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去冬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2年11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也会越来越低。</span>中国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一个重要节日。</span></p> 立冬节气我知道 <p class="ql-block">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秋季少雨干燥气候渐过去,开始向阴雨寒冻的。“立冬”节气的到来,表示开始进入冬季。相传,古人在这个季节里多用占卜的方法来看整个冬天的冷暖。古人认为“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即如果立冬当日是晴天,整个冬天都会寒冷;如果立冬当日是阴雨天,那么将是个暖冬。</p> <p class="ql-block"> 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p> <p class="ql-block"> 一候丨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p> <p class="ql-block"> 二候丨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p> <p class="ql-block"> 三候丨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p> 我和冬天做朋友 <p class="ql-block"> 在本周一的升旗仪式中,通过老师和小小主持人为大家介绍了立冬节气的由来,以及关于立冬的民俗文化和有关立冬节气的诗歌等,使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立冬”的意义、传统习俗以及有关立冬诗句的赏析,也更加形象地感受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立冬我们可以做什么呢?”</p><p class="ql-block">👧🏻:“立冬我们可以玩哪些好玩儿的游戏呀?”</p><p class="ql-block"> 带着孩子们的好奇,为了让孩子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感受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新知的欲望。五幼副中心园在立冬当天,开展了“秋韵正浓时,悄然迎立冬”主题活动。快来一起看一看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吧!</p> <p class="ql-block"> 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了,棉帽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头部,立冬这天芽芽班的小朋友们利用五彩皱纹纸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漂亮棉帽。只见他们把一块一块的皱纹纸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一下、两下、三下……,不一会儿一块块的皱纹纸变成一个个小球,再把它放进手掌里再揉圆,涂上胶棒,贴在印有帽子的纸上。小棉帽完成啦,五颜六色的好像彩虹!让我们一起快乐的迎接冬天吧!</p> <p class="ql-block"> 苗苗班的小朋友们在立冬的节气中知道了立冬的习俗,了解在立冬节气中吃饺子,还要多吃温热的食物,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苗苗班的小朋友们给自己的小手套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知道冬天季节到来时,要及时添加衣物,戴上小手套,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快看呀,漂亮的小手套制作完成啦!</p> <p class="ql-block"> 水仙班的小朋友还在立冬这一天尝试制作泥工饺子。在京津地区,人们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有的还讲究吃“倭瓜”馅的饺子。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人们认为吃外形酷似耳朵的饺子可以避免冬天耳朵受冻。快来看啊,水仙班小朋友的饺子包好啦!</p> <p class="ql-block"> 茉莉班的小朋友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立冬”节气,了解了立冬节气的由来、习俗、有关立冬的诗歌等,使小朋友们更加形象的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小朋友们最期待的就是冬天里的雪,做一个可爱的“小雪人”,一起迎接冬天的到来吧!</p> <p class="ql-block"> 霜降走,迎立冬。又到了吃饺子的节气了,石榴班的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煮饺子时,饺子在锅里翻滚好像是在跳舞。于是,他们今天利用超轻粘土做了“跳舞的水饺”,小朋友们不仅给饺子们画上了不同的表情,添加了不同的动作,还给饺子们布置了不同的背景。快来看一看吧!</p> <p class="ql-block"> 立冬,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北方人有吃饺子习俗,南方人则有吃汤圆的习俗。汤圆,跟“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快来欣赏海棠班的小朋友们用圆圆的瓶盖拓印的小汤圆,太可爱了!</p> <p class="ql-block"> 立冬到,包饺子!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我们组织孩子们一起“包饺子”。</p><p class="ql-block">👦🏻:“咦?怎么饺子皮有五彩斑斓的颜色?”</p><p class="ql-block">👧🏻:“好好看呀。”</p><p class="ql-block">👦🏻:“这些是用不同食材的面粉制作出来的,有红色的胡萝卜面粉,还有绿色的蔬菜面粉。”</p><p class="ql-block"> 深入了解立冬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的同时,孩子们在制作立冬饺子的过程中,孩子们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感受到了包饺子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在揉圆、按扁、擀皮、包馅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有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的饺子皮包不住香香的馅料呢?”</p><p class="ql-block">👧🏻:“因为饺子皮不够圆呀,一定要是圆形的饺子皮,才能把馅料包过的严严实实。”</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一步一步的研究中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饺子。原来包饺子要这么多步骤,我要把它们都吃光!”孩子们也从劳动中感受到了食物得来不易,更加懂得珍惜粮食。</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晚餐是食堂老师精心为小朋友们准备的“立冬彩色水饺”,我们快来看看彩色水饺是怎样制作而成的吧!</p> 立冬节气要注意 <p class="ql-block"> 冬季的到来,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孩子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快快学习冬季日常护理的小知识吧!一起让孩子们健康、愉快的度过冬天!</p> <p class="ql-block"> 一、饮食护理</p><p class="ql-block"> 1.孩子脾胃稚嫩,冬季在保证一日三餐正常进食的情况下,少吃油腻、不好消化的油煎食品。</p><p class="ql-block"> 2.孩子饮食以蔬菜为主,适量添加肉食。避免孩子肺热不能排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p><p class="ql-block"> 3.冬季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且已时令蔬菜为主,有效增强身体免疫力。</p><p class="ql-block"> 4.及时补水份。冬季气候干燥,加上室内暖气,孩子容易发生口干、鼻干和咽干等缺水症状。</p> <p class="ql-block"> 二、日常护理</p><p class="ql-block"> 1.及时给孩子增添衣服,不可再追求“秋冻”。但要注意适量增衣,孩子穿的衣服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p><p class="ql-block"> 2.长期搁置不穿的衣服极有可能会让孩子发生皮肤过敏、红肿、发痒等症状,建议您将冬季衣服拿出后先进行洗涤、晾晒,以消除过敏因素。</p><p class="ql-block"> 3.冬季寒冷干燥,孩子皮肤易干裂发痒,洗完脸后要及时为孩子面部、手部涂抹润肤霜,这样能有效滋润、适度锁水,缓解干燥状况。</p><p class="ql-block"> 4.冬天孩子起床后会感觉喉咙干,容易咳嗽,在排除患病等原因之后,很可能是室内的湿度比较低引起的。因此,冬季需要对室内进行适当加湿。</p> <p class="ql-block"> 三、疾病预防</p><p class="ql-block"> 1.教会孩子不要用嘴呼吸,而应采用鼻腔或口鼻混合呼吸的方法,以减轻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避免冷空气刺激引起上呼吸道炎症。</p><p class="ql-block"> 2.流感是冬季流行的常见病之一,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和病人集中的地方诊病。经常用冷水洗手洗脸,增加耐寒能力。</p><p class="ql-block"> 3.冬季腹泻是孩子冬季常见的疾病,一般是因为感染轮状病毒而引起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因此手部卫生非常重要,饭前便后要及时提示孩子认真洗手。</p><p class="ql-block"> 4.小儿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在肺炎高发季节不到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活动。父母感冒时应尽可能少接触年幼子女,接触时应戴口罩,避免感染。</p><p class="ql-block"> 5.为了切实保护全园儿童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孩子患病时请您第一时间和班级老师进行沟通。</p> <p class="ql-block"> 在立冬节气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了解到立冬节气的由来与知识,还在愉快的操作实践中体验感悟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希望每位幼儿都能够做个冬天的小勇士,健康安全度过别样精彩的快乐冬季哦!</p> <p class="ql-block"> 图文:李晨 各班级</p><p class="ql-block"> 编辑:李晨 王畅</p><p class="ql-block"> 审核:杨书丽 李凡非</p>