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课堂 • 经典共传承———记长沙市一中马王堆中学音乐教研组戏曲培训

何柳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打造高效赋能的优质课堂,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我校青年教师音乐专业综合素养,长沙市一中马王堆中学音乐教研组本周推出“梨园百花———地方戏曲选段”专题音乐培训。11月8日上午第一、二节课,卓越教师刘秀芝老师在综合楼604音乐教室给大家授课。</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五大剧种:京剧、豫剧、越剧、评剧和黄梅戏。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p> 河南方言 激趣导入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抓住地方戏曲行腔的特点,从河南方言:中不中、理太偏、享清闲、到边关、在家园等特殊字音上多加练习。因河南方言发音多an的感觉,咱们豫剧的唱腔和咬字就跟河南人讲话的腔调很相似,说好了才能唱准,方能唱出韵味。</p> 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 <p class="ql-block">刘老师范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p> <p class="ql-block">  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及相近各省的部分地区。其中以常香玉为代表的“常派”唱腔字正腔圆、韵味淳厚,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p> <p class="ql-block">继续学习巩固,勤加练习豫剧~</p> 越剧《我家有个小九妹》 <p class="ql-block">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我家有个小九妹》。剧情描写古代上虞县祝家庄小姐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读书,路中与梁山伯义结金兰,三载同窗,情深意笃。后祝父强迫其女回家嫁给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思友成疾病故。祝英台后与山伯化作一双蝴蝶。</p> <p class="ql-block">  《我家有个小九妹》是梁祝送别之时,英台侍女不小心说出“小姐”二字,为掩饰身份,英台唱的一段唱腔。音乐俏丽婉转,旋律流畅,优美动人。老师们纷纷跟着名家唱段认真地进行模仿学唱。</p> 湖南花鼓戏《手拉风箱呼呼响》 <p class="ql-block">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表演朴实、明快、活泼,尤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手拉风箱呼呼响》这一唱段选自现代花鼓戏《补锅》。这段唱腔旋律风趣流畅,节奏鲜明有力,表现了两个小青年边唱边劳动的情景。老师们跟着名家唱段视频,学着“拉风箱”的动作,一字一句学唱,有浓浓本土气息的风趣。</p> 黄梅戏《对花》 <p class="ql-block">刘老师范唱教授黄梅戏《对花》</p> <p class="ql-block">《对花》学唱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  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调,后流行于安庆、怀宁一带,成为安徽的主要戏曲剧种。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曲调优美流畅、明快抒情,道白多用安庆官话。</p> <p class="ql-block">《对花》这一唱段选自黄梅戏中的花腔小戏。刘老师作了剧情简介,其描写陶姓小女子清早到野地里去打猪草,遇到一男青年,两人逗趣,唱起了农村常见的对花歌,反应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情趣。这一唱段音乐纯朴优美,富有泥土的芬芳;唱词浅显易懂,充满农家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戏曲课堂培训掠影</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采撷的是豫剧、越剧、花鼓戏和黄梅戏这几朵很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花。每个剧种都通过一个经典的名剧名家名段来展示。课堂培训中,老师们通过模仿学习戏曲身韵,感受中国戏曲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边欣赏边模范表演等实践活动,抓住戏曲音调和咬字行腔的特点,充分体验感受豫剧、越剧、湖南花鼓戏和黄梅戏的不同风格和演唱方法。</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音乐教育的路还很长很长。青年教师纷纷表示,戏曲音乐的学习还需要我们坚实地往下扎根,需要时间沉淀内心,慢慢学习,方能不断提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