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标准 践行学习任务群——第二师铁门关市初中语文暨陈湘凌名师工作室线上交流研讨活动

晓风残月

为探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有效实施路径,指导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的实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大单元整体化教学在团场学校的实践、推广,促进兵地区域间教师的相互学习,在师市初中语文教研员于晓平老师、陈湘凌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大家齐聚云端,开展此次交流研讨活动。活动由33团中学陈湘凌老师主持。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6日16:00——18:00<br>活动主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策略<br>参会人员:师市初中语文教师、尉犁县第一中学、尉犁县第二中学<br>活动形式:腾讯会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寄语篇</font></b></h1> 第二师铁门关市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刘小丽老师开篇寄语。<br> 文学阅读是一种很古老的精神活动。自古至今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能够促使学生让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积极观察、感知生活,不断提高语言表现力与创造力,提升形象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这样的效果。<br> 特殊的时期,开展这样的线上交流研讨工作,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为基础,积极探索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方式和途径,指导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构建高效的课堂,推动语文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有赖于我们每一位语文人的不懈努力。相信通过大家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会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预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研讨篇</font></b></h1> 三十三团中学赵建强老师代表工作室分享九(上)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案例。<br> 赵建强老师讲述了他们如何从单课教学走向单元整合教学,又是如何结合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围绕“爱”这一主题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策略。<br> 他着重讲解了单元学习目标反复的思索、修复、再修改的过程。从最初笼统的、缺乏具体、细致、可操作性的学习任务的目标设计到具体细化、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目标设计,都基于学情,全程围绕核心任务“打造一本班级纪念册”展开,逐步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策略。<br> 赵建强老师具体讲解了实践过程的五个学段。第一学段:引“爱”,初识诗歌(1课时);第二学段:诵“爱”,言为心声(2课时);第三学段:悟“爱”,把握情韵(4课时);第四学段:创“爱”,让爱延续(1课时);第五学段:享“爱”,让爱传播(2课时)。然后赵建强老师就五个学段如何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最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诗歌这一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也学习了通过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体会了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这一课标要求。但是,因为侧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落实,在进行教材整合的过程中,会有些许遗漏,也就缩短了联想想象的过程,降低了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层次;工具性大于人文性,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更注重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却减少了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的分量,限制了审美品味的提高,在创意表达的过程中富有真实体验与思考的优秀作品较少。 尉犁县第一中学的赵霞老师进行课例点评。首先,她认为:新方案和新课标深度挖掘目标内涵,建构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弃以前熟悉的“知识点+课时”的教学模式,采用以素养目标推进大单元设计、大单元教学的课程组织和呈现方式。其次她谈到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大”的理解和把握:一是有高阶位的素养目标;二是采用同一目标、多课时实施的方式;三是体现微课程建设,将目标、多个知识点、多课时、情境、活动、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和评价等组织成为一个课程;四是有明确的组织者作为单元“骨架”“支架”。接着,她谈了自己对课例点评:教学目标设定紧扣教材、考虑学情、切实可行;创新学习方式,体现“具身学习”;以驱动型任务促成语文核心素养落地;关注学生主体,激发深度参与。最后,她说到对课例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策略的探索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既要重视单元任务的整体性,也要重视不同任务的独特性;强调自主学习,特别是“任务一”的阅读欣赏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活动性,转变教学方式,强调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整合多种课程资源,灵活使用教材,丰富任务设计的内容主题,并且使单元学习活动衔接紧密,层次分明。 三十四团中学李蓓老师进行课例点评。首先,她说到,这个课例结合教学环境、学生实际情况确立了核心任务,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最终达成创意表达,促成语文学用一体化。其次,她认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策略贯穿了学生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等等来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内容,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这个课例,能够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来创作情境,在主题的情境中展开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的活动,阅读任务设置有梯度,层层递进,写作任务也是由浅入深,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精神成长。这个课例,注重教材的整合,关注语言,优化了资源。作为老师,就是要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的文学阅读者,然后不断的提升创意表达的能力,逐步接近语文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最后,李蓓老师引用钱文群先生的话结束:一个人认识世界,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是科学,让我们看到丰富的物质;另一只眼睛,是文学,文学的眼睛让我们认识了丰富的精神世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讲座篇</b></font></h1> 八一中学徐永芳老师讲座。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和实施 --发展型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解读任务群、目前语文学习的现状、发展型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课标中的表述、发展型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课例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首先解读了什么是任务群,以及新增的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什么;其次解读了课程内容以及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针对目前语文学习的现状,谈了自己对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看法;然后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课标中的表述谈了自己的理解;最后以九上第一单元为例解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策略。确定“打造毕业留念诗集”这一核心任务,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成就诗集积极性。从独立思考到小组合作,从整理资料、阅读诗歌、诵读诗歌到创作诗歌,从一首诗到一本诗集,从阅读诗歌到诗歌评鉴,借助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借助多媒体手段将自己的作品推向社会,最终评选出最打动人心诗集,最受欢迎诗集、最具潜力诗集,让学生在阅读、鉴赏、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既重新认识了自我,又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华山中学教师发展中心胡玉婷老师讲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落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她从三个方面展开讲述:语文学习任务群与大单元教学、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篇、大单元教学的思考。<br> 首先,她从课标的角度出发,说到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念,以核心素养目标为教学视点,单元整体统筹安排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学习方式、资源体系、作业系统及评价方式。介绍了大单元设计的核心,就是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需要走向实际问题解决。<br> 接着,她通过自己亲历的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策略落实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篇:以八年级第二单元为例,讲述了单元主题创设的依据以及展示的形式,让我们明白了单元学习主题是知识结构、学科、思想、方法的聚合器,往往反映学科本质或某一单元的大概念。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指向素养提升,落实新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同时强调单元目标要立足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通过单元教学才能实现的目标,设计通过单元教学才能完成的目标,要关注目标分层,也就是思维进级,优质单元设计的重要品质之一就是具体澄清本质不同的目标。<br> 最后,她谈了自己对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思考:“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任务群是过去“读写一体化”的进阶版本,学生将在这一次迭代升级中, 以生活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主动的姿态进行文学阅读,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最终不断接近核心素养的本质! <h1> <font color="#ff8a00"><b>总结篇</b></font></h1> 师市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于晓平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于老师在大单元教学中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策略谈了三点思考:<br> 第一,六个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中心和教学要点虽然各自独立但又交叉渗透在一起。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多样的文学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自主积累文学阅读的经验,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珍视学生个性感受和审美体验,学习创造性的表达文学读写成果。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学习,一定要和整本书的阅读结合在一起。可以由文本拾级而上到整本书的阅读。<br> 第二,找准大单元教学的契入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基于语文实践能力与阅读文本核心特征相融合(九上第一单元),三个活动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活动既单纯又集中渐次层递,环环相扣,最终指向生成学生关于诗歌鉴赏,诗歌朗诵与诗歌创作的语文实践能力,实现基于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br>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推到台前,教师退到幕后。同时要注意:开发学习资源,文本学习形式多样,写作任务设计从激发兴趣到指引创作,学生作品评价,从保护天性到发展理性。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的变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变化,都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守住语文课程本身的特性,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创新。 愿我们从这里再出发,在研读新课程标准,落实学习任务群的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单元

教学

创意

阅读

表达

学习

文学

任务

语文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