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幼儿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家长,怎样在幼儿时期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一、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一)好动</p><p class="ql-block">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以引旁人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二)焦虑</p><p class="ql-block">焦虑具体表现在幼儿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有这一问题的儿童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为反应敏感,有担心害怕,甚至是恐慌不安的现象。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停,担心被人嘲笑,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有过分的关注,同时伴随有无根据的烦恼,对于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现得过分的焦躁。</p> <p class="ql-block">(三)攻击</p><p class="ql-block">这类幼儿表现为整日都在东奔西跑,喜欢恶作剧、讽刺挖苦他人,对于美好的物品则表现得毫不爱惜、摔打成癖,常常表现出具有攻击性。</p> <p class="ql-block">(四)不良的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人际关系主要集中在幼儿与父母、教师及同伴间的关系。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幼儿与他人的互动总是表现为相互排斥、猜疑、攀比、攻击或独处,这样容易使幼儿产生粗暴妄为、任性霸道或不合群、怯懦孤独等行为和心理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二、影响心理健康因素</span></p> <p class="ql-block">(一)动机</p><p class="ql-block">幼儿在活动中不断产生需要和满足需要,但也有受挫的时候。所以,儿童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动机冲突的简单技巧,以协调动机需要与现实的反差,保持平衡的心态。</p><p class="ql-block">(二)自我意识</p><p class="ql-block">幼儿的自我意识虽不成熟、不稳定,但对其人格发展和行为适应影响很大。幼儿通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和态度,通过与同伴的比较,通过在游戏与交往中的成败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行为与情绪。自我意识不强的幼儿,对挫折、冲突缺乏预测性和处理技巧,往往造成任性执拗、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等情绪和行为障碍。所以,应该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三)情绪</p><p class="ql-block">焦虑、恐惧的情绪对幼儿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焦虑使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失败,常处于紧张与不安之中。恐惧会使幼儿产生剧烈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度的焦虑严重损害幼儿的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四)气质</p><p class="ql-block">气质对儿童的行为、情绪、个性发展的影响作用。儿童在兴趣和坚持性等方面的气质特征与其学业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入学以后,儿童的较高坚持性水平继续与其较高的智商、学习学业成绩能力相关,而注意力分散、适应性差、对新环境消极逃避等气质特点则常常与低水平的学业成就相关。气质对儿童的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儿童的气质通过对周围人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幼儿心理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三、心理健康小贴士</span></p> <p class="ql-block">1.鼓励法。</p><p class="ql-block">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p><p class="ql-block">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p> <p class="ql-block">2.反问法。</p><p class="ql-block">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p> <p class="ql-block">3.出难题法</p><p class="ql-block">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p> <p class="ql-block">4.讲故事法。</p><p class="ql-block">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p> <p class="ql-block">5.兴趣引导法。</p><p class="ql-block">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p> <p class="ql-block">6.反面教育法。</p><p class="ql-block">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p> <p class="ql-block">7.宽严结合法。</p><p class="ql-block">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p><p class="ql-block">图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四、温馨提示</span></p> <p class="ql-block">(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p><p class="ql-block">(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p><p class="ql-block">(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p><p class="ql-block">(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p><p class="ql-block">(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p> <p class="ql-block">(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p> <p class="ql-block">(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p> <p class="ql-block">(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p><p class="ql-block">(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p> <p class="ql-block">(十)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远、深远、细致的工作。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我们期望的成功教育,我们必须从幼儿抓起,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与活动中,把幼儿塑造成具有完整素质结构的新一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