆中无法自拔。<br> 如果你也深感迷茫,不妨像卡罗尔一样,为自己找点事做。忙碌,是遏制胡思乱想最好的办法;行动,会让我们实现更大的价值。<br> 2. 孤独冷清时,运动<br> 卡罗尔说,她最害怕夜晚,夜晚太冷清,太孤单。忍无可忍时,她会叫着闺蜜去跳舞,嘈杂热闹的舞池,顿时让她对生活有了知觉。一支支舞跳下来,大汗淋漓,筋骨舒展,再回家洗个热水澡,就能安稳地睡去。<br> 其实,跳舞、跑步、登山,任何一项户外运动,都是治愈身心的秘诀。<br> 3. 苦闷压抑时,交谈<br> 受过命运重伤的人,或许都有一段自闭的经历。没有想见的人,没有要说的话,性格越来越孤僻,内心越来越压抑。这个时候,要刻意提醒自己走出去,找个聊得来的人,谈一谈。 就像卡罗尔,当她大胆地把心事说出来,才发现别人并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恶意中伤,反而是自己心里轻松了不少。<br> 4. 委屈绝望时,读书<br> 毛姆曾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读书能构建起一个人的精神家园,给心灵搭起避雨的屋檐。<br> 卡罗尔从小爱看书,儿子去世后,她更是手不释卷,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渐渐地,她的思维境界有所提升,不再固守着自己的委屈绝望。<br> 在一个又一个因意外而改写的人生故事中,卡罗尔教会了自己去接纳,去理解,然后无所畏惧、抬头向前。<br> 故事最后,她写道:每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是自己的心。把心安抚好,让自己坚强起来,你就具备了抵御任何创伤的自愈力。<br> 莫泊桑说: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br> 弱者自顾自怜,听天由命;强者坦然接纳,自我治愈。<br> 愿你经历人生的颠簸后,有爬起来的决心,又有走下去的毅力。当自己成为解药,就没有治不好的伤。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只言片语却不寻常</b></h1><h3> 翻到个公众号“陌生人肖像计划”,都是一位送外卖的骑手小姐姐写的日记。有她自己的亲身体验,也有社群里其他骑手的只言片语。文如其名,写的都是陌生的芸芸众人。</h3> 看着太生动,也太难过了。<br> 很喜欢她看笔下形形色色的同行和顾客们。<br> 有时快递小哥熟门熟路地直奔餐厅卫生间,老板娘在后面热络地问他要不要多加面条;有时骑手和连锁店店员吵起来,她在心里碎碎念,一线店员毕竟钱少事多,催了心态肯定要炸。还会在深夜给女警送一单薯片,终于送到时忍不住赞叹,女孩子穿制服真好看啊。<br> 有人同时卷好几单,而有人在车上约会:“年轻的骑手们带着女朋友送外卖,哪里人多往哪里钻。人多的地方路况不好,但足够热闹。”<br> 有的老太太和她一起坐电梯,好奇又赞许地看着她手里的牛肉饭:“老奶奶一直非常慈祥,且非常开心地看着我。她应该觉得我很棒,勤快,手脚利落,帮她的懒鬼邻居投喂了一份饭。”<br> 当然,作为骑手,吐槽各大平台的机制是日记的重头。有的单子是只有几毛钱的垃圾单,有的把骑手喊去下载app拉新。有的要求骑手全程逆行送到高速口,结果还真有不要命的给送。<br> 他们斤斤计较着每个红绿灯:“在接近6KM的里程中,只要你遵守交通法规,就意味着每等灯一次,就有半分钟或一分钟的时间消失了。”骑手们为了不超时改装外卖车,更是家常便饭。他们都心知肚明,租车行的车,永远只显示时速二十五。<br> 也有贴心的用户,让她慢点骑不着急,提前点送达也没关系。但她只好半是自嘲地苦笑:“可惜他们不知道,骑手提前点到达,罚款50。” 她和自己的小电车像是患难与共的战友,有什么剐蹭就给它贴上透明胶,说“透明胶是骑手车车的勋章”。<br> 她最喜欢在傍晚骑车驶过街道,看暮色四合,倦鸟归巢。<br>还有些作为女骑手哭笑不得的时候。比如她送到家门口刚走,身后就传来咔咔旋转钥匙,反锁房门的声音。她笑道:“原来我送餐害怕,他们取餐也害怕啊。”<br> 更多的是辛酸的众生百态,淹没在轻描淡写的描述里。<br> “用户是没有赞赏习惯的。因为人们在下单付款完成的那一刻,就已经默认自己为这次服务付过了全部费用。”<br> “北方快下雪了。在外面骑车,头一两个小时会觉得还可以,不冷。时间再长,你会忽然发现自己冻透了。回到家里,要暖和很久才缓过来。”<br> “那天夜里她骑车送餐时,过铁道摔了车,但仍然使命必达。膝盖上血还没止,肿的像个紫馒头,她也只跟自己说了两个字:补补。”<br> 也有一些,无心出口的歧视。<br> “为了更方便地接送孩子,同事计划再买个摩托。他家女儿不肯坐带闪送箱子的摩托车,说是给她丢人了。”<br> “保安说,就你们跑腿的到处乱窜。但我们天天做核酸,大部分都在车上,全都戴95口罩。和人接触不超过三分钟。怎么就变成不靠谱分子了呢?”<br> 哪怕只是转述这一切,都觉得同情过于廉价。<br> 总会忘记地图上那些小小的骑手符号之下,是一个个鲜活的、无常的生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奔走。<br> 希望奔波的陌生人们风雨不透,一路顺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你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差</b><br></h3><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Q:为什么躺平反而会增加内耗呢?</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A:当你把你想做的事情完成了,这就是一个“外化”的过程。相反,你想做一件事却没有去做,这就变成了“内耗”。</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当你过度封闭时,就会让头脑陷入过度的想象。严重的内耗,就会导致严重的“全能自恋”(自我意识过剩)如果你希望自己心理健康,就要适当地和外界的他人建立关系,减少你的内在的自我对话。</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Q:我没办法依赖任何人,我觉得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我自己。</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A:饥饿和疲惫的时候被大人忽视,受伤的时候没有被照顾······以往或许也有许多次,但这一次开始,你的依恋就此中断了。</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许多的来访者都对我说过一句话:“我是一个人长大的。”虽然多数人身边有父母,有养育者,但他们仍然觉得自己是孤独的。</span></div></h3> Q:为什么我总是没法完成自己的目标?<br> A:许多人的痛苦来源,是不切实际的预期。但很多人又拒绝调整自己的预期。如果现实没有按照我们的想象进行,我们就会觉得自己输了,从而产生“自恋性暴怒”。那种暴怒其实不是真实的,只是一种幻想出的敌意。当你自己能积极主动地调整预期时,心态就会发生改变。比起让自己完美地完成一天的任务,不如直接说:我能活着过完就很好了。<br><br><div> Q:我考试考不好,我开会提不出意见,没人会真的爱······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很差,永远在批评自己。<br> A:因为头脑总是想一出是一出,完全无视身体的体验,像一个暴君,对身体发出严苛的指令。这就是所谓的“头脑暴政”。<br> 但体验的层面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败,这才是事情的本质。要回到体验者的角度,尊重我们的体验。越来越多好的体验就能成为你的动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