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 憧憬中

青州风筝

<p class="ql-block">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根”,每个建筑都承载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留住”诉说着陈年往事的建筑,就是留住了城市的文化根脉。“我们工人文化宫见吧。”和三五好友相约,学舞蹈,打灯谜,参加各类技能培训,陪伴孩子课外辅导……几代人的记忆里,工人文化宫都是绕不开的城市地标。文化宫是很多“60后”“70后”“80后”挥洒青春的地方,总能勾起很多回忆,尤其是被多数人成为爱情圣地的职工影院和露天舞场。在那个精神消费匮乏的年代,作为职工及其家属的公益性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场所,文化宫承载了平民百姓很多业余的乐趣和相聚的愉悦,全市大型的职工文化活动、各单位组织的文体表演或比赛大都在文化宫举行,成为全市人气最旺的地方,能够昂首走进工人文化宫的大门,不能不说是“工人老大哥”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1957年1月25日,益都县工人俱乐部正式开门迎客,人流如小溪般从四面八方涌来,欢笑声、音乐声、掌声不时传来。益都火柴有限公司、益都机械厂(今阀门厂)、益都搬运公司三个单位的业余文艺演出队联合编排文艺节目。1959年月工人俱乐部成立电影放映队。1963年在益都酒厂南院成立职工业余学校,1965年迁至工人俱乐部西院。1982年重建,1984年 5月1日举行了大楼竣工剪彩仪式。提起文化宫的过去,老益都人不得不说的还有里面的电影院。1100多个座位的放映厅,成为数百家企业职工观看电影的首选之处。每次放电影,附近几十家企业会排队订包场,一票难求。时常出现有人拿粮票、肉票,甚至是自行车票来换取一张电影票的事情。更有丰富多彩的职工体育比赛、文艺比赛、读书报告会、周末大家唱、书画摄影展览一个接一个轮番进行,从未间断。</p> <p class="ql-block">记忆里的工人文化宫是黑白的,满满的时代气息。</p><p class="ql-block">憧憬中的工人文化宫是彩色的,盛满了工会人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重建工人文化宫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面对全新的社会生活场景,今天的工人文化宫应当有什么特点?最受职工喜欢的工人文化宫是什么模样?应该给新生代劳动者留下怎样的工人文化宫记忆?一个又一个“时代之问”,留给每一位倾力工人文化宫改革发展的工会人。“看到‘工人文化宫’几个大字,我发现这里跟我记忆中的几乎一样。” 青州市民赵先生打量着眼前的一切,感慨地说,起初听到要“拆”工人文化宫,心里真不舒服。现在过来看下,看看新工人文化宫建的啥样。</p> <p class="ql-block">新的工人文化宫,再现时代印记,恢复其服务性功能,这座“老益都”心中的“青州形象”正以崭新的姿态回归大众视野。新文化宫按照3+X标准进行定位,倾力打造了职工服务综合体,科学规划、拓展功能,合理布局,包括职工文体中心、职工服务中心、职工赋能中心、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职工健康服务中心、职工教育中心,是一处集文化艺术、体育健身、教育培训、亲子服务、健康服务、惠工服务等于一体的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新家园。新文化宫的启用迈出了城市更新迭代的步伐,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公共文化配置,盘活了现有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满足了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项多赢的民生服务工程。工人文化宫启用后,将聚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努力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倾力打造全国一流工人文化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