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黑龙江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实施方案》要求,依据《哈尔滨市县域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工作方案》,2022年11月7日上午9时,哈尔滨市教育局、哈尔滨市教研院召开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托管帮扶工作会议,会议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召开。</p><p class="ql-block"> 参会的领导有:市教育局主管领导、市教研院主管副院长、基教二处负责同志、高中教研部负责同志、高中各学科教研员;相关直属高中校长、主管校长及秘书团队负责同志;各区、县教育局主管副局长、科(股)长、进修学校校长;相关高中学校校长等。</p> <p class="ql-block"> 市基教二处王玉春处长主持会议,市教育局刘毓华专员宣读《县域高中托管方案》。强调要形成市级托管体制,督导县域高中开展项目研究、阶梯式作业、高考论坛、备考应用等活动。并强调组织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一,2022年9月至12月,启动实施方案阶段;二,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逐步落实阶段;三,2025年1月至8月为验收阶段。要以深入帮扶为原则,督导、落实县域高中的帮扶工作,做好培训指导,强化督导评估。</p> <p class="ql-block"> 会议第二项,市基教二处陈处长公布结对帮扶名单。</p> <p class="ql-block"> 会议第三项,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振成校长代表帮扶学校作汇报发言。刘校长以“共”为核心,畅谈帮扶举措:共享“教育资源”、共同“培训师资”、共办“教研活动”、共商“高考举措”、共谋“科研课题”、共建“智慧课堂”、共营“学生发展”、共助“拔尖人才”。并且在校际管理、教学业务交流、科研信息交流、综合素质评价、探索新高考等五方面明确了未来两年的帮扶工作计划。刘校长最后表示,携手才能同行,联合才能共享,互助才能共赢。</p> <p class="ql-block"> 通河一中作为县域高中的代表,在领航示范发展共同体帮扶工作会议上,马骊副校长代表发言,简要介绍了通河一中的现状:朱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共同研究了“十七化”的管理措施,管理成效显著。朱校长与教学管理者共研了统筹的、科学合理的备考策略:课堂教学与作业讲评做到“三精四规范五课型”;考试与评价做到“三严四补五反思”。</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们学校充分学习并有效利用哈师大附中在学校管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和资源,实现了“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和成果共享”,在深化“三新”改革中不断转变观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后,谈到了学校今后工作的需求:一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二要多沟通、多学习、多交流。希望与共同体学校多进行线上或线下的交流,在课程、课题、课改等方面实现共研、共议、共同提升。</p><p class="ql-block">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能得到哈师大附中的精准帮扶,是县域高中的幸运。感谢市教育局和市教育研究院的领导为县域高中搭建了学习平台。“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扬鞭”,在领航示范发展共同体的示范引领下,通河一中将胸中有策,手中有招,定将不负众望、砥砺前行,谱写县域高中更加壮美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大会第四项赫维辛副院长讲话,赫院长对近年来的高考成绩进行了比对,通过数据分析各县域高中的现状及发展,谈到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建立可行机制,二要引领学校增强观念,三要有效对接,完善细节,四要明确任务,及时反思。面对问题要追寻本质,学习优质学校的管理特效,关注教学。牢记三个意识:方向意识、问题意识、时效意识,即带着任务去指导,带着目标去学习,让数据结果说话,焕发内驱力,注重内涵式发展,要生成高效课堂,打造优质均衡的教育环境。</p> <p class="ql-block"> 市教育局杨海东副局长讲话,杨局长首先明确了三个核心主题:合作、发展、质量,合作的目标是共赢,发展的目标是为提升,质量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一要五育并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二要结对帮扶,共同成长进步。以显性的成果来评估帮扶效果,并强调帮扶的本质为合作、共享、共赢。</p> <p class="ql-block">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校助力,乘风而行。教师的成长不是独行,而是专业成长共同体的相互启发和推动,相信在市教育局、市教研院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哈师大附中的领航示范,将对提升我校教师的课堂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名校的辐射帮扶、名师的示范引领,群策群力、共同奋斗,让县域普通高中葆有前行的姿态,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p> <p class="ql-block">策 划:朱艳红</p><p class="ql-block">审 核:朱艳红 马骊</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刘秋颖 孔庆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