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可以明智,读一本好书仿佛交一个朋友,透过文字走进作者的思想,跟随作者一起探寻未知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依稀记得五年前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看着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不断的想,我该怎样努力才能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工作经验不足,面对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也不同的学生仅靠学校学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我决定从书中汲取营养。五年的时间我坚持阅读了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相关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常看常新的书籍,每当工作中遇到困惑的时候我必须要拿出这本书,边品读边回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思考学生现阶段的语言发展水平和思维能力,勾画出能够帮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学习中疲劳感的方法。我不断提升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到更多知识,践行核心素养对学生终生发展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给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礼,我们应该基于儿童的心理视角,以儿童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儿童的积极人格为目标,为孩子的未来指引一条走向幸福的大道,从而自己也能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其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有两点:一、做孩子积极的榜样。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二、留给孩子教育“空白”。教育需要讲究“空白”艺术,适当的空白,才能产生美感,才能让孩子们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留给孩子教育“空白”可以拉近师生间的精神距离,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总之,我们应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做好自己的典范,留给孩子空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寻求细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我还跟孩子们一起阅读儿童文学书籍。这个过程中我读的书很多比如《大卫不可以》、《逃家小兔》、《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草房子》、《宝葫芦的秘密》等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在品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从孩子的视角去认识世界,用孩子的语言去描述世界,在孩子们低年级时我们一起读绘本读儿歌,等孩子们升到了高年级,我还带领他们一起阅读民间故事,一起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广博且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梦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