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来朝任职经历考

鹊华秋色

<p class="ql-block">  吴来朝,字义庵,今钢城区颜庄街道南港村人(古称东港),因在山西荣河知县任上政绩卓著,而流芳后世。关于吴来朝的履历,地方志资料记载不详,大多只记录了他任山西荣河知县的事迹。《莱芜县志》载有吴来朝传记,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吴来朝,由岁贡任山西荣河县知县,县民游惰,土田荒芜,来朝出资,购茅棘,民争芟刈送县庭,乃教民耕给以牛,种岁余,一县皆化为良田。又令夫人教人纺织,由是户口繁盛,甲于他县。生平取法圣贤,孜孜好学,不慕显贵,而子若孙,文章政蹟焜耀一时,人以比之荀淑韩亿云。</p><p class="ql-block"> 《古嬴吴氏族谱》也载有吴来朝传记,其大意和县志记载差不多,重点记载了万历三年,他考取贡生后,任山西荣河县知县情况。荣河为山西西南部的边远小县,濒临黄河,偏僻落后,田园荒芜,多数土地为茅草荆棘覆盖。他到任后即号召百姓垦荒种田,并采用以工代赈、官府出钱收购茅草的办法,激发了百姓开荒的热情。在茅草荆棘挖尽后他又手把手教百姓耕种,使一县化为良田。为此,朝廷曾给他两次擢升,他都坚辞不受。与荣河民众一起,兴办学校,修桥铺路,兴利除弊,使荣河县民安居乐业。因政绩突出,告老还乡之际,荣河乡民为其送匾,上书“荣河遗爱”四字,并在莱城建“吴公生祠”,用荣河土为其塑像,在祠内墙壁上彩绘壁画记述其政绩,自此,其“爱民县令”美名世代流传,回归故里后,吴来朝将先人遗产400亩作为义田赡养贫穷族人,自己却过着俭朴的生活。他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善于写作,据县志记载:“莱邑为古文者,始于吴来朝”,可惜其文集已散失不传,仅留下《吴氏族谱》《重修莱芜县志序》《忠贤祠记》《义庵公族田》等零散文章、碑记。他教育有方,长子鸿渐,万历五年以选贡任直隶庐州通判。次子鸿洙、三子鸿功、孙子吴暐皆中进士。乡里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的美誉。因屡受封典,乡人称颂为“吴封君”,万历末年去世后葬于陈盘龙吴家林。</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久远,除任山西荣河县知县外,吴来朝的其他任职经历《莱芜县志》和其家谱中均无记载,今查阅外地史志资料,发现了一些相关历史信息,所以特作补充考证。</p><p class="ql-block"> 一、曾任利津县训导。据光绪《利津县志》载:“天启间,不详何年任者,训导三人:吴来朝,岁贡;周登高,寿张人,岁贡;郭□,逸名,城陷被难。”可见,吴来朝有任职利津县训导的经历,但时间记载有误。天启为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的年号,起止时间为天启元年(1621)至天启七年(1627),吴来朝于万历末年去世,此时不可能有任职一说。从理论上分析,应是万历三年(1575)吴来朝在取得岁贡生后,曾有一段时间在利津县任训导,后从利津县训导升任荣河县知县,而不是直接任荣河知县,毕竟由贡生直接任知县的情况也不多。</p><p class="ql-block"> 二、曾任彰德王府教授。据万历《彰德府续志》载:“王府教授:吴来朝,山东人”。明彰德王府是明成祖朱棣第三子赵王朱高燧,于洪熙元年(1425年)所建,此后为世袭赵王所居。府属官员主要有:长史、承奉、审理、内典宝、舍信官和教授等。其中,教授是专门负责各藩王及其子女教育的。可见,吴来朝除任山西荣河知县外,还有任彰德王府教授的经历,这应是其学识水平和教育有方赢得了当时公认的结果。正因如此,他在故里享有“教化弘而德泽溥里中”的声誉。</p><p class="ql-block"> 关于吴来朝任王府教授的时间,万历《彰德府续志》序言有:“《彰徳府志》成于正徳之末年,盖崔文敏公所笔削者,海内称为善志久矣。嘉靖以来迄今六十年……”之语,可知,续志成书于万历九年,而志书中又没有记载吴来朝任知县的信息,由此分析吴来朝任彰德王府教授是在万历九年之前,此时尚未任荣河知县。据分析彰德王府教授信息,其级别不一,一般同一时期,会有多名教授在任,有的从知县和进士选任,也有从任职举人中选拔的。从彰德王府的藩王地位分析,级别应在从七品及以上。吴来朝应是从利津县训导升任彰德王府教授的,级别应为从七品。此后升任荣河知县,时间应在万历九年(1577)之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