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课堂之精彩 悟理论之精华——广东省胡务娟名教师工作室开展线上研修学习活动

广东省胡务娟名教师工作室

<h5>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2022年10月31日,广东省胡务娟名教师工作室线上跟岗进入第二天。全体学员齐聚云端,观摩了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何捷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两场精彩讲座:《解读新课程——一线教师可行的视角与路径》、《新课标“交流与表达”解读与案例——以第二学段为例》和两节优秀课例:《精卫填海》、《自画像》。今天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我们内心的感应,在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们喜悦地收获着专家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课堂的精神。</h5> <h5>  上午,何捷老师的讲座《解读新课程——一线教师可行的视角与路径》,首先从宏观层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高度总结出新课标文本框架表格,以一张图看清了课标的组成与板块,含金量极高。</h5> <h5>  接着又从微观层面以文学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为例,从“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方面解读新课标,并为实际教学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建议。何老师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应当有“望远镜”思维,“编织机”思维,“方向盘”思维,应当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学,注重学科之间的组合、链接、串联,以确定任务为始,以完成任务为终。何老师最后建议,文学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应当有长期的学习过程、有循序渐进的学习特质、有多样迁移的学习可能。<br>  何老师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结合一线教学案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且直白的语言为大家剖析解读新课标,更加精准地给一线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路径,使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详细、更深刻的理解,学员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h5> <h5>  何捷老师展示了一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精卫填海》。上课伊始,何老师通过齐读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两个学习目标。接下来,分读通故事、读懂故事和结果大预测三个环节展开教学活动。在读通故事环节,是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有感情地读通读顺课文。何老师采用了自由读、抽读、范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感情。他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衔”字的字义和引申义,结合课文句子“常衔西山之木石”理解意思,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衔”字的意思和课文的内容。在读懂故事环节,他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学会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还特别提醒学生讲好“故为精卫”的意思。最后,在结果大预测环节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说出心中的结果。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女娃即便是化为鸟,她依然在为父亲,为部落做什么?”从而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读懂了,这是一只不同身形,永恒初心的精卫鸟。下课前,推荐阅读《山海经》,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继续感受不同故事的神奇。</h5> <h5>  《精卫填海》这节课以完成两个学习目标为主线,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故事,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培育,语文素养得到提升。</h5> <h5>  下午,何捷老师的讲座《新课标“交流与表达”解读与案例——以第二学段为例》是我听过的最接地气的讲座之一。字字珠玑,句句精辟,值得一听再听,我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记下来,把每一句话都背下来。</h5> <h5>  何老师首先带领大家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第二学段“交流与表达”部分。他表示这次的课标中将原来的口语交际和低学段的写话以及二三学段的习作统筹为表达与交流,这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不仅是称呼上的变化还是课程融合与升级。然后,分为五个要点解读。第一个要点: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从2011版与2022版课标对比中明确了三个要求:一是明确表达的类型(口语+书面);二是强调表达的意图(交流+沟通+自信);三是坚定重视表达情态(快乐为首)。第二、三个要点侧重在口头表达时,我们能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何老师帮大家总结出了四对关系:倾听与转述、请教与商讨、思考与讲述、交流与回应。第四、五个要点偏重于书面表达,何老师也提出了四组关系:自由与纪律、积累与运用、意识与行动、领域与容量。</h5> <h5>  解读课标后,何老师还告诉我们如何评估自己的教学已达到标准。他针对前三个要点提出三个评估标准:1.设计携带“复杂信息”的样本,检测倾听与转述过程中信息的损耗度。2.设计目标明确的“交际活动”,检测真实情境中态度、能力及达成情况。3.设计“讲故事”专项活动,在反复演练中,借助现场反应促提升。他又针对后面两个要点提出三个评估标准:1.牢固树立“清楚”意识,在评价时靶定最为核心的目标。2.设计日常评估活动,在鼓励自我推荐中,强化积累与运用。3.执行“当堂写”的要求,在嵌入写作活动过程中确保能力达成。</h5> <h5>  他还提出,统编教材作文科学设计的决定性三要点:教材训练点、写作支撑点和教学着力点。同时,给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研读教材,明确训练点;二是设计教学,落实支撑点;三是有序执行,依托着力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何老师道出了习作教学的核心技术。</h5> <h5>  何老师所讲的一切都不是纸上谈兵,他还用真实的课例来验证自己的理论,让一线教师有法可依,有例可循,有路可走。何捷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习作指导课《我的自画像》。这节课充分展现了习作教学的核心技术,为一线教师如何开展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h5> <h5>  这节课,何老师通过研读教材明确训练点,设计了本次习作教学的专属写作支撑点,依据学情创设真实情境推进教学着力点,并依托着力点,让习作要求可视化,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习作过程。<br>  在习作之前,何老师借助绘本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特点,如外貌、性格、特长等,并强调要用事例来说明。在初写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自己修改,然后请同学点评,进而引导学生明白了怎样写才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特点。这节课改变了一般习作课枯燥乏味的状态,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习作,并掌握写作方法。</h5> <h5>  课堂上,何老师提示:假如你是新来的班主任,想优先认识谁?通过三个片段,供学生选择,由此来引导学生明确两个写作方向:一是你迫切需要帮助的,有困难或有需求;二是你有能力提供帮助,有能力为班级服务或有愿望为老师分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习作再次进行增补。接着,以游戏的方式邀请两位同学展示自己增补后的习作,一位同学扮演新的班主任,让“新班主任”根据两位同学的自我介绍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听完两位同学的自我介绍,“新班主任”最终两个都没选。何老师借助“新班主任”的理由让大家都明白了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特点。最后,何老师指出:有用的作文,才是真正的好作文。结合本次习作内容让学生懂得了:写好自己的秘密就是——心中有他人(读者)。</h5> <h5>  “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本次的学习是一次快乐的体验,唤醒了自我反思,认清了自身不足,找到了前进方向。“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能从专家那里不断地吸取营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h5> <h5>学习感言一<div><h5 style="text-align: righ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感知人物形象 构建立体认知</span></h5><h5></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金秋时节,硕果满枝,我们学习的步伐一直未曾停下。10月31日,我聆听了何捷老师的《精卫填海》。<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何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稳扎稳打,教学风格幽默风趣,充满活力。在落实要素时,何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故事、结合注释读懂故事,并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小组创编故事,把握主要内容。接着探究文中的神奇之处,通过资料链接感悟人物形象。最后深化主题,今天的我们一直按照祖先的样子生活。神话,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传统文化的传承。<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何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诠释了古文教学中通过何种策略能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建构摆脱“标签化”理解,形成丰满、立体的认知。<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精卫填海》是一篇神话故事。神话的“话”表明它原是口口相传的口头文化,讲述应该是教学的重点。这点指向:用自己的话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因为其文言文的形式,所以要结合注释和资料进行复述故事。<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初步感知了精卫具有坚持不懈、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人定胜天、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伟大精神。这是我们从文本字里行间感悟到的,是一般人都能感知到的。何老师的精妙之处在于,借助资料理解《精卫填海》是个什么样的故事,随着炎帝资料的拓展补充,学生对精卫的认识立体、丰满起来,她还是一个乐于助人、善良孝顺、为民着想、大公无私的人。精卫的形象不再“标签化”,而是一个立体丰满的人物。<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天的学习很快结束了,虽短暂,但很充实。何老师的精彩课堂及讲座,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听名师课,思脚下路,一路反思成长,初心不改育桃李!</span></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h5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江海区朗晴小学 胡晓梅)</span></h5></span></h5></div></h5> <h5>学习感言二<br></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h5><h5 style="text-align: lef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专家引领助成长 学习课标促提升</span></div></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秋光恰好,学正当时。今天我很荣幸参加了广东省黄佩华、胡务娟名教师工作室联合举办的线上研修活动。解读新课标的一线立场——以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为例的示范课《精卫填海》让我受益良多。“学习任务群”我本是懵懵懂懂的,今天的学习让我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受,从中获得了不少启发。<br></span></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活动中,何捷老师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和课例展示的形式,让我明白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就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br></span></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何捷老师的课例《精卫填海》以解决两个学习目标为主线,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故事,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优秀课例为我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做法,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以学习任务群为驱动,提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新课标模式,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想今后唯有深度学习,更新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用好新课标。</span></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h5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恩平市良西镇中心小学 何玉丹)</span></h5></span> <h5>学习感言三</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而后教 困而再学</h1><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习作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老大难的课题。我今天观摩了何捷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才真正领悟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这节课是在教师掌握了习作教学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完成的。课堂上,何老师让2022版课程标准完美落地。他通过研读教材找准训练点,设计了本次习作教学的专属写作支撑点,依据学情创设真实情境推进教学着力点。<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本次习作《我的自画像》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特点,如外貌、性格、特长等,并用事例来说明。在课堂上,老师先引导学生写,再鼓励学生自己修改,然后请同学点评,最后让学生明白了怎样写才能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改变了习作课枯燥乏味的状态,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写作、修改、学习与收获。<br></span></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假如你们班来了一位新班主任,他想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请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班主任介绍自己,让他更好地了解你。写之前想一想:独特的“我”到底怎样才能被记住? 学生思考新来的班主任想优先认识怎样的人?有指定的读者,有具体的任务,有学习的情境,有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作文就产生了,由此可以确定两个写作方向:一是你迫切需要帮助的,有困难或有需求;二是你有能力提供帮助,有能力为班级服务或有愿望为老师分忧。这样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照顾到了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突破教学难点将课堂推向高潮。最后,何老师请两位同学读自己写的习作,一位同学扮演新的班主任,让扮演者根据两位同学的习作选择自己最想认识的人并说明理由。听了两位同学的自我介绍,“新班主任”最终两个都没选,这位同学的理由让大家都明白了如何才能写出自己的特点。同时,揭示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不同年级的表达要求是不一样的,四年级表达时要特别注重对象和读者,写好《我的自画像》的秘密就是“心中有他人”即读者。<br></span></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何老师告诉同学们,有用的作文才是真正的好作文。的确,真正的好作文不是单纯的好词佳句的叠加。每次的习作教学,能够注意训练点、支撑点和着力点的三点关联,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练习,学生的表达才能向着螺旋上升的趋势发展。</span></h5><h5></h5><h5></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正如何老师说的:一起学习新课标,一起落实新课标,一起在新课程中成长。“生有涯,知无涯”一路荆棘,一路繁花,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永远在路上。</span></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江门市范罗冈小学 卢思)</span></h5> <h5>撰稿:卢思、胡晓梅、何玉丹、张小申</h5><h5>一审:卢思</h5><h5>二审:胡伟胜</h5><h5>三审:胡务娟</h5><h5>编辑:张小申</h5>

习作

老师

学生

教学

学习

新课标

精卫填海

表达

何捷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