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共读共写】啃读经典 潜心育人 ——李店镇学区维新小学新网师学员张转代

李店学区维新小学

<p class="ql-block">  新网师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愿景;书读多了,世界就变大了,风度和气质也就有了;读书是培养一个人心平气和的最好路径;人与书相遇,就像与靠谱的人相处一样,是幸运的。以书为伴的人生,是幸福的。”</p> 结识新网师 <p class="ql-block">  今年暑假,有幸加入了新网师,通过新网师团队的专业引领,结识了一群尺码相同的人,通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我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p> <p class="ql-block">  通过阅读《未来教师》一书,使我对李镇西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在书中的经典语录“有一种人只知道做‘有用’之事,慢慢就沦为‘无用’之人,即常人;另一种人,明白要做点‘无用’之事,慢慢就成了‘有用’之人,即优秀之人。”李镇西老师在新学员作业点评中教育我们要养成见缝插针,每天坚持阅读,坚持去写,把自己与学生接触的故事星星点点记录下来,坚持每日阅读打卡分享活动。他的这种新理念成了我不断鞭策自己的指向标,培养了我坚持阅读打卡的习惯。新网师榜样学员的阅读打卡分享给处于迷惘的我树立了标杆,引领我不断走向卓越。</p> <p class="ql-block">  开学之后,针对部分新学员不能按时打卡,不能按时听网课,不能按时提交作业,借学校开学事务多,没有时间去完成等各种理由搪塞的事例,新网师的专家们却时常告诫说“自己喜欢做的事永远是能挤出时间、克服重大阻力及困难去做,不爱做的事永远会找各种理由不去做。”想来也是,如果我们做教师的爱上读书的话,一定会见缝插针,挤时间去做。相信如果能把阅读和写作像每天吃饭一样,坚持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写作能力一定会不断提升。</p> <p class="ql-block">  阅读《重读陶行知》一书,我深切地明白了“教师只有把教育当爱好,才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的意味。作为学校教育,就应该给学生以自由,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去想、去看、去做,进而让学生放手去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散发出灵魂的香气。</p> 讲师点评 <p class="ql-block">  选择《教师专业阅读与写作》这门课程后,我坚持按照专业写作的要求及时间节点完成作业,并按时聆听讲师们对优秀作业的点评。</p><p class="ql-block"> </p> 每日打卡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之余,我每天鞭策自己阅读专业书籍,坚持每日阅读打卡,记录每天的教育故事,通过书写教育随笔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p> 聆听教育故事 <p class="ql-block">  每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我坚持阅读并聆听《学习强国》平台中的教育栏目,阅读榜样人物的先进教育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p> 榜样引领 <p class="ql-block">  在自己坚持专业阅读与写作的同时,我也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引用新网师执行院长郝晓东语录与大家共勉:人生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选择了当教师,就应当努力在这一职业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通过阅读,保持一个大的格局,持续不断地滋养生命,积累学术的厚度,永葆年轻时的好奇与勤奋,让自觉的内在力强大起来,这就是教师阅读的真谛所在。</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转代,男,任教于李店学区维新小学,多次获得镇党委优秀教师。新教育开展以来,能够坚持每日阅读,践行新教育的晨诵,午读,暮省理念,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班级书香气息浓厚,真正达到了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图文:张转代</p><p class="ql-block">审核:李仓喜</p><p class="ql-block">监制:梁浩军</p>

阅读

网师

打卡

坚持

教育

写作能力

教师

共同

写作

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