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中国梦是:建一座博物馆。</h3> <h3>机会终于来了,今年一月入选芦山县"大师匠心园(含博物馆)"。</h3> <h3>芦山县给我安排了一栋楼(1288平方米)。</h3> <h3>博物馆底层布局。</h3> <h3>老兵故事馆挑选红军、八路军、志愿军、解放军各一位战士事迹布展。</h3> <h3>展品之一。</h3> <h3>老电影馆展示中国电影历程(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h3> <h3>展品之一(一张老照片:等待看电影的观众。)。</h3> <h3>博物馆二层布局。</h3> <h3>工作室用作制作和维护展品。</h3> <h3>龙的传人馆展示龙文化传承,展品是我带龙舟队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中收藏的文献和物件。</h3> <h3>博物馆三层布局。</h3> <h3>活动室引导老人怀旧。</h3> <h3>活动室指导年轻人拍照片、视频。</h3> <h3>体验室供观众观看怀旧电影(胶片版)。</h3> <h3>体验室也是一间视听间,可欣赏高端音乐。</h3> <h3>按合约我早该进场布展,可是进馆的前门不知怎的通道却栽花了。</h3> <h3>进馆的后门过道小推车无法通过。</h3> <h3>博物馆底层右边屋子大门合页已锈蚀。</h3> <h3>博物馆后院仿古路灯坏了。</h3> <h3>博物馆后院观众休息坐櫈坏了。</h3> <h3>电、水不通。</h3> <h3>十一个月过去了无法操作。36年前我参加组织漂流长江活动也只用了十一个月。</h3> <h3>漂流长江活动中,我注意收集活动文献和物件,三年前樊建川先生在他的建川博物馆内建了一座长江漂流纪念馆(1100平方米)。</h3> <h3>我把我漂流长江时使用的漂流船捐赠给四川大学。</h3> <h3>四川大学校史馆布置了一间展厅,展示四川大学号漂流船。</h3> <h3>往事如烟,六十年代我在四川省电影学校求学。</h3> <h3>如今的我已是过了古稀之年的白发老翁。</h3> <h3>回想今年一月在芦山县火红的日子,红红的火光照亮着芦山县父母官、四川省工艺美术协会领导、四川省博物馆和四川美院的专家,以及报名入选到芦山县创业的入驻者,何日君再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