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七小·教研简讯(第7-8周)

郭雯

四校联动教研交流 10月26日,瑞昌市第七小学与教研联盟校市南阳小学、黄金小学、四五九学校,共同开展了本学年度首轮四校联动教研交流活动,主题围绕“研习新课标,赋能新课程”语文新课标教研展开。市教育教学研究所主任邹联峰,副书记桂劲松,教研员杜斌等领导参加活动。 在市教研所的指导下,我校精心筹备活动各个环节,联盟三校各选派青年语文教师参与。整个活动节奏紧凑、内容丰富,与会校领导和教师均表示收获满满。 活动以杜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培训为载体,全面落实语文教师新课标的学习、普及和应用。他结合新课标学习文本,从语文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解读。着重就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等内容进行比较探究,全面分析和解读新课标。他强调了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的重要意义,指导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落实途径和方法。他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要主动适应改变,合理运用新课标指导教育教学,切实担负起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作用。其间,他还组织教师观看了王崧舟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的视频。 培训会后,邹联峰讲话。他指出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要深入研读新课标,提高业务学习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他要求要以课程标准为纲要,正确指导课堂教学;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第一位,落实新课标内涵;要以新课标学习为契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随后,各校教师代表分别就学习语文新课标交流感悟和心得。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扎实的教研推动质量强校工作强有力发展,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与联盟校的教研合作交流,促进各校教育发展,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p> 我校与码头小学教研交流 <p class="ql-block">为实现学校教育优势互补,共同研讨“双减”落实,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11月2日,瑞昌市第七小学与码头小学开展教研交流活动,码头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蔡亚国带领一批骨干教师走进我校,观摩我校青年骨干教师王珍珍、吴瑞芸的两节精品课。</p> 王珍珍老师带来的是《坐井观天》。她以欢快的儿歌导入,引导孩子以愉悦的心情走进新课。在教授教学重难点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时,她通过层层设疑、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领悟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 吴瑞芸老师执教的课题是《按比例分配》。吴老师以生活实际“分苹果”问题自然引出课题,从而展开教学。在新授环节,她引导学生从“整数”“分数”两个方面进行解题,逐步展示,对比分析;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剖析题意,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整堂课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我校副校长余新荣主持评课座谈会。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克实热烈欢迎码头小学到访交流,并提出今后两校将继续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研交流,共同提高两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码头小学蔡亚国书记提出教师应当注重把控细节,展现高质量课堂,并向我校发出真诚邀请。教师代表分别对两堂课进行点评,充分肯定两位教师的课堂闪光点,并提出优化建议。 此次活动搭建起两校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两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今后,我校将继续与我市其他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交流活动,探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新发展,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道德与法治公开课 11月2日,瑞昌市第七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老师吴文琦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生动而又振奋人心的公开课,课题是《家乡新变化》。 为了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总结,切实体会到家乡的变化,吴老师课前就给学生分为“衣”“食”“住”“行”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结合本组主题通过调查、咨询家长、网上查资料等方式进行分析,得出家乡的变化。 课堂上,吴老师把舞台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结果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吴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和课堂氛围的调动恰到好处,通过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和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也了解了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以及祖国的繁荣与富强,激发民族自豪感。 最后,吴老师在展板上展示了学生作品,以“绘未来,展蓝图”的活动形式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空间约束,又拉近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社会学科的距离,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前进的足音,树立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激发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活动既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制作的机会,又提升了他们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可谓一举多得。在学生们的意犹未尽中本次课程圆满结束! 在评课环节,老师们从活动设计、授课技巧、课堂亮点及不足等方面进行深入评课,对吴老师及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语文二组“同题异构” 示范引领,携手同行,共同成长,方能致远。为积极探索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教、学、评一致性”高效课堂研究,10月27日下午,瑞昌市第七小学语文教研二组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神话”而展开,由我校优秀骨干教师闵永兰和刘晓敏老师执教。两位老师从课件制作、师生互动、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准备,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采,呈现了不同的视觉感受。<br>闵老师执教的课题是《女娲补天》。她从教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课生动,富有激情且亲和力十足,却又不失师者威严。闵老师教学设计巧妙,知识点组织清晰,层层递进,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如鱼得水,教学目标自然达成。闵老师以视频导入,深深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新授时,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强调朗读情感,特别是在读女娲补天第四自然段中的“这可是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时,引导学生加大难度读一读,感悟女娲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在讲解女娲炼石补天时,她由梦境引入,引导学生创编故事“女娲是怎么找五色石的?”,突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为习作学习做好铺垫。 刘老师执教的是《盘古开天地》。刘老师善于把控课堂,课堂富有激情且亲和力十足。丰富的肢体语言及评价语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教学流程清晰,直扣重难点,课堂亮点不断。导入时激情高涨,神采飞扬;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最后,刘老师还精心准备了教具——斧子和混沌大鸡蛋。师生分别上台表演,模仿盘古开天地,教师在劈中教,学生在劈中学,相得益彰,童趣十足。学生们都被深深吸引着,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传奇魅力。 在评课环节,首先由两位授课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思路,再由听课教师提出个人看法与建议。大家极力肯定了两位老师清晰的课堂思路、丰富的课堂游戏、良好的师生互动以及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等优点。老师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有所思考。 语文三组 作业设计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实现作业设计的轻负高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瑞昌市第七小学语文教研三组于10月27日下午开展优化作业设计活动,玩转“竹节人”,让语文课文中的竹节人“活”了。 《竹节人》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将语文、劳动教育、美术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学科融合的学习实践。 六年级语文老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首先,教师们关注基础类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巩固作业。基础类作业的设计是学科教师重点研究和开发的内容。同时教师们又关注到综合类作业,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深入开展实践型、跨学科、长周期的综合类作业的研究与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学生

教研

新课标

课堂

教学

语文

教师

老师

我校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