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 ——南京小学2022年教研月活动总结

梧桐树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与研互为依托、相互促进。</span>教学与教研犹如两扇翅膀,是平衡教师专业发展的经纬,可以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南京小学语文教研组拉开了2022年教研活动的序幕。</p><p class="ql-block"><br></p> 课堂教学篇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来自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房爱斌校长为老师们作示范引领,执教了《蟋蟀的住宅》,房校长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准确的动词”、“拟人的手法”、“持续地观察”这三个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梳理,层层剥笋,化难为易,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是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美。</p> <p class="ql-block">  刘军老师执教的《登鹳雀楼》,<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节课紧扣教学目标,关注学生体验,注重语言表达,培养思维能力。</span>老师先让学生初读古诗,接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诗歌描绘的画面,然后带着体会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诗人之观“景”;通过让学生大胆地猜想诗人是站在哪一楼看到这些景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突破诗人所“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  杨苇老师执教的《秋天》,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利用实物树叶,借助象形识字,帮助学生认识“叶”字。通过观察大雁飞行的队列,分辨、识记“人”字,并且很自然的从课文学习引到生字学习。接着,通过拓展的儿歌《落叶》,检查巩固生字学习情况,随即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落叶,秋天还有什么变化?由此,展开说话训练,为看图写话做准备。最后的写字环节前插图小游戏,让低年级学生放松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环节。写字教学中,结合动作识记书写,用“加一笔”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梯子”。</p> <p class="ql-block">  文明学老师也是执教的《秋天》。文老师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非常自然,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展示了一个语文老师应有的内涵和风采。孩子们在文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认真思考,回答积极。饱满的热情感染了在场的师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语文。</p> <p class="ql-block">  李伶莉老师执教的是《小小的船》的第一课时。老师借助本课插图导入新课,相机教学生字“船”,先读准翘舌音,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船”字,从字音到字形、字义。接着引导孩子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大意,运用字谜识字、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然后抓住儿歌的语言特点,了解叠词形式;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印象,发现叠词的规律;尝试联系实际说一说,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最后,引导孩子观察、书写新的笔画和生字。</p> <p class="ql-block">  张琼老师执教的课题是《小小的船》,整节课设计了猜字谜导入、初读课文、精读课文、书写指导四个环节,意在通过观看夜空美景的情境中识字,把孩子们带入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通过认识重叠词,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表达他们脑海中的夜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牟林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课前准备充分,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如: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精神饱满,课堂气氛活跃,过渡自然,环环相扣。</p> <p class="ql-block">  乔湘云老师执教《坐井观天》时,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p> <p class="ql-block">  王万洪老师执教的内容是《我要的是葫芦》,对于低段生字教学,王老师通过认读、给生字换偏旁、给生字组词读等方式,训练学生自学生字词,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老师这节课不仅字词教学扎实,</span>还注重引导学生对重点段的研读,通过图片、视频等情境带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第一段的教学中,老师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如雪白、细长、满等词,让学生体会葫芦长势好;通过对“长满”“开出”“谢”“挂”等动词的体会,知道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并通过“可爱”、“每天”、“几次”这几个词语使学生体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此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理念。</p> 听课记录篇 <p class="ql-block">  听课的老师们专心听、用心记,边听边反思、交流。</p> 交流提高篇 <p class="ql-block">  教研课结束后,老师们聚在一起积极探讨。中心发言人说完后老师们再补充自己的看法,做到优点说透,缺点不漏。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提升个人教学能力。</p> 活动总结篇 <p class="ql-block">  评课结束后,谭琴主任对此次教研活动作小结: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语文教学的任务,课程要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备课时要分析学生的学力,然后制定课时目标、设计学案,确定学力增长点,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不仅收获知识,更要习得方法。</p> <p class="ql-block">  最后,何跃副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此次活动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老师们能做到用心准备、精心设计、创新教学、交心点评。</p> <p class="ql-block">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span>优秀的学校需要优秀的教师团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学活动虽已结束,但研究教学还在继续……</span></p>

学生

老师

教学

生字

执教

课文

朗读

教研

引导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