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教师成长】柳絮因风起,葵花向日倾——苏村镇中心小学潘芳老师教学随笔

孑颜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二十出头我们意气风发地出发,几十年后又风卷残荷般的离场。在这条路上,我们也许经历风光无限,也许经历风雨满肩,这都是师者的常态。在教育这条路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从来都是看不见的,那就是为师者对教育的那股强大的信念。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我的每一天都那么的与众不同,就像沙滩上的贝壳珍珠,每一次收获新知的时刻,都在闪闪发光。孩子们成长路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是爱、是尊重、是自由,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尊重让他们拥有独立人格。我觉得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这条路上,有你有我也有他,“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辈自当“上下求索”。</p><p class="ql-block"> 在大多数成人眼里,那些说话温文尔雅,性格文静老实,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是“很听话”“很懂事”“很顺眼”“很讨人喜欢”的乖孩子。但我觉得这一“乖”字,压抑住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和自由发展。 我们班上有几位“乖”孩子,遇事唯唯诺诺, 一味服从, 从不表达与老师不一样的意见、想法。说句心里话, 老师们、家长们都喜欢“乖”孩子, 但从教育的角度想,我更希望充分发展孩子的个性,让他们自由发展、不受压抑。 现在许多孩子怯懦而谦卑, 习惯服从命令, 缺乏冒险、坚强、勇敢的素质,应该说和传统的教育思想“不能干这不能干那”有很大关系。 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苛求孩子,对孩子应当宽容些,允许他们淘气些、顽皮些, 鼓励他们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我发现, 有些越淘气顽皮的学生,反而越聪明。以前夏天做完课间操的时候, 学生们自由活动时, 总有几个顽皮的学生去升旗台旁边的树坑里捉蚂蚱, 几个小朋友围在地上看蚂蚱,还总是拿起来吓唬小女孩,我看着他们, 觉得很有意思, 他们正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他们善于探索, 喜欢冒险, 老师要保护孩子的这种天真好奇的个性,保护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这是随机教育的最佳时期。于是,我蹲下来告诉孩子们,蚂蚱学名叫蝗虫,是一种昆虫,有三对足,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吃草和粮食,对人类有害,还会经常造成蝗灾,让庄稼颗粒无收。孩子们听着,观察得更仔细了,既玩得开心,又获得了一定知识。</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喜欢上这堂课、让孩子们喜欢自己、相信自己,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无法否认,教师的亲和力,孩子的学习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孩子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某个老师,而有意识地增强着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老师的学科,实践发现这并不简单。现在时代在变,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在变,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会改变?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架子”,构建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平台,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一些与孩子的沟通。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天使,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用善良唤醒善良,用心去铸就心灵。</p><p class="ql-block"> 一直认为,教师是良心活,我们望其成才,但总有人稚嫩抵抗,我们的苦口婆心,也终将是他们平凡岁月里的些许星辰,但这就够了。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互相路过对方的生命,我们因他们的路过而拓展了世界的维度,他们因我们的经过而充盈了人生的厚度。 最后用《老师好》一段台词结尾: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供稿:行政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任艳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刘建红</p>

孩子

他们

老师

我们

教育

乖孩子

蚂蚱

喜欢

顽皮

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