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生产建设兵团题材长篇小说《落入金河的杉树果》

同安老郭

<h1></h1><h1> <i><font color="#ed2308"><b>内 容 提</b><b> </b><b>要</b></font></i></h1> 在原始森林里手伐肩扛、在山间险峻河道上破浪放排、在简陋监狱里看押囚犯——这些战士不是生来特别勇敢而是身无退路、不是特有能耐而是别无选择,不是特别能吃而是太过饥饿、只因他们身处特别年代、置身特殊建制——福建生产建设兵团而练就的一身本事。<br> 长篇小说《落入金河的杉树果》,取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这一被称作“通向共产主义社会最好形式”的准军事建制。<b>小说以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独立团文艺宣传队的选员组建、创作排练、下连队体验生活、文艺演出、参加汇演获奖荣归为主线,以三位具有文艺特长的连队男女战士被调入团文艺宣传队前后过程为辅线,展开描写了当年福建兵团独立团的森林采伐、武装看押罪犯、木材放排水运等行业以及文艺宣传活动等场景,展示了当年福建兵团官兵面临的艰难危险繁重恶劣的工作环境、在物质文化极端匮乏的生活条件下,艰苦奋斗积极努力地完成生产任务</b>,还描写了兵团战士对爱情的向往和抗争,对事故伤亡的恐惧和顿悟,对文化艺术精神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国内重大政治事件、国外电影音乐在官兵生活中产生的深刻影响。 <br> 小说三位男女主角最后分别以悲剧的形式离开了文艺表演舞台,深刻揭示了在时代大局之下个人命运的被左右和被选择。<b>小说从一个局部反映了当年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广大官兵为整顿社会各行业的生产秩序、恢复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b>小说还描写了独立团驻地金河两岸独特的的民俗风情。 <h1>  <b><i><font color="#167efb">我写到后来哭了 </font></i></b></h1><h1><b><i><font color="#167efb"> 有读者流下热泪</font></i></b><div> <b>——作者</b><br><div><br></div><div> 2022年11月5日下午,由厦门知青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小牛客厅协办的“郭瑞明长篇小说《落入金河的杉树果》(未定稿)交流座谈会”在小牛客厅召开。厦门知青文艺界人士和福建兵团战友等20多人出席。<br> 其实我的本意不是这样的,只想把这40多万字的初稿私下交给春池兄和水涌兄,让他俩拨冗给点拨点拨就好,想不到春池兄高度重视,拉来知青文学沙龙的一帮高手也来评头品足,我虽然觉得难堪但只能是听他的了。今个儿这么多人不辞辛苦地齐聚小牛客厅,我和他们大多素未谋面,但是知道他们许多人耗费了许多宝贵时间来读我写的文字。我是带着敬意和歉意看着他们满面热情的到来,第一次感受到了厦门知青文学沙龙在春池兄带领下圈内的温馨与学术氛围。</div></div></h1> 由于发言者众多,主持人只能限定每人讲6分钟,而且手握计时器提示掌握。当然对于个别的大咖另有加时优待,好让他们的真知灼见能够充分阐述。 <font color="#ed2308">  <b>厦门知青文学艺术基金会总监、厦门知青文化活动总负责人、《厦门文学》原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谢春池</b></font>认为,《落入金河的杉树果》这部兵团题材的长篇小说问世,一是厦门知青文化史上的一个事件,二是这部长篇是厦门知青文化的一个成果,第三正如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中所言“老年人应该是探索者”,这部小说作者以70多岁的高龄写作,他是厦门知青乃至厦门老年人中勇于探索艰难的代表,应当为之喝彩。同时他也在小说的结构、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等问题上提出意见。 <b>  <font color="#ed2308">厦门知青文学沙龙创始人之一、长篇小说作家蔡祖锬</font></b>在发言中谈到,作者拥有很多的生活素材,本身建设兵团这个题材就很吸引人,因此几乎每个章节都很精彩,这些精彩的片段犹如一颗颗珍珠,但是觉得遗憾的是缺乏一条主线把他们穿起来。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在结尾,最失败的是爱情故事的分量远远不够,因此不吸引人。因为描写过于真实,人物太杂太多,觉得不像是小说,且开头不够生动,难以一下子抓住读者,对环境的描述也不够精准。作为小说就是要”好看“,还有待于在“情”字上下工夫,把读者吸引住。 <b><font color="#ed2308">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国家三级导演陈弘</font></b>说,他仔细阅读了这部小说,并做了详细的笔记,他认为作者以其丰厚的生活积淀,写出了精彩的章节,充分肯定这部小说的积极意义,同时他指出,要注意情节的真实性和艺术真实性之间的关系,在矛盾和冲突中更加有戏,否则看起来更像一部纪实文学。要删减过于详细的枝节,才能够扣紧主线,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座谈,这部小说会有个提升的空间,将会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b>  <font color="#ed2308">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当代文学评论家朱水涌</font></b>认为, 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是群体性的精神记忆和个体化的精神情感记忆的交融汇合。这部小说已让读者体验到了较浓厚的“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它将丰富的历史现场以一个个现实生活面串成一个富有故事性的情景,让当时的人在当年的风景中做着当年的事,表达着时代的情感。作为一个历史场景的参与者,郭瑞明是在历史现场的追忆中来写当年兵团的人与事、情与思,叙事本身会有缺乏时空交错而表达上难于更开阔的遗憾。但我认为这部小说并非没有主线,在前半部分,我看到了一个巧妙的空间结构,三个主角身处三个不同的连队,各自在不同的具有时代特性的封闭性空间,构成了有所关联又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的世界,以空间的转移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并逐渐汇合在一起。几个人物有始有终的矛盾冲突才叫主线,这种看法比较狭窄。我倒觉得空间结构上将人物的命运、情感纠葛写精彩了,那个人化的精神记忆也就能突显出来了。<div> 朱教授说,小说我已经看到那个杨秀蓉她们放排的那一节了,从前面来看,并没有什么主线不明的问题,主线是非常清晰,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后面的情节靠拢,所以还是清楚的。现在的关键是,修改是更成功的,更集中的。那么另外关于有人认为这部小说歌颂英雄主义有余而批判不足的这个问题,我不觉得是这样,因为当你把当年的英雄主义的场面、英雄主义的人物、英雄主义的情节表现出来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在批判了,实质上也是在批判。</div> 我在看前面的这一部分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看到了,对这样一种过去的这个批判已经有了。这个不一定说我一定要写出一个批判什么,比如说我,我写当年的事故死亡,写当年生命的、那种鲜活的东西,最后却落得一个悲怆下场的时候,他实际上也就是带着批判意识。<br> 艺术本身就是要含蓄表达,特别是文学,像小说这一类,它不需要很直接的去表达,不要让人家一看,这就是在批判。当你把英雄当年的实际场合当中的实际历史条件下的英雄主义表现出来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有批评在里面,实际上已经有忧患在里面。我看小说前面的那几章,都体现的出这个问题。 哪怕在写当时的那一种口号,写当时的一种冲动的理念,写当时的一种激情,它本身就带有思考。<br> 我们这辈人对那段历史与经历,一面是深恶痛绝,痛斥那段历史;一面则是留恋,留恋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时的精神,这在叙述中会自然流露出来的。<div> 今天大家的评述,也可以说是对当代长篇创作的一种探讨,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这部兵团题材小说创作是很可贵的,他觉得这部小说开始于知青群体深感理想失落之后,是建设兵团再次唤起了知青再度追寻的冲动而生发开去的。</div> <b><font color="#ed2308">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华厦学院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课程客座副教授曲晓妮</font></b>说,我读这部小说,经历了从开头读不进去到慢慢的融入了书中情节的过程,为书中主角的命运担忧,读到书中女主角悲愤投河自尽的时候不禁流下了眼泪,这是因为联系到自己的身世而产生的共鸣,感谢作者为我们写出了这部小说。 <b><font color="#ed2308">厦门电视台原新闻采编、电视专题记者陈秀芹</font></b>说:我们厦门知青文学沙龙是致力于不断提高文学修养,积极参与文学创作的一个群体,而郭瑞明这部40万字的小说《落入金河的杉树果》,为我们再次提供了学习和讨论的好机会。<br> 我们这个群体不乏教授级水准的高手,我呢,只能就学习阅读这篇长篇小说片段,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指正。<br> 首先我们试着从立意来分析。立意是文章的宗旨、大意,立意是对文章材料的内涵,进行挖掘和提炼的过程,往往反映着作者对生活的认知、评价和理想,同样的题材可以有不同的立意,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立意,透过郭瑞明这部长篇小说,我们很欣慰的看到他的立意是明朗的深刻的,所谓明朗就是对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所谓深刻,就是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br> 《落入金河的杉树果》这篇小说,立意的明朗和深刻,从小说的封面上直接可以感受到。<br> 首先是题目《落入金河的杉树果》,这里的杉树果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看了文章内容后知道,一位漂亮的年轻姑娘、舞台上的C位主角,因为特殊时代的特殊背景,被迫落入了金河,生命殒没,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br> 立意的清新还体现在封面上的徽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建制,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一目了然。<br> 再一个立意更为深刻的是,封面上的感慨:不是特能吃,而是太饥饿;不是特有能耐,而是别无选择;杉树果落入水中,想发芽是一场空梦。<br> 所以这部小说封面的介绍,就是本书立意最清新、最明朗的表白,这种思维与本群的认知是吻合的。<br> 下面谈谈长篇小说创作三要素,第一是人物,第二个是情节,第三是环境。郭瑞明这部小说通过这三要素,准确详细记录反映了那个时代环境中的情景、声音、态度。<br> 举例 二十八章《手风琴忘情山楂树,团首长严惩恋爱兵》来分析:独立团宣传队的乐手们趁着领导不在场,偷偷y奏《山楂树》——小号那明亮辉煌的音色出现在间奏的几个小节,就像在 碧野上,一束温暖的金黄色阳光,照射在开满白花的山楂树上。紧接着长号圆润柔和的弱奏,宛如少女默默地伫立在山楂树下,微风轻轻地拂动衣裙”。相当优美,相当有情调。独立团宣传队的乐手们在忘我地齐奏,《山楂树》的韵律在起起伏伏之间,流转飘动着浓郁的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艺术情调——纯真、柔美、浪漫。然而,那个年代,《山楂树》是一株大毒草。突然间洪团长邱政委来了,正唱在兴头上的大伙被吓呆了,欢乐的气氛顿时没了。 接下去作者的描述是:洪团长不懂奏的什么歌,旁边人告知是《山楂树》,洪团长说:就是吃消化不良的山楂?山楂好吃,还有这么好听的歌。 而能说会道的邱政委呢,趁机发表了一通演讲,当前形势啊,伟人教导啊,等等。 在这里作者的描述,很符合当时人物的特征,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历史,也让后人知道那一段史实。<br> 二十八章下半截,《团首长严惩恋爱兵》,这也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惨物。食色,性也,人的基本天性,不偷不盗不侵犯谁的利益,但是那个年代,基本权利被剥夺,被践踏,被惩罚。还好,两位受罚的年轻人,只好负气出走,去往香港。那个年代,我所在的单位也有这样一位正派厚道的技术人员,家在岛外,自己孤身一人在厦工作,就来到已经确立关系的未婚妻家留宿,但这样的事要被公示,要挨处分,搞得他灰溜溜,像流氓似的。不尊重人权的时代。<br> 小说有多种表述法,而《落入金河的杉树果》,感觉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凭着作者的生活积累和过硬的基本功,将身边日常的、琐碎的事,演绎出来,人物与故事,写的精细动人,并加以适当的提炼升华,洋洋洒洒40万字,留下了一幅特殊建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生建生产建设兵团》的时代画卷。 还有多位知青艺术界文友和兵团战友们发言,各自畅谈自己对这部小说初稿的读后感受,以及他们的对作品的坦诚批评和殷切期望,让我很受鼓舞,很受教益。对初涉长篇小说的我来说,能够得到专家和文友的掖进,还有战友们的倾情帮助,无疑是极大的幸运。<br>  衷心地感激你们,谢谢! (2022.11.07) 作者(右三)和与会的福建兵团第八团、第十一团、第十三团、第十六团和兵团司令部警通连战友合影留念。<div>  <b><font color="#ed2308">第十六团战友黄光强(右二)向厦门知青文学艺术基金会赠送了十六团《兵团岁月》、《图文叙说兵团情怀》史料二册和福建兵团战友联谊会的《永远的记忆》。</font></b></div> 小牛客厅小说座谈会一角。<div><b><font color="#ed2308">杜迦真</font><font color="#167efb">(退休前系文博工作者,诗文及专业论文多有著述)表示</font></b>:长篇小说的《落入金河的杉树果》最后一章,其效果有如重锤直撞心胸,又如电钻击碎心房,犹如催泪弹熏人泪盈。就因为这一章,很自然很巧妙地将书名一一扉页一一题记一一内容提要一一正文一一尾声这样整体的点、线、面提拉得更立体更丰满更有血有肉还有最最重要的骨髓与魂魄,多了几个纬度的纵深。全书前呼后应把看似松散的众多的人物、事物、事件、事例、事态、事由、和因果统统串到一颗杉树果之归属来渲染,于无声处听惊雷。如果将此长篇视为影视剧本的话可以在“他才清醒过来”就刹住,更能催人想象留给读者观众更大的回味咀嚼空间。现有的最后两大自然段的展开也是很到位的,把题记“杉树果落水”定格的宿命描摹得意境悠长缠绵,时空的穿越给读者和观众撂下一抹思索思考思量的余地也是很棒的留白。小说的封面简语与内容提要与正文最后一章,将原著整体拉升了可看可思可想可回味的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先不说赞不赞的。交由社会大众自行品评自行鉴赏自行把玩吧,不都说“百姓心里有杆秤”?我有机缘和墨缘作为这部小说最先读者,读着眼前的细节局部的细节描写,通篇贯穿更深层次地领悟小说原创的原意,写下了这些读后感言。</div> 小牛客厅小说座谈会一角 小牛客厅小说座谈会一角。<div><b><font color="#ed2308">黄慧民</font><font color="#167efb">(曾任职于厦门市教育工会)表示</font><font color="#ed2308">:</font></b>长篇小说《落入金河的杉树果》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但是很实际的世界:伐木场、劳改场、水运队、宣传队,作者的文字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建设兵团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景,性情各异的男女兵团战士,他们为完成十分艰苦的工作任务,忍饥挨饿、任劳任怨、恪尽职守,有的甚至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充分感受到兵团战士的坚韧意志和崇高品德,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特别是书中女主角杨秀蓉的曲折经历和不幸命运,让我读来感同身受,她结束自己生命的悲剧场景深深地击中我心灵最薄弱的痛处,让我止不住潸然泪下。作为一位曾下过乡的知青和铁道兵的退伍军人,我因自身的经历,所以能够深切感受到兵团战士当年物质精神生活十分艰苦的困窘、劳动工作的危险繁重、以及个人命运在大局势下的被左右和被选择,我觉得这是这部长篇小说的最成功之处。</div><div> 这部小说把读者带进那特殊的年代,勾起了遥远的记忆;情节真实、感人。兵团战士大都与我们都是同龄人,他们的经历和遭遇与我们十分相似,因此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让人感慨万千!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部小说让读者回望过去特别年代社会的一个局部,相信会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div> 作者保存的<b>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战士的布质胸章</b> <h1><b><i>  <font color="#167efb">长篇小说《落入金河的杉树果》</font></i></b></h1><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目 录</b></p> <br>一 他坚信这张有着神奇魔力的符咒,会把他带到没有饥饿的美好地方 5<br>二 关键时刻,无望的她被拉了一把 9<br>三 运兵闷罐子车厢角落里的尿桶荡出臭味 15<br>四 深夜小站里走来个身披军大衣的漂亮女兵 21<br>五 思绪在时光的隧道里面来来回回穿梭,又忽地跌回到了眼前的车窗玻璃上 26<br>六 这人的底细他大略知道,心里不免掠过一丝的感动和怜悯 33<br>七 他摆出电影里的姿态和手势:“麦乳精会有的,爱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37<br>八 没有梅花更没有牌坊的梅坊 40<br>九 相互敌视对立却须臾相互离不开的两拨人 45<br>十 被锯断的木材像是战场上倒下的战士 51<br>十一 从顶端看,杉树果就像朵干枯的玫瑰花 58<br>十二 青年农民和小母牛:笑不出来的嗅事 63<br>十三 她猛地一放手,六米长排捎桨犹如锋刀重重地切入水面,激起了一片水花 71<br>十四 有时候他会对着镜子自己偷偷地笑一笑,看看脸上的皱纹有没有增加 80<br>十五 大家哄笑起来乱作一团:鸡奸是个啥? 84<br>十六 炼山,大火烧过的林地灰蒙蒙地真开阔 91<br>十七 在污浊的湿气中,金河喷溅的水浪打得脸上生疼 98<br>十八 看着师傅流出的清涕滴入正吃着的面碗里,她赶紧转过脸去 105<br>十九 她来不及瞄准对着逃跑的黑影一连开了三枪 110<div>二十 行刑的战士用粉笔在罪犯后背衣服上画了一个圆圈 115<br>二十一 在沉重的喘气声里,架在肩膀上那支手腕粗细的挑筒杠深深地陷入肩垫 120<br>二十二 没那么多粮油?你想办法去,想不出先把你老婆孩子卖了 127<br>二十三 他把眼睛都看直了,边赞叹边忙着发声:“喂,你那写信的女战友来了!” 134<br>二十四 看着他腰间露出的大红腰带摆来摆去,大伙轰地笑开了 143<br>二十五 田地里的大粪池中浮上一件红碎花小棉袄 153<br>二十六 透过吱吱嘎嘎的木梯缝隙他看到了楼板下牛栏和猪栏 163<br>二十七 你不是有说要给我一个森林的精灵,好几次我都没敢问,那是个啥呀? 172<br>二十八 你们这两个家伙,只要老婆不要党 182<br>二十九 和男人靠得近了就会大肚子生孩子 190<br>三 十 他俩转头对视是那样的近,那短短一瞬间透过瞳孔直看到彼此的心底 201<br>三十一 化了妆她们却让人觉得陌生和遥远,甚至狰狞,像一群跑来跑去的女怪 212<br>三十二 整个会场里的人都屏住气,只感觉自己的心呯呯乱跳 222<br>三十三 他的左手从右手胳膊底下悄悄伸过去,和她的食指紧紧地勾在一起 229<br>三十四 班长墓碑上的字一定要你来写,记住还要刻个五角星 237<br>三十五 社员们见她摘下晴雨帽露出两条辫子,一惊:“哇!原来是个女兵 !” 244<br>三十六 她怀抱木柱笑眯眯地举起一只手大声说:“一万年!” 253<br>三十七 为逝者、伤者和她自己的流泪和哭声,都浸泡在金河滔滔的旋涡里 262<br>三十八 他那热切的目光看着她耳旁乌黑秀发依旧带着弧度优雅地向上弯起 269<br>三十九 她挣扎着用手擦了擦口水,感觉自己和四周都是潮湿的 278<br>四 十 破浪而来的厂排篾笍棚顶上飘着一面红旗,让人看了心头一震 288<br><p class="ql-block">四十一 一道闪电从云端直劈入金河的水面,刺目的银光霎时照得天地间一片惨白 295 <br>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div> 1972年作者(后排左三)在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团文艺宣传队 1973年冬 作者在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团部 1973年5月。作者(第四排左三)在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文艺宣传队 <b> <font color="#ed2308">  鸣 谢 </font><br><i> 承蒙下列原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各部战友对小说《落入金河的杉树果》的创作及后续工作给予的倾情支持和鼎力帮助,谨致十二分感谢! </i><br><font color="#167efb">陈安妮(十二团) 李建英(八 团) 林绍南(十七团) <br>黄光强(十六团) 林桂珠(十一团) 刘用洪(十一团) <br>陈福英(十一团) 王秀华(十一团) 洪华玲(十一团) <br>崔锡香(十一团) 谢东红(十一团) 程文臻(十一团) <br>潘如梅(十一团) 李炳文(十一团) 叶炳良(十一团) <br>李小榕(十一团) 林碧芳(十一团) 林世汉(十一团) <br>王新国(十一团) 刘培基(十一团) 周曙平(十一团) <br>李敏光(十一团) 林志强(十 团) 魏洛书( 十团 ) 黄锡真(林保厂)张哲文(大洲贮木场) 林永森(加福煤矿) <br>丁华英(福建兵团宣传队) 谢冰华(福建兵团宣传队) </font><br><font color="#167efb"> </font><br><br> 2023年3月 日</b> <h1><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郭瑞明,厦门同安人,马来西亚归侨。退休前任厦门《同声报》[CN35(Q)—0051]主编、同安区政协常委、同安区侨联副主席等职。系厦门作家协会会员、厦门书法家协会会员、厦门楹联学会会员、厦门华侨历史学会理事 。著有:《厦门人物(海外篇)》(1996年 鹭江出版社出版,1999年再版);《厦门侨乡》(1998年 鹭江出版社出版,2002年再版);《同安华侨史略》(2012年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出版); 《同安境外宗乡社团概略》(2018年鹭江出版社)等;</p><p class="ql-block"> 作者于1970年1月应征加入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先后任职于第十团宣传股、第十团文艺宣传队、第二师文艺宣传队、第十一团文艺宣传队、第十一团电影队, 直至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撤销,1975年5月转入地方工作。</p><p class="ql-block"><b>创作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1, 51, 51);">视频片《回望芳华——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组建50周年大会宣传片》</b><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见票圈APP)</span><b style="color: rgb(51, 51, 5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1, 51, 51);">视频片《永怀芳华——福建兵团的文艺宣传队伍》 </b>(见票圈AP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1, 51, 51);">美篇《全国首座兵团亭——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纪念亭》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敬告读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本小说的正文,已于2月10日至5月4日在北京微信公众号《兵团战友》</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上的专栏分章连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十分感谢您的关心和鼓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h1><b><font color="#ed2308">读者留言选登(一):</font></b></h1><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h1><b><font color="#167efb">淡泊(福建兵团第四团战友刘鲁闽)</font></b></h1> <br>1、那一段刘金铭对饥饿的恐惧,走出家门就不再饥饿,讲述了贫乏年代里一代人的心态…真好!<br>2、曾经的我也是充满着热情与自信走进兵团,可是现实却如同一盆透心凉的冰水,泼向我一个十四岁少年的心…<br>3、今天看了第九章,兄妹俩初到兵团的心理反应和实际生活状态,让我回想起当年一下火车,看到的是一座座山连山,在团农场接受锻炼,根据表现挑选下连队的磨砺,真是我这辈子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苦难情景……哎!这兵团就是领工资有饭吃的知识青年<br>4、看了描写伐木的章节,把我的思绪带到了52年前,兵团农场开荒造田的情景。我去的是工业师煤矿团,当年团里奇妙地提出开荒造田、自给自足,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创办农场,命令从学校直接征入兵团的我们到农场锻炼,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开垦荒地,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搞了四年没有长出一粒米,只有种出喂猪的牛皮菜,一片片原始森林没了,成材的木料变成了领导家里的家具,倒是把我们脱胎换骨了一翻,那种抢食没油的饭菜情景真是这辈子难忘……<br>5、眼眶湿润的看完此文,又把我带到了1973年前,我乘坐同一趟火车到兵团的战友,不幸在采煤工作面,因岩石塌坊被压身亡的隐痛回忆。福建的煤层是薄煤层,当年为了改变北煤南运的困境,福建兵团一师的近万名战友们,艰苦奋战在采万吨煤;死亡率允许达到2人的警戒线中,当年只要听到矿山中传来长鸣不停的气笛声,就知道井下发生灾难了,那些来矿探亲的家属都会冲到洞口,默默地祈求亲人平安归来……<br>6、渐入佳境…看到最后,开会要举起红宝书,高声朗读最高指示的开场白,在那个年代是标准的格式。当年我在矿井下开电车,二人一个班次,交接班后二人还要在井下充电房,选读一篇《解放军报》文章,才能正式开工,这种政治教条束缚简直让人无语……有一次,一群在充电房门外等着跟车进工作面的采掘工,有人说了一句:“读什么鸟报纸,还不快点上班,浪费时间!”被追求上进的人给打了小报告,成了一次政治事故,该工友在班、排做了两场检讨才过关。现在想想真是可笑至极……<br>7、当年福建兵团林业师有女战士下水放梢排,我们工矿师也有女战士下煤井开矿车(电瓶车)这种在漆黑的矿井中,一个女人独自开着电瓶车,拉着一节装一吨煤的矿车,一次拉9–10吨煤行驶在地球深处,经常在行驶途中发生电瓶车脱轨故障,那真是才叫又恐怖又悲哀,只能无助地提着矿灯,走到工作面去呼叫男工来施救,这种类似不人道的井下女工作业,也只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才有,随着兵团的解散她们才回到地面工作,如今她们只要回想起这段经历,那种复杂的感觉今生难忘…在此向我们曾经的兵团女战士致敬,当年你们真是撑起了半边天!<br>8、当年到兵团的军人干部,都有一股冲天的闯劲,尤其是干事、参谋级的,因为这些人到了兵团都官升一级,他们总想在不一样的军事管理中干出点成绩来,所以对待工作特别较真、严格,但是他们的这方式在我们煤矿团中适得其反,特别是井下采掘工他们根本不吃这一套,他们常挂在嘴边的是“反正是在地球的最底层了,难不成要把我埋了!”我同籍入伍分配到采煤连的战友,因为受不了过分严苛的要求顶撞了连长,从此结下了梁子,一点很小的事情连长都会让他难过,二人如同仇人似的……我在团宣传队里也因为和队长口角争执,让团宣传股的干事给关了半天的禁闭,但是这位团宣传股广西壮族籍的黄干事,对我还是手下留情没有直接开除回连队,至今我还保留着与这位露着,满口让烟草熏黄的大门牙,扯着嗓子高喊“集合了!出操了!”的宣传股黄干事的合影照,真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军队干部。<br>9、风停了,一切重归于沉寂。如果没看到这些散乱的痕迹,没人知道曾经有这样的事那样的事发生过。该发生的发生了,该过去的过去了。”看完此章节,心情沉重,不禁把我的思绪引到矿山山腰中,那一堆堆埋着因公殉职工友的小坟山,这个就在矿区主公路边上的坟山,每次经过这里看到那刺眼飘动的招魂经幡,就知道又有矿友长眠在这里了……<br>10、这狗日的,现在如果有一头猪给我,我就生吞下去,一根猪毛都舍不得浪费!”狗日的双手比划着一头猪的长度。”看此章节又打开了回忆兵团岁月的闸门……七十年代初要想闻到一丝丝猪肉的香味,真是一种奢侈的传说,当年在农场吃饭和军队一样以班为单位,早餐不是咸的发苦的萝卜干,就是酸的让你掉牙的酸菜,就着还好的稀饭,中餐晚餐天天老三篇:清汤寡水炒包菜、稀稀糊糊南瓜片,夏天的冬瓜冬天炖,就这样全班十个人还要抢着吃,要不然等你才咽下一口饭,回过头想夹第二次盆里只剩下菜汤了。能让你激动的是半个月一次,每人一片三公分宽四公分长的咸带鱼,还有让你兴奋一整天,一个月才会有上桌的大蒜炒肉片。最令人难忘的是有一次机运、掘进连合并的食堂,一块挂在厨房梁上的不到六斤重的猪肉,第二天早上发现丢了。这还得了,这可是近三百人一天的奢侈品啊!上级领导派团保卫科下来调查破案,经过几天的了解排查,从一位工友提供几天前的夜晚,他闻到一阵肉味的鲜香,他顺着香味一路闻去,走过五、六间房嗅到了鲜美肉味的来源。一眼看去见到某人支起煤油炉烧着炖锅,正大口吃肉小口喝酒,此人人高马大是营蓝球队的前锋,所以他只能咽着口水默默离开,不敢讨尝。保卫干事顺此线索传唤此人,几番功势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篮球运动员招供了。他说:“没办法肚子太饿了,”真实毫不避晦!饿的不行了我只能偷了。特殊年代特殊奇遇……<br> 11、特殊的时代造就不一样的人生,因为一尊神像花季女孩入狱受辱,最后还死于非命。为生存不善之人苟活偷盗,害人害己入地狱。看同类命且不值,叹人生苦短神情恍惚。这三个特殊时代的女人悲也……<br>12、大干红五月,是每一个兵团人都有经历过的特殊月份,这一个月里,从团首长到基层排长都有一种显露身手的劲头气,人人是乎都忘记了疲劳,创造着各种如今想起来都觉得可笑的奇迹……当年我也是团宣传队的一员,我们也奉命下到井下一线体验生活,美其名曰“大干红五月,走进煤海建功业”几个月后我们团宣传队创作的“虎口夺煤”在一师八一汇演中一举成名,该节目成为了福建兵团宣传队的样版节目。<br>13、在深山老林里、矿井中,一群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的孩子们,就像一朵朵灿烂的山花,给艰苦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带来了美好的希望。丫丫一朵美丽的小山花,就这么无情地飞走了。看到此处我已泪目……。当年我十四岁到兵团,自己也还是无知懵懂的少年,所以下班后,特别喜欢和我老班长的三个孩子在一起玩,第二年和付排长出差回家,特意把家里的小连环画书带来送给他们。在五十年战友聚会时,当年的他们还提起这事。看到丫丫的不幸遭遇,让我回想起当年矿山里那些天真无邪的小丫丫……<br>14、林敬标——特殊时期政治斗争中的悲剧性人物,看完此章节不禁让人感叹,狂热骚动的年代里有多少人深陷其害啊,我在兵团时期同一个班的老职工,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他是最后一个走出出现反动标语现场(厕所)的人,从此戴上了反革命嫌疑分子的帽子,就此人生陷入绝境,从不与任何人交往,因为这个世界让他太绝望了……<br>15、今晚电影革命样版戏《红灯记》。每天午饭时间,只要看到营部文书在食堂小黑板,写下放电影的通知,每个人脸上都会闪现一丝愉快的微笑,虽然电影里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有些台词已经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但是在精神生活匮乏的年代里,每看一次电影就是一次精神享受,而且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在怎么没油水,都吃得特别香特别有味道,因为寂寞的山林里那一场电影,也许是井下工人留在人间最美好娱乐时刻,所以每次团电影队的放映器材和人员下基层,每个人都会主动上去搬卸、挂银幕,今晚这里又有一番欢乐的景像……</div><div><br></div><div><h1><b><font color="#167efb">天津 戈壁红柳:</font></b></h1><h3>年轻的女知青们用生命与河水一一魔鬼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岁月,永留青史。向她们致敬!</h3><div><br></div><h1><b><font color="#167efb">北京 家 云:</font></b></h1></div><div>为了把饭碗牢牢地端在手中,昔日的农垦精神!在今天看来,更应该发扬光大和传承!同时也在锤炼、培养新时代的年青人吃苦、耐劳的奋斗励程。</div><div><br><h1><b><font color="#167efb">北京 小 鱼:</font></b></h1></div><div>写得真好!每集都是第一时间开始听,作者有经历有能力把那久远的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集金河捎排更是描述得如入波澜起伏,风雨交加,金河变幻莫测,人与自然博斗的场景。</div><div><br><h1><b><font color="#167efb">内蒙古 天际行云:</font></b></h1></div><div>描写细致入微,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代任劳任怨,能吃苦的人老了。不容易呀! 希望后人能知道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过什么。第三十七章留言:内蒙古天際行雲: 芦花滩途险情连连,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怀念忘我工作战友,激励后人奋勇向前!<br> <br><h1><b><font color="#167efb">山 东 韩志中:</font></b></h1></div><div>路遥把晓霞写死了 </div><div>你把秀蓉写死了 </div><div>胡玉兰还好 林,刘还好<br><h1><b><font color="#167efb">作者:</font></b></h1><h3>韩先生拿大作家和笔下的人物来比显然是鼓励我激励我的意思,田晓霞固然不属于《平凡的世界》,命运倍加曲折的杨秀蓉当然更不属于那个不平凡的世界。赋予主角以悲剧结局,是当时时代大局之下个人命运的被左右和被选择的必然。把美好事物毁灭给世人看,是希望当年的悲剧今后永远不再重演。</h3><br><br><h1><b><font color="#167efb">北京 小鱼</font>:</b></h1></div><div>感谢作者的倾情讲述!跟进至大结局,杨秀蓉那年轻美丽鲜活的生命像杉树果落入波涛汹涌的金河……热泪盈眶,不忍卒读,几度中断难忘的岁月激励人们珍惜幸福的生活</div><div><br><h1><b><font color="#167efb">陕西 佳山水:</font></b></h1></div><div>美丽的金河水,滔滔永向前,历史奔流直下,我们都是其中有故事的一滴水。作者记录的历史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br>作者:十分感谢小鱼读者,让我们共同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br><br><h1><b><font color="#167efb">天津 戈壁红柳:</font></b></h1></div><div>1、非常引人入胜的小说,沉浸其中。最后结局,作者撕裂了读者的心,让艳丽花季的杨秀蓉自我凋谢,如是虚构,未免残忍,如有其人,余会怀着深痛的心情无奈接受,为一个优秀的兵团女战士深深祈祷。<br><h1><b><font color="#167efb">作者:</font></b></h1><h3>十分感谢你对小说的喜爱和肯定。撕裂读者的心不是作者而是现实——自杀并非虚构,只是原因和方式不同而已,自沉还有个全尸,而实际更为残酷——我言及此,心情与你一样沉重,当初写到这个情节,自己几度落泪,无法操作键盘。让我们一起为不幸者祈祷。再次感谢你</h3><br><h1><b><font color="#167efb">天津 戈壁红柳:</font></b></h1></div><div>笔者,我为什么喜欢兵团战友中诸位的佳作,因为都是真实的人和事与自身经历,我为什么提到虚构,小说不同于纪实,有虚构成份,虽有不同方式自杀的是事实,我不喜欢用虚拟的人替代真实的人。虽如是说,但自己也很矛盾,愿看到真实的,却又害怕是一个真实的杨秀蓉。<br><h1><b><font color="#167efb">作者:</font></b></h1></div><div>谢谢!你已经注意到了这是小说,不是纪实小说,更不是纪实文学和回忆录。小说的虚构只要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就够了。你说更愿看到那个历史的真实,那只能在众多的个人回忆录或单位档案里看到历史的碎片。世间没有真实的杨秀蓉,只有小说里让你痛惜不已的杨秀蓉。谢谢你!<br><br><h1><b><font color="#167efb">天津 戈壁红柳:</font></b></h1></div><div>谢谢你的回复,很欣赏你的文才。<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 <h1><b><font color="#ed2308">读者留言选登(二):</font><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曹桂荣(原福建兵团十六团龙湖九连三排女排排长)</font></b></h1><h1>在微信上说:</h1><h1> 郭老师,您好!拜读完了您的佳作《落入金河的杉树果》,意犹未尽。读到大结局,主人公杨秀蓉跳水章节,禁不住落泪了。郭老师,您写的太好,太生动了!您不仅描述了当年我们这群满怀热情奔赴兵团的年轻战士,不畏艰险,不辞辛苦,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把金溪捎排女战士的艰苦和危险表达的淋漓尽致。也记述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兵团战士的彷徨、无奈和悲哀!</h1><h1> 郭老师,您的作品非常深刻、细腻,看了非常感动和感慨!引起深深的共鸣。作品把我带到兵团岁月,您写的就是当年的我们呵!八、九十年代我看了作家梁晓声先生写的《今夜有暴风雪》的中篇小说,写的也是兵团故事。当时我就想,如果有哪位作家能写一篇反映我们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的事,该有多好!没想到郭老师您却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心里很感动!谢谢您!</h1><h1> 郭老师,我水平有限,不敢评论您的杰作,我就觉得很好十分感人!就是因为您的作品是连载,想回看有些困难。书文说,您出书后会给我一本,我很高兴,很期待!再次谢谢您!谢谢您的《落入金河的杉树果》!</h1><div><br></div><h1><b><font color="#167efb">作者:</font></b></h1><div><font color="#333333">十分感谢曹排长对小说的理解和肯定。作为福建兵团战友,您对当年兵团的生活更有深刻的回望和体会。本小说的出版事宜已经敲定,一俟印成,即当奉上!</font></div><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 <p class="ql-block">小说在公众号连载已经结束一个月,想不到还有人看得比较慢。今天原福建兵团第十二团文艺宣传队的陈安妮读完最后一章,写下留言:“之前就已经粗略地将小说读过大半,也看了多位读者留言和身边战友所谈的感受,说他们读到后来都哭了,我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今天读到最后一章 ,看到小说女主角杨秀蓉的死这一情节,泪水还是止不住的往下流,情不自禁会联想到自已当年的情景......悲哀啊!感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